摘要:“不是不想上,而是太难上。”3月17日,佳吉快运集团董事长付长明坦陈,佳吉最近的一次上市尝试也未获进展。付长明在公路快运行业摸爬滚打了18年,眼看着民营同行高价被外资收购,他却扬言说“没有100亿我不卖佳吉”。
以佳吉为代表的零担物流企业,可以管理调动数千辆货车,这些车虽然挂靠在佳吉快运名下,但实际上是车主自己的财产。所以佳吉如果要上市,就面临车辆资产无法核算的问题——“财务报表没法做”。
一个两难的现实是,如果按照运输企业上市,佳吉就必须拥有这些车辆;如果按照服务企业上市,佳吉又无法开具运输业发票,导致客户不能抵扣增值税——客户会因此而大量流失。
同样希望上市的德邦物流也面临类似的难题,德邦物流副总裁施鲲翔对本报记者指出,“运输企业和服务企业的分类应当合二为一,统一开具运输业发票。”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已经向国税总局提出建议,将这两类企业的营业税统一起来。付长明说,在政策层面的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公路运输企业上市十分艰难。
做大的困惑
经过18年的发展,在全国拥有近1100个网点的佳吉快运,也遇到了发展瓶颈。
来自南方的德邦物流近几年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付长明坦言,佳吉快运这几年的增长只有10%左右。“从一千万增长到两千万不难,但从一亿增长到两亿就是另外一回事。”
天地华宇扩张的背后,有TNT的资金支持。但“民营企业的资金链不能断,因为民企没有融资平台。金融危机倘若多持续半年,佳吉很有可能撑不住”。
经历过失败的付长明,在面对企业做大之后的扩张时,显得异常谨慎。
早在1998年以前,付长明在江苏吴江经营纺织生意,规模最大时达到几千万的资产。但因为各方面原因,纺织生意失败后的付长明转而操持佳吉快运业务。而当时,公路快运仅仅是付长明的副业。
现在的佳吉,更愿意把钱投入到管理和软件开发上。因为网点和车辆的扩张,在增加营收的同时,也会增加资金链的风险。
物流业的另一个投资方向是买地,一个付长明的竞争对手指出,佳吉也在囤地。付对此并没有回避。他向记者透露说,佳吉已经在成都、沈阳、河南等地购置土地建立转运中心,为将来的业务扩张做好准备。
而企业做大之后的另一个困惑是行业法规的欠缺。《公路运输管理暂行条例》在2004年已经废止,而《公路运输法》尚未出台,目前整个行业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佳吉经常会遇到客户诈骗的情况。一些客户故意将易碎品和坏货托运,在托运前包装完好看不出来,但到达目的地以后拆包验货时,就会高价索赔。像佳吉这么大的企业,为了口碑和品牌,不得不照价赔偿。
零担走向细分
中国公路运输业有78万家企业,有的司机一辆货车也敢成立一家公司。鱼龙混杂的零担运输领域,走到了产业升级和市场细分的十字路口。
与佳吉差不多同时创业的华宇集团、佳宇物流、通成物流都已经被外资或战略投资者收购,而佳吉之所以能坚持18年独立,“得益于对零担专业市场的坚持”。付长明说。
宅急送曾经的经历,被当做物流行业的失败案例。它的业务多元化涉及到零担运输、项目物流、快递等等,但最终一事无成,只能专心做回快递。
付长明认为,零担公路市场也会越分越细。佳吉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明确“运什么货,不运什么货,重点运哪些货”。(作者: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