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典效应与诱人的政府采购
尽管参与制作的很多企业都强调了“不算利润帐”一说,但是他们几乎都对能加入国庆60周年庆典服饰制作队伍的这个资格有自豪感,甚至有企业已经因为历次参与类似重大活动而有了盛典情结。
依文表现最为典型。
实际上,依文对类似的业务并不陌生。早在2003年,杨利伟驾驶着神五驶向太空的时候,依文就曾中标参与相关制服的制作,此后在中非论坛、北京奥运会等多个具有重度眼球效应的场合上都有较大动作。
“这种积累,每参加一次都是为我们企业综合形象加分的。”夏华告诉记者,因为有之前的经历,中非论坛的服装制作资格,就是由中国相关部门高级官员点名获得的。
业内人士认为,努力获得在政府官员心目中的良好印象,实际上也是中国很多企业所希冀的。而通过提供与政府活动相关的重要场合的服装支持或参与制作,是一条捷径。通常的做法是,先赞助支持,混个脸熟,然后逐步获得认同,最后进入政府采购体系名单。
据了解,目前,国家每年有上万亿的集团采购计划,其中服装采购计划额为500亿元,制式服装类的采购计划额为100亿元。这对中国服装企业而言,是个很大的市场机会。虽然政府采购都会严格控制成本,但是由于采购的数量都很大而且集中,企业都对此有着相当的兴趣。
但是,要获得这种资格也有很多硬性条件,比如企业注册资金必须在500万元以上,这一条就把不少企业挡在了门外。
但盛典效应对企业而言远非如此。王金乔对作为这种角色最大的诉求是美誉度提升,她告诉记者,今年7月份他们公司中标后,她能明显感觉到外界对格格的评价有了变化。与公司长期合作的银行在一次业务往来时竟主动提到了他们参与国庆盛典的事。“这种形象提升,是打多少广告也得不到的。”王金乔表示。
而盛典效应对依文的影响则更深。由于多次承接大型盛典的服装制作,而且时间都比较紧张,公司员工在快速反应、大规模解决制服能力上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没有一点夸张,它对我们团队的管理是有正面促进作用的。”夏华表示,她还因此从中得到“灵感”,在公司开通了24小时成衣制作快速服务。这在服装界,也是一个典型案例。
“其实,企业在这样的参与中,是能迅速成长和成熟的。”夏华说。
备忘录:
今年首都国庆盛典中,群众游行队伍一共有36个方阵和6个行进文艺表演队伍,游行方阵的服装各具特色。 群众游行展示的服装为40类,600余种,在服装的设计上,色彩、样式与每个方阵主题呼应,凸显行业特点、不同时代的特色,同时也展示出了不同民族文化、地域的风俗特点。
参与60周年国庆盛典服装制作的部分企业有依文、卡思迪莱、红都、罗蒙、格格、大华、京工、赛斯特、雪莲、红旗、铜牛、天彩、派克兰帝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