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时今日,重新翻阅2009年年初华为总裁任正非的《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会在内心激荡起更深刻的共鸣。企业由小变大,机构由少变多,运行的效率和对市场一线的敏感性似乎越来越弱了,大企业病,这个不太新鲜的话题,在各行各业的营销组织中,仍魔影重重。
自慰式的营销决策
王老吉借亚运会“先声夺金”主题促销活动在全国布道,将它当前想挖掘新的消费人群进而取得突破的野心暴露得淋漓尽致。它将目标紧紧锁定了90后新生一代,这是一个足够聪明的抉择。
在饮料这个快速消费品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上,想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娃哈哈、农夫山泉、汇源等巨头牢牢盘踞的地盘上多分一杯羹,对于王老吉来说,如今是异常艰难,提价之举显得不够明智,已有顾客的消费引导和老顾客的巩固对生意提升有限,在新品方面尝试性地导入了昆仑山矿泉水,但前途未卜。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崛起的90后人群是它能最快提升销量,也是最具有未来消费培养意义的一块战略市场,为了突破过于依赖单一产品而导致的销售天花板,王老吉必须有所动作。
广州亚运会是一个绝好的传播契机。中国市场发展极度不平衡,想在全国掀起一场统一主题的活动,对整体生意进行全盘提升,非常难。但广州亚运会给了王老吉提升全国市场生意的机会,特别是以广州亚运会撬动迅猛成长起来的90后人群。
但是,将广州亚运会的传播能量,借助“先声夺金”全国整合营销行动进行爆发,不管是对生意的促动,还是对受众认知的提升与障碍的消除,作用都是微乎其微的。“先声夺金”是一个类似于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全国海选节目,受众参与对象直指90后,用意极其明显,只是在传播的影响力上,“先声夺金”与《超级女声》却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打开百度搜索一下就可以看到,“先声夺金”仅有20万个网页、1700个主题帖,但《超级女声》却有460万个网页、92万个主题帖,在人气上双方判若云泥,这与其选择娱乐影响力较差的广东卫视而不是最优秀的娱乐平台湖南卫视有关,也与海选类节目已被做烂、不再吸引人的眼球有关。影响力上的巨大差距让“先声夺金”的地面促销活动大打折扣,王老吉是否在终端关注过:知道“先声夺金”是一场亚运选秀节目的人有多少?知道“先声夺金”促销是什么意思的人又有多少?
不自知的营销迷途
如果一场轰轰烈烈的促销活动,地面促销执行到一半时,促销员仍有一大半不知道“先声夺金”原来是王老吉煞费苦心所做的一次亚运选秀活动,甚至连广州亚运会在何时何地举办都不甚了了时,王老吉掀起的“先声夺金”促销活动又有什么意义?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与其在“先声夺金”广告与促销活动中投入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资金,还不如选择一些90后集中消费的终端进行“买一赠一”限量试饮活动,或许更有效果。
做营销最迷人的地方在于,解决生意障碍的路径从来就不止一种,路径有千千万万条,可以很复杂,将一个简单的生意问题用一个复杂的整合传播行动来解决,也可以很简单,通过一个终端和推广方式的转换就可以轻松化解。这个情景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小学生解答数学题,方法有很多种,但总有一种是最简单、最直接的,达到目的的成本也是最低的。
一切只在于观念的转换之间。王老吉在“先声夺金”整合营销行动中,刻意制造的复杂解题方式让自己迷失了方向,它已经忘了,它为什么要举办“先声夺金”活动,它想解决什么生意难题。它原本是想通过广州亚运会挖掘90后人群的消费金矿,但事实上,它已经在营销迷途上越走越远。
这是一次极其失败的促销。无论是促销时间、地点、主题、方式、赠品选择与促销力度,还是在促销执行如导购选择、培训、督导与促销跟踪调整上,都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很明显,王老吉开始重蹈“大企业病”覆辙,它不再紧扣生意的焦点运用各种营销手段直效解决问题,就像当年起家时诉求“怕上火,喝王老吉”一样简单直接,而是开始为促销而促销、为广告而广告、为活动而活动,王老吉有自己的整合传播部门,但当整合传播部门对终端的生意难点一无所知时,它又岂能在办公室里拍着脑袋将一连串复杂的营销手段整合在一起为生意的突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