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拓、必和必拓面临威胁
“在一定程度上,澳矿正面临澳洲中小矿商和淡水河谷瓜分市场的威胁。”一位中钢协人士表示。
一位山东某国有钢企负责人告诉记者,力拓案发生后,“在刚开始半个月内,我们有些不安,不再继续下单,但一个月后,澳矿基本主动从现货市场转向长协市场”。
上述青岛贸易商表示,现货市场的澳矿数量骤减的原因,一是力拓案发生后,澳矿的非刚性需求在短时间消失,二是中国整个铁矿石市场处于消化库存状态,“补库存”阶段尚未来临,三是长协合同开始执行,力拓、必和必拓要为长协客户做产品储备。
力拓案后,有市场人士指出澳矿进口量骤减。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对本报记者否认了这一说法:“澳矿一直在呈上升态势。”南京钢铁集团董事长杨思明也表示,力拓案没有对钢厂进口澳矿造成实质性影响。
但上述山东某国有钢企负责人表示,澳矿进口量持续上升是事实,因为中国钢铁业在复苏。但从细微来看,澳矿进口态势的确呈乏力状态。“澳矿每年的增速基本是个定值,但现在FMG等新兴矿山与越来越多的中国客户签订合同,这部分合同量就等于瓜分了必和必拓、力拓在中国市场的分量。”
此外,必和必拓一直想在铁矿石定价机制上引进指数定价。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Marius Kloppers曾在公开场合指出,随着钢铁产品定价日益灵活,生产商会要求更灵活的铁矿石定价机制。“铁矿石定价机制不会突变,但会发生循序渐进的变化,中国市场的变化已经证明,铁矿石定价机制将更灵活。”
但上述央企铁矿石进口业务负责人表示,国内大型钢厂基本反对必和必拓的指数定价机制,而其他澳矿竞争对手则愿意签稳定的长协合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必和必拓的可替代性。
中小矿山机会增多
对于国际中小矿山来说,FMG是它们的榜样。目前,FMG不但与中国签订了总量为2000万吨的长协合同,还将获得中方55亿美元至60亿美元的融资支持。
以FMG为代表的新兴矿山,也从不掩饰其与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的竞争关系。FMG首席执行官Andrew Forrest对本报记者坦承,FMG渴望获得中国市场的支持,使之成为中国主要的铁矿石供应商,可以与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进行有效竞争。
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对本报记者表示:“欢迎新兴矿山与中国合作,除了澳大利亚,我们也将加大与非洲、越南、印度等地矿业公司的合作。”但单尚华强调,与中国合作的前提是必须遵循“统一价格”的销售模式。
我的钢铁网分析师曾节胜表示,在中国政府大力推行“统一价格”的背景下,中小矿山有了更多机会打入中国市场,一些中小矿山将获得国内大型钢企的资金支持。
但曾节胜表示,由于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是传统铁矿石供应商,短期内依然具有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