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深加工延伸
虽然目前维C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已较为稳定,但维C深加工产品的需求还在增加。为应对维生素市场竞争加剧的局面,记者了解到,不少龙头企业除了不断拓展国际维C原料药市场,并且开始向利润更好的维C深加工产品延伸,拓展维C高端产品市场。
“从长远看,随着国内维C厂家的不断扩产,世界维C市场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在短期内不可能改变,价格大战随时可能爆发。如果小进则满、小富即安、不思进取,江山制药就可能在竞争中失去主动权,甚至难逃出局厄运。”在谈及投资深加工产品时,维C五大龙头之一的江苏江山制药董事长常亮此前曾表示。
据了解,江山制药有限公司通过深加工发展,使维C花色品种不断翻新,目前已达30多个。该企业现维C年生产能力达2万吨,深加工产量占总生产量的40%,成为国内最大的维C深加工基地。
此外,东北制药投资总额4.8亿元的维C深加工项目已经完成。据此前披露信息显示,维C深加工项目达产后,东北制药将形成包括维C-Na、维C-Ca等在内的8500吨维C系列产品的产能。
公开消息显示,目前山东天力投资金额达8.5亿元所投的项目是号称年产3万吨异维C钠。可见,生产高端维C产品成为一些企业提升竞争能力、抢占市场的有利途径。
业内人士指出,维C钠、维C钙等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更高,毛利率在60%以上,此类项目的投资有利于维C生产企业提升盈利能力,抢占市场,掌握市场主动权,增强竞争能力,也有利于产业格局进一步向良性调整。
新闻背景
发改委五项措施限制维C产能过剩
日前,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联合召开的“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发布会上,将维生素C行业纳入产能过剩行业。
近年来,维生素价格相对稳定,而且生产用原料价格持续偏低。比如,2009年,维C价格一直在每公斤10~11美元,成本却只有4~5美元,在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政绩、企业和投资者追逐利益的双重驱动下,原有一些小型生产企业低水平扩张,部分地方新建了大量产能。
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生产维生素12.6万吨,出口8.9万吨,全球市场占有率近90%。2009年前10个月产量约9.5万吨,出口6.5万吨。中国现有维生素C产能,基本能够满足全球市场的需要。
据统计,目前国内已建、在建和拟建的维生素C生产能力达到7.5万吨。
“维C项目大有一哄而起、遍地开花的势头。”发改委产业司副司长李宁宁日前表示,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到2012年我国维生素C的产能将远远超过全球需求,不仅导致产能过剩,还可能出现全行业亏损的情况。
近期,发改委联手工信部开展维生素C行业调查,表示针对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从行业准入、投资管理、贸易监管、违规查处等方面,研究制定五项限制维生素C产能的措施,包括停止审批和建设内外资新增维生素C项目;对于已建、在建和已批未建的项目进行清理整顿;抓紧制定产业准入标准,严格生产许可证的审查和发放;同时国家将对维生素C出口继续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实行行政问责制以及建立信息发布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