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命运逆转的刹那,常常出现在一些再稀疏平常不过的日子和场景里。好比谭卓和胡斌,案发当晚,于他们而言不过是个看电影放松的休闲之夜。
民意反弹
杭州媒体失声,这让人怎么想?
8日14∶00,西湖区交警大队召开了“5·7交通事故”通报会。交警表示,胡斌已被刑拘,根据肇事者及其同伴的口供,当时车速在70码左右。死者同事孙哲说,现场媒体提出的关于肇事车为什么屡有超速前科却依然能上路等问题,均以“这是另一起案件”或“尚待调查”带过。死者上司苟飞(化名)说,这么严谨严肃的一个事情,怎么这么轻易地就召开一个发布会?有些事情能不能事前调查得清楚一些。
70码,事发路段限速50码,这意味着胡斌没有超速50%。依照相关法规,在城市道路超速50%,将被吊销驾照。对警方公布的说法,19楼和浙大飘渺水云间论坛上的网友普遍感到不可信。《浙大学子致杭州市市长的一封公开信》在天涯等更大规模的论坛上流传开来,文中写道,“任何一个有经验的司机都知道,70km/h的车速能不能把人撞飞5米高20米远。这样的测速如何取信群众?”
“欺实马”成为网络新词,各路网友一窝蜂地使用“我以70码的速度,把你的帖子顶到5米高,20米远”。而关于事故双方及其家庭的信息也被媒体曝光或者人肉搜索出来。
可就在这个沸点上,关心此事的媒体与网友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当天傍晚,十九楼和各家报社撤下相关报道。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杭州记者表示,这很可能与当晚文二西路上过千浙大学生和杭州市民自发组织悼念谭卓有关。
在浙大论坛上发起悼念活动帖子的Sepmoon告诉记者:“作为中国人的传统,在人死后的第二天点蜡烛是应该的。最早先是谭卓的老乡说要去文二西路默哀,然后又有很多其他学生也说要去。因为担心人会越来越多,现场难以控制。所以我发了一个帖子来供大家遵守。”
8日晚上7点多,Sepmoon来到车祸现场准备蜡烛,现场还有部分学生负责维持秩序。浙大信电系老师董友军作为校方指派的秩序维护者,他表示,“学校的顾虑比较多,担心外面有人借机会捣乱,于是就指派了很多党员骨干去维持秩序,暗中观察。” 浙大党委书记张曦、党委副书记郑强出现在悼念现场,将学生逐个劝回。
千人三分钟的默哀,营造出一种更为强大的舆论场。“决不能让事情不了了之!”丁牟说,除了愤怒,自己更多的是害怕,害怕下一个被飙车党撞死的,被“关系”所摆平的,就是自己。
而在学生当中,也逐渐涌现出了另一个言辞更为激进的群体。董友军老师说:“大家都在看媒体怎么报道。但随后的杭州媒体失声则引起了学生的很大反弹。矛头一下子就指向了官商勾结。”
浙大学生马彦(化名)说:“杭州媒体失声,这让人怎么想?正面媒体不说,那么谣言就更容易使人相信,反作用更大。包括在校内论坛上的版主删帖维护,还有在校内网上的删帖行为,都使很多学生更加反感。”
但一旦身涉此事,事情却需要格外小心。Sepmoon和死者上司苟飞均对记者强调,悼念活动和10号的追悼会,均是杭州市民的自发之举,他们绝对没有组织。“这不过是我们的分内事,他走的时候就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马路上,多点人送送他,也算是最后一点心意了。”苟飞说。
理性回归?
当追踪报道再次出现在媒体版面的时候,已经是5月10日。因为杭州市长蔡奇批示:“这是一起骇人听闻的惨剧……对肇事者要依法严处。痛下决心,彻底解决违法超速行驶问题。”
15日,杭州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称经专家组鉴定,肇事车辆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等多处部件进行了改装,案发时车速为每小时84.1公里到101.2公里,并就之前“70码”说法向社会道歉。
但遗留下来的疑问依然很多,包括该案应定性为“交通肇事罪”还是“危害公共安全罪”,以及如何杜绝城市的飙车现象等。而遗留给政府的,是如何重建在该起事故中受损的公众信心,以及反思如何更好地处理此类公共事件。
在欺实马的愤怒追问中,受伤的不只是公众对政府的信心。谭家聘请的律师魏勇强说,谭卓父母暂不申请重新鉴定,而民事赔偿部分将在刑事部分宣判后再做决定。但有人在网上发帖,要求谭卓父母决不能就此“私了”,因为此事已涉及公共安全,不再是谭家的事儿。
被人肉搜索出来的胡斌母亲两个同名陆红英,“飙车同党”翁振华和江银,最后均被证实为不实信息,但人们再也不相信了。
你相信84.1公里到101.2公里这个说法吗?
苟飞轻轻地摇了摇头,“之前我们一直还是抱着很乐观的态度,现在一朝被蛇咬,将信将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