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真善美,人人一身小毛病
2008年中国内地最火爆的韩剧,是在各地方电视台轮流获得火爆收视率的《搞笑一家人》系列(实为主人公各不相同的两部姊妹剧集),和湖南卫视已经在黄金时段播出两遍的《达子的春天》。2007年则有著名的《我叫金三顺》与《朗朗和检察官》等剧。相比之下,这两年来同样获得强大收视率的《人鱼小姐》和《乞丐王子》并没有在广泛的口碑上占得上述剧集的上风。饱受媒体拥戴和造势的《大长今》非但没有重现当初《明成皇后》的成功,而且竟在晚了近十年才登陆中国的《澡堂老板的男人们》前输得一塌糊涂,由此即可看出韩剧的审美风标确实已开始大变,也可从中看出内地观众对即使是“韩剧”这样的进口剧种,接受口味也正日趋精细。
电视剧这个行业有个特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部“集前段热剧之大成”的新剧。《澡堂老板的男人们》之所以胜过《大长今》,是因为前者体现了自己那个年代韩剧中传统家庭剧的所有特点,且占住了“当代小人物>历史小人物”这样一个大众接受美学上的规律。像《大长今》这样的古装苦菜花式励志故事,因为距今年代久远,且曾有一部更感人的日剧《阿信》在中国内地轰动过,想在见多识广的观众前轻易赢得掌声几乎是很难的事。加上媒体抬得又过高,反而让人起了挑剔之心。我相信《搞笑一家人》这样的剧集在韩国国内肯定没有当年的《大长今》火爆,但它演绎的是普通人家的喜怒哀乐——人人真善美,人人又都一身小毛病(这其实正是平凡人生的真实写照),还不时穿上古装恶搞一下,活泼有余,却要比当初周星驰的那些电影更无伤大雅、更远离人性恶俗,这样的剧集无疑是更受善良的普通观众喜爱的。相比而言,内地和港台的电视剧制造者们,除了复制跟风,弄几个魔幻、神话剧来回笼资金外,在剧集的风格上并没有多大创新,格调守俗而缺乏自我提升,感觉既少亮色也少出息。
感情细腻,大胆西化
再比如《达子的春天》,可以说是国内进口的韩剧,在引入恶搞潮流后的一个新地标。表面上看,这部戏交织着表现“熟女”嫁人和职场拼搏困惑,且一如既往地展示韩剧在感情戏上唧唧歪歪和毒舌对白的独门功夫,但相当一部分看点已经转移到对那些不合情理的韩剧传统情节的重新演绎,以及对著名影视的恶搞。应该算是包容进了《我叫金三顺》、《朗朗和检察官》、《必胜,奉顺英》这类“搞怪新韩剧”风格的一部集大成剧集。而作为支撑所有搞怪元素的一个平台,《达》剧保留了韩剧惯有的感情细腻的特点,甚至在处理上更大胆和西化。其实类似“熟女困惑”的戏,国内近年也拍过一些,但很少能把主人公的感情拍得那么诱人与细腻。一部以时尚女子为主人公的戏,如果连主角的造型、肢体语言都不能传递性感与微妙的信息,那么不用等到开拍,就已经失败了。所以恶搞归恶搞、小花旦归小花旦,蔡琳这个主角的选定,和她在剧中的演绎,实则考量出了编、导、演这三个环节对生活的理解与体悟。同样的原理,也体现在其它的搞怪剧集。《我叫金三顺》中的金善雅,《朗朗和检察官》中的韩智慧,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长相,但都要在剧情中面对美女情敌们的威胁,怎样使她们最终在竞争中胜出?导演没有一味强行依赖剧本预先设定的结局优势,而是同时利用影像技术上的便利,在貌似不经意的镜头流露中,呈现她们普通外貌背后所潜藏的那种“每个女性个体所独有的性感与可爱”……“灰姑娘”故事之所以让人信服,是因为讲述的方式让人信服——看来上述恶搞剧集的导演多少是谙熟这个创作上的诀窍的。
“爆笑”背后是性格的合理因素
大众文艺离不开对时尚潮流的呼应与融合,影视因其在影像上的特质尤其如此。但呼应与融合,是不是就是一味迎合?这是区别聪明创作者与平庸创作者的一个分水岭。比如对噱头的运用。韩剧历来不缺噱头,更不缺时尚味道的噱头。《达》剧里像“你的头被轰炸过了吗”、“吴麻子小姐”之类的毒舌对白,其爆笑效果可想而知,但这种爆笑的后面,其实是寄居着人物不同的审美、好恶、身份感等性格合理因素的。而这种隐性的“合理”,我们在近年内地和港台的剧集中看到的要少了。港版时装剧在恶搞幽默方面普遍有种隔靴搔痒的意味,给人感觉已是蔡琳们“阿姨辈”的口吻,至于内地剧那副“忆苦思甜的奶奶”式幽默或“北京大爷”式贫嘴,更是让人无可奈何。生活在许多时候是沉重的、灰头土脸的,但能不能把它演得轻松些、再洋气些?电视剧虽然是轻松的,但能不能把它拍得稍微贴近生活的质感?“苦中作乐”时能不能少一些苦涩,多一点积极的阳光?这几问看似针锋相对,其实是有着完美的中间地带的。而上述韩剧也确有值得华语剧编、导们学习的地方。
以上话题归其本质,依旧涉及文艺家生活观与文化观上的境界和责任感。尤其是在恶搞风行的潮流中,怎样借助自己对文艺的理解与良知,与潮流在审美上进行融合的同时,也进行“互制”,尽可能祛除掉时尚中恶俗、低级的元素,这不仅仅是从事电视剧创作的人,也是每个文化工作者都值得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