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检测机构:“我们不能透露检测信息”
众超市对绿色和平组织的检测细节心存疑虑。
“我从来没见过他们的检测报告,我们也不了解检测机构的资质。”甘平忠说。
“因为国内、国外农药不一样,所以安全检测标准也不一样。”绿色和平组织对此回应,“我们的检测部门是一个独立的第三方,他们不希望在媒体上披露名字,关于致癌的可能性,我们是参照英国农药行动网络编制的治癌及可能致癌农药清单得出的结果。”
几经探查,记者获知,为绿色和平组织进行检测的是位于山东青岛港的与隶属英国政府中央科学实验室(CSL)签约、并经过英国认证服务公司 (UKAS)认证过的诺安实验室,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们已经通过中国计量认证(CMA),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及英国认可服务机构(UKAS)的认可。因此,“检测结果在中国应该是受到认可的。”
诺安表示,机构可以做多种检测,大约500多种。因为对客户信息保密,针对绿色和平是否委托检测,以及如何进行的检测,诺安都没有透露任何信息。
超市一直希望能够对果蔬的农药残留有一定的控制,“供货商在向农户收购的时候就有一个快速检测的过程。送到我们这里之后,我们再检测。”甘平忠说,“我们有15个快速检测点,如果真有问题,我们就可能换一个供货商。到农场直接采购的,我们也得快速检测。”
但他同时告诉记者,他们是不可能验出农药的含量,“我们用的是快速检测。快速检测只能检测农产品上农药超没超标,不能检测出来含有多少农药。而能检测出农药含量的叫定量分析,这得到专门机构用专门工具检测,这个工具很贵,大概好几万一个,而且检测时间很长。用快速检测我们半小时就能完,定量分析要一星期才能检测出准确农药含量。农产品都是有时间性的,像蔬菜水果,检测一个星期,那肯定就不能吃了。”
何谓“鸡尾酒”效应
绿色和平组织认为,人和野生动物通常都是同时接触到多种化学品的混合物,其中包括农药,它们之间会产生所谓的“鸡尾酒”混合效应。通常,在实验室研究中,接触化学物的后果都是针对某一种化学物单独进行测试的,因此几乎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测试接触混合化学物所产生的毒性。理论上,同时接触多种化学物/农药的混合物会造成累加效果,甚至协同效应,这就是为什么混合化学品的毒性超过各自单独效应的总和。不过,目前对农药或其他化学物混合后的毒理学研究非常有限,从而“鸡尾酒效应”也还没有被相关部门所重视。
保障农产品安全新举措——
商务部4亿试点“农超对接”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雪莲/北京报道
《中国经济周刊》近日从商务部获悉,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已在全国选择了15个条件相对成熟的省份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国家安排了4亿元资金,农超将在全国建设200个“对接”项目,重点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的鲜活农产品冷链系统、配送中心项目,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快速检测系统和基地农产品品牌建设项目。
业内人士称,这种模式为我国超市发展的第三次革命,它对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及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制、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沃尔玛(中国)公共关系部总监李玲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沃尔玛近几年一直在推广农超对接项目,目前已经与全国7个省市的11家农场实现了农超对接,直接采购这些农场的农产品,并组织农民就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环境等方面进行培训,目的就是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农产品。”
央企华润旗下的零售连锁企业华润万家从2003年起开始尝试发展农超对接项目。截止到目前,华润万家已经在超过10个省市建立了23个农超对接基地。在深圳、广州等一些核心城市,来自农超对接基地的商品销售占比已经超过整体销售的50%,甚至达到90%。
乐购方面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现在乐购中国70%的农产品来自于“农超对接”。不仅如此,供应亚洲市场的国际采购直供中,16%的采购来自于中国市场。
但对于果蔬这样的农产品,“农超对接”是否能够实现安全保障?上海农工商超市集团质监部经理甘平忠表示:“农超对接我们也有,但是只限于大宗商品,比如大米、猪肉。可是青菜水果就不可能,一个超市,一天就算最多,能卖1000斤,我们也不可能专门建个农场,我们毕竟是销售单位,不是生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