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百万年薪找总监级岗位
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到,资产管理、IT信息、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投资经理、首席经济学家等相关岗位是此次招聘团各机构招聘的主要目标。
其中,银行招聘的岗位级别较高。如上海农村商业银行招聘风险总监和总监级战略研究员,提供100万—150万的年薪;上海银行招聘的岗位是信息总监和风险总监;浦发银行列出的是“高级衍生产品经理”、“高级市场风险经理”、“风险量化与模型建设高级经理”和“高级私人银行顾问”四个岗位。
也许是金融危机的爆发,此次银行招聘的岗位中一半以上是和“风险”有关的岗位,且对风险管理的经验大多要求在5年甚至10年以上,也可以看出银行对风险管理的意识越来越深入。
但是,从实际招聘情况来看,并不是家家满意。上海农村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总监蔡颖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从收到的简历来看,目前还没有找到很合适的人选。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这次招的是高层岗位,本身岗位要求比较高。另一方面,前来应聘的人员大都是从投行、基金公司过来,而缺乏商业银行的背景。这批人更符合同去招聘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开出的一些职位。”
相比之下,一些偏技术的岗位适合的人选就比较多,应聘单位能够有更大的余地去挑选最佳人选。
记者也了解到,此次上海金融招聘团开出的高层岗位中薪水并不低。除上海农村商业银行百万年薪找总监级专才外,东方证券、申银万国招聘的总监级岗位年薪也在100万元左右。
海归派能否快速适应本土文化
尽管金融机构开出的薪水不低,但是与海外金融人才的普遍高薪相比,未必高出许多。
一家服务金融业的猎头公司范德国际负责人赵成龙曾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海外公司即便降薪了,其收入也要比国内公司开出的薪水高。我曾经服务过的一个客户,他在海外拿的薪水是15万美金,后来薪水下降40%。但是国内公司给出的总监级岗位也就年薪40万元人民币。”赵成龙向记者表示道。
这一点,在华尔街员工身上也可以得到证实。据公开报道,2006年纽约华尔街30多万员工的平均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今年即便薪酬平均骤减35%之多,华尔街员工的平均收入也达1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近90万元,这在国内金融业来说已算高薪。
从海外招聘专才,固然是一个好办法,但是也有业内人士担心回国后是否会发生“水土不服”、“位置空设”等情况。去年,曾有基金公司海外高薪招来基金经理,为QDII“出海作战”,但实际的结果QDII出海不顺,或QDII根本连“海”都没出,这个高薪岗位简直是空架子。
此次海外招聘回来的海归是否能马上适应国内文化呢?记者在浦发银行列出的招聘岗位中就看出最后一条要求必是“熟悉并认同中国文化”。
北大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成思危近日就表示:“引进人才就怕'水土不服’,比如有些人公事公办,不处理人际关系,不了解当下的中国国情等,最后都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