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由新发地市场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猪肉价格创下新低,白条猪(肥)批发均价为9.4元/公斤。市场上出现了一棵白菜价格等于一斤肉价的情况。
从2008年最高时的每公斤22元降到现在,肉价跌去了一半多。在这个肉菜同价的特殊时期,卖不卖猪是摆在养猪农户面前的一道难题。
昨天,记者从北京市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发地市场了解到,受甲型H1N1流感影响,市场上猪肉的零售量出现下滑,但是通过政府部门的科学宣传,使市民走出了吃猪肉会得流感的误区,猪肉的需求开始有所回升。
经历过肉价“过山车”的顺义猪农马正国,想坚持到肉价企稳的日子。“母猪还是要留几头,不然行情来了又来不及了”。
1.五块一毛二,成交
“4块,4块,上好的猪肘子4块一斤呐!”4月21日早上7点,朝阳区管庄的一家大型超市内,促销员喊了几嗓子,立马有很多顾客围拢过来“抢购”。很多顾客买完猪肘子,又顺手在旁边买一块“猪统货”(除掉五花肉、前臀尖、后臀尖的一般猪肉),特价五块五一斤。
这样的场面,对顺义区大孙各庄镇大孙各庄村的猪农马正国来说,实在“太忧虑了”。他不止一次地听村民说起超市“抢购”猪肉的场面,和那些令他寒心的“特价”。
在超市火热促销的时候,马正国又得知了另一个坏消息。“猪贩子”张克清带着顺义肉联厂的人,开了一辆拉猪的货车来到马正国的猪场前。进入猪场“验货”后,肉联厂的人说,“你这猪,只能5块钱一斤,卖不卖?”
价格低得让马正国傻了眼。“兄弟,他们养猪不容易,适当涨点儿,五块一,能不能装?”张克清也是大孙各庄村的人,乡邻的关系让他“自然地”帮着马家喊价。肉联厂的人犹豫一会儿后,决定给张克清“面子”。
“就五块一?”马正国接过话茬,头天还卖五块二呢!
僵持之下,张克清劝双方各让一步,“你加点儿。你,降点儿。五块一毛二,成交?”
肉联厂的人爽快地答应了。过磅、装车,27头猪很快就卖掉了。
2.“等价儿”的代价
60岁的马正国收到3万多元的售猪款。他算了算,基本没有收益,但他有一种“卸下重担”的感觉,“卖掉就解脱了”。
这27头猪,最重的已达300斤,平均为240多斤。作为养猪的老手,马正国知道,猪长到220斤左右是最佳出售时期。超过这个重量,猪吃的饲料多,长得并不快,“费料比”太高,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