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品牌管理 >> 品牌管理警钟

百度“勒索营销”危机反思录


[ 张宁 林景新 全球品牌网    更新时间:2008/12/31  ]    ★★★

   1、推进行业良性发展:通过技术许可、转移、合作等方式,提升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促进健康发展。如微软通过技术协议与众多厂商的合作,共同促进IT行业的发展。

    2、社会责任普及性履行:运用自身的资源、资金、技术帮助政府、社会及普通民众获取知识或改善生活情况。如可口可乐十几年来在中国一直赞助的希望工程。

    3、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消费价值:通过技术的普及应用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更便利的消费环境与消费价值。
 
    在一个法制完善的社会制度中,如果这些行业制高者被查实违背社会责任法则、有阴谋地做出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那么其所要承担的后果不仅仅是受媒体谴责,更可能面临高额的惩罚性罚款——假如这次卷入“勒索营销”的企业是GOOGLE,它将可能面临美国政府严厉的惩罚性措施的制裁,而百度更多还只是受到舆论谴责。 

    声誉管理:百度们该如何化解信任危机

    从年初的“东航返航”危机到年底的百度“勒索营销”,连续不断的企业危机给企业声誉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不但打击了特定企业的声誉和品牌形象,甚至给一个行业和一个制造领域带来声誉危机——三鹿事件就让国内消费者对国内整个乳业产品行业的信任感摇摇欲坠;这种特定行业的声誉危机如果进一步引发社会不安的蔓延的话,将会是一个更大规模的危机的爆发—国家形象危机,这个可以从“出口毒玩具事件”导致的“中国制造危机”上得以证实。
 
    百度等我国行业巨头应该如何进行日常声誉管理,将危机的种子抑杀在萌芽中?企业巨头应该首先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是诱发各种企业危机最根本的原因。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指企业要主动承担起对员工、对客户、对上下游合作伙伴、对中介机构以及对所在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法律和道义责任,包括遵守商业法律法规、保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恪守商业道德、关心弱势群体等。
 
    人们一般认为,企业巨头正是因为较好地承担了社会责任,才能在一个行业里成为具有带头作用的先行者,但是近年来的一些例子都没有从正面证实这个观点。
 
    06年6月中旬,英国《星期日邮报》报道称,苹果公司的iPod生产自血汗工厂,其中所提及的代工工厂为台湾鸿海集团旗下的富士康公司。报道称,代工企业女工“月收入仅有27英镑(约合人民币387元),但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5个小时。”国内globrand.com媒体旋即跟进,对富士康工厂进行更多、更详尽的报道,苹果和富士康陷入严重的声誉危机之中。
 
    而我国的很多企业还好像对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闻所未闻,与跨国企业相比,不少国企民企关注追求利润的快速增长,漠视企业对社会和公众的责任,急功近利,唯利是图,拖欠民工工资,做假账,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重大污染事件等各种问题比比皆是。这些问题不断堆积,加上地方政府的偏瘫和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漠视,也有法律法制不够完善的原因,就形成了我国企业声誉危机的根本源头。
 
    危机的发生很像一次煤气泄漏,探知警铃响起,引起周围的惊慌。企业这个时候往往会想起危机公关,他们以为危机公关可以消除警报声,让外界认为这不是一个大问题,还以为只要多花点钱就可以重新树立企业的声誉,殊不知,这恰恰是错误理解了公共关系的重要职能所在。公共关系的根本重在让企业时时刻刻重视自己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让企业的所作所为能符合企业员工、客户、合作伙伴、中介机构以及所在社区等的利益,得到他们的支持,这才是企业得以不断发展并获得长期利益的基础。而危机公关的一时作用也许可以把煤气泄漏引发的警铃关掉,但是如果企业不知道解决危机的根本在于关上“煤气阀门”的话,危机的警铃还是会再次响起来的。
 
    日本山之内制药公司曾收到过一封恐吓信,声称已在山之内公司的某个眼药水产品中放入了毒物,使用者会导致眼睛失明。虽然这封恐吓信尚未被证实,但是山之内公司在报警的同时立刻召回全国所有货架上的产品,首先保证消费者不会因使用导致风险;虽然警方最后证实恐吓者并没有实际行动,山之内公司为此花费了一笔不菲的撤柜和重新上柜的费用,但是这家公司在受到外来威胁时首先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的做法却让全国消费者赞叹,市场份额随着企业声誉的高涨而不断提高。这是一则典型的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做法。
 
    作为企业的公共关系顾问和公关专业人员,也应该从平时和危机两个不同的时期去提示企业应该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平时的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应该体现在企业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战略中,遵纪守法、注重消费者利益都是最基本的内容。企业公关顾问应该时时提示企业做到这一点,这也是预防企业危机的最好措施。
 
    而当危机来临,公关顾问应该提示企业,在应对危机时要立足于消费者或者公众的利益而非企业利益,如果企业的危机应对更多的是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去思考和行动的话,那么这种危机处理也应该是最有效率和最具成果的。

 

http://www.ppzw.com/ppzt.html

上一页  1 2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三鹿终于还是破产了!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危机之下,企业当提防十大品牌误区...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