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2.5产业”
“鸿运二期”投用后,集体厂房租金收入由原来每月44万元增加到每月60万元,单这个片区一年就给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50多万元。
在鸿运鞋材鞋业广场周边,还形成了很多与鞋有关的配套商家。出租屋(铺)租金也由1000元/月飙升至6000元/月。周边一些小工厂顺势改造成铺位。
消化了空置厂房、提高了集体物业商业价值、活跃了当地经济,使得“鸿运模式”在东莞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显得经典。
从理论上看,“退二进三”分为两种内涵,一种说法是指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缩小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另一种说法是第二产业从市区退出,发展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从东莞的实际来看,应该是第一种涵义,缩小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
“退二进三”中的“三”,除了发展商业,东莞政府还创造性地提出了“2.5产业”,即创意产业。
根据《关于促进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实施意见》,选择有一定产业集聚基础的2-3个创意产业园区作为示范园区。东莞的创意产业园建设将因地制宜,结合城市“三旧”改造、旧工业园区更新改造,充分利用现有的闲置旧厂房。
12月31日,作为东莞首个创意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南城政府重点扶持项目———东莞艺展工艺品中心将正式开业。而这个项目正是南城一家玩具厂旧厂房升级改造而成。
这间厂房是曾与合俊玩具厂有合作协议的雅田玩具厂,两年前撤离东莞南城后留下5万多平方米的旧厂房。今年8月,南城携手东莞艺展工艺品中心有限公司对这个旧厂房进行升级改造,斥资1亿元。该项目的目标是努力打造成为东莞市的文化艺术基地、创业产业基地。
探索中的困扰
东莞副市长江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通过一年的工作,东莞的产业结构有了积极变化。特别是三大产业的结构有了新变化,第二产业比重降下来了,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通过调整后有了很大发展。”
他认为:“寮厦村最大的标本意义就是,镇中心周边的村,利用土地商业优势,淘汰落后产能,通过‘退二进三’方式实现‘腾笼换鸟’。这种模式对东莞相当数量有条件的村是个很好的借鉴。”
在“退二进三”过程中,面临的最实际问题就是土地证和房产证的缺失,产权不明晰,给“退二进三”后企业的融资、重组等长远运作设置了重重障碍。为此,东莞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本着“灵活变通”的原则加紧解决这类历史遗留问题。
以鸿运为例,据寮厦村书记方贺成介绍,目前鸿运二期4.2万平方米地全部为集体所有,没有土地证和房产证。“现在我们对物业拥有20年的使用权。”卓木雄说,“尽管自己并没有这块地的所有权,但希望这块地能够尽快完善产权手续,如取得村小组集体用地证,这样对市场规范运作,获取融资有很大帮助,也能为公司以后的发展争取更多主动权。”
对此,厚街镇委书记黎惠勤表示,目前厚街推进“退二进三”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把厂房拆掉,让工业用地先进入国土拍卖市场,拍卖所得金额首先用于偿还村里的债务,成功竞拍的商业巨头将盘活土地,他们通过招商引入合作者共同开发与整合。在提高商贸厚街影响力的同时,也可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