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3:谁在挑起“大蒜战争”?
“做市”商人涉嫌借舆论牟利
坊间传言 甲流让大蒜一步登天
就跟炒股票一样,炒大蒜也得有概念。蒜价飙涨,就是因为赶上了甲流这个“契机”,所谓吃大蒜防治甲流的说法,让大蒜一步登天。在政府为防治甲流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的时候,蒜农蒜商却赚翻了。
“2006年,大蒜最高卖过每斤4.26元,那时甲流还没来,甲流显然不是今年蒜价上扬的根本原因。”周雪峰强调。
据一位刘姓蒜商介绍,这一轮大蒜价格上涨,早在今年3月份就有征兆,当时大蒜电子交易市场上“多头”与“空头”曾出现对峙。所谓大蒜电子交易市场,实际上就是一种准期货市场。
“做多”的人就是在根据蒜区种植状况和现货调查,得出今年大蒜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一些人回忆说,当时有一些看多的资金高调进入蒜市,甚至有人预测,蒜价会上4元。“做空”的力量则由前几年延续而来。
大蒜卖得好,一些蒜商难免有点惜售,而这种“卖方市场”,绝对不是“大做市商”愿意看到的。与外面传言游资炒高蒜价不同,在金乡,盛传的是一种截然相反的版本。一些人认为,这一轮舆论指责风暴乃是“有人恶意操纵”,“目的是借媒体舆论打压收购价、操纵市场。”
对此,周雪峰表示,目前金乡确实有这种论调和说法存在,虽然目前只是怀疑没有任何证据,但他也强调,“我相信肯定不是空穴来风,尤其是电子交易盘上。”不过,一位业内分析者则认为,“做多与做空的力量总是存在的,不值得大惊小怪。”
受媒体报道影响,金乡的蒜价此前下跌了0.3元左右,原因是一些储蒜商担心未来市场转变,出现恐慌性抛售,“如果没有报道,价格肯定会维持在3.4元至3.9元之间震荡。”
据了解,目前,金乡政府和民间都在忙着为稳定市场努力。前几日,金乡政府邀请蔬菜流通协会到金乡调查,最终得出的结论支持了周雪峰的观点,价格并没有受到操纵。“在政府辟谣之后,这几天大蒜现货的价格又开始稳定了。”周雪峰表示。
焦点4:谁将是大蒜战争受害者?
丰收之日就是蒜农亏本之时
坊间传言 蒜价冲至10元不是做梦
“大蒜泡沫已经破灭”、“几大做市商已经抛售”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坚持“做多”的人丝毫也不担心,有人认为,蒜价冲到小10块也不是做梦。还有人认为,蒜价一旦崩盘,就会瞬间跌入1块多钱的“合理价位”。
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在中国,大蒜、生姜、辣椒等都是高度市场化的作物,“无形之手”的干预有时会相当粗暴。按经验,蒜价如果真的崩盘,不见得是高台跳水,更可能是一场漫长的价格凌迟。
实际上,大蒜价格剧变并非今年才有。资料显示,2004年和2005年,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蒜价一直处于增长态势。2006年3月,山东保鲜大蒜批发价曾达到每公斤8.5元,而收购价仅为2元钱,这一利润吸引了农户和游资进入,仅2006年底到2007年初,金乡及周边地区就新增了400余洞冷库,汇集了从各地蜂拥而至的新手收购商,结果到2007年新蒜上市后,囤积量大增,导致价格下跌,随后就是连续两年的低迷期,2008年一度出现4分钱的销售价。
“前几年的云南普洱茶泡沫,富了少数的炒家,可怜的茶农们,到现在元气恢复的估计还不会超过三分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农村与农业研究所副所长郑风田认为,价格狂涨可能诱使大量农民种蒜,加上很长的种植期和农民的信息不对称,可以预料,在未来大蒜丰收成熟时,也是蒜农们血本无归的日子。
对于未来大蒜的价格走势,周雪峰预测说:今年金乡及其周边县市区大蒜的种植面积较去年略有增加,但增幅不大,因此没有供大于求的危险,按正常供需核算,明年大蒜收购价会在每斤1到2元之间,零售价很可能3元。
不过,如果大蒜连续两年卖出好价钱,2011年大蒜种植面积势必猛增,结果就会出现严重供大于求,从而导致大蒜价格暴跌。周雪峰提醒自己的乡亲们,别得意忘形,应提前应对,免得重演2008年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