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下称“中海油”)与其合作伙伴哈斯基能源(Husky Energy Inc.)双双宣布,其在中国南海的天然气勘探中,取得重大突破。至此,该项目进行商业开发的资源基础已经具备,投资者终于看到了南海深水油气开发的曙光。
勘探破局
当日,哈斯基能源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John C.S. Lau宣布,由其全资子公司——哈斯基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哈斯基”)在中国南海深水区块荔湾3-1含气构造上钻探的第一口评价井“荔湾3-1-2”已经完成。
哈斯基能源官方网站提供的示意图显示,此次钻探的区块29/26,与其东侧相邻的29/06区块,同属于中国南海东部的深水区。
据中海油介绍,荔湾3-1-2井距香港东南约350公里。2008年11月,钻探活动正式开始,完钻井垂深为3887米,水深1345米。该评价井钻探于面积约55平方公里的荔湾3-1构造上,共钻遇36米气层。
早在2004年8月,中海油母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哈斯基就珠江口盆地29/26深水区块签订产品分成合同。
2006年6月,该区块内获得荔湾3-1天然气田发现。其时,哈斯基能源公司曾估计该气田可采天然气储量为4万亿至6万亿立方英尺,从而成为迄今中国发现的储量最大的海上天然气田。
2月23日,哈斯基能源表示,据测试结果,该井最高日产天然气5300万立方英尺。该评价井的成功进一步证实了荔湾3-1这一中国海域深水天然气重大发现。未来该井日产量有望超过1.5亿立方英尺。
实际上,由于确信中国南海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因此诱惑各类投资者纷至沓来,在这一海域内的相关勘探工作一直长盛不衰,此前主要集中在中国沿海的浅海区域,限于技术水平和投资风险等原因,对于深水区还处于初始阶段,并未进入真正开发。
早在200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即对北部湾盆地的12个区块,进行合作勘探开发的招标,条件为由对方承担100%的勘探风险和费用,而一旦有任何发现,中海油即按约获得其51%的权益。
最终,哈斯基能源成为中海油在南海油气开发上主要合作伙伴,前后获得数个区块的合作开发合同。
哈斯基能源是一家经营能源与能源相关业务的企业,总部位于加拿大,由华人首富李嘉诚控制。李嘉诚及其家族持有哈斯基能源36.3%的股份,李氏旗下的和记黄埔(0013.HK)持有哈斯基能源34.7%的股份。
至今,中海油公司在南海海域的合作开发方除了大有斩获的哈斯基能源之外,还包括戴文能源公司(Devon Energy Corp.)、阿纳达科石油集团(Anadarko Petroleum Corp.)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