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介入案件性质尚未确认
昨天,东湖派出所许警官向记者介绍,这是一起典型的模仿网络、影视作品中相关情节引发的案件,同时也说明受害者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据介绍,在接到报警后,派出所办案民警随即赶到学校,依法将涉嫌打人的几名学生传唤到派出所,接受警方调查。据初步掌握的情况,涉案双方均系未成年人。涉嫌打人的学生为鲤城区境内某中学的在校学生,都不满16周岁。在为小梦等人做了相关笔录后,由于其均系未成年人,依法不能对其他们取强制措施,只好由各自家人暂领回家管教。
为了妥善处理此事,昨日下午东湖派出所再次将小梦等人传唤到派出所,接受警方进一步调查。同时,当事双方的家长及所在学校老师也被请到派出所,协商如何妥善解决相应的经济赔偿问题。
采访中,许警官介绍,经过初步检查,小娥的伤势比较轻微,重要的还是精神上的创伤比较严重。因此,目前警方暂时无法确定这起案件应该认定为刑事案件还是治安案件,必须等待进一步调查后才能确定。但是,不论是刑事案件或是治安案件,警方都将依法处理。
记者手记
可怕的网络模仿
群殴、烫烟头、扒光衣服拍裸照,而后宣扬上传网络勒索……在小娥的叙述中,这样的情节,在网上似曾看过。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因一个再细小不过的过节,竟以如此举动对待自己曾经的同学。
“网络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可怕的模仿平台,不但是那些动作,包括一些反侦查手段、毁灭证据等。”一位长期在一线办案的民警感慨地说,网络暴力游戏是导致未成年人犯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的直接诱因,有的通过模仿网络游戏中的残暴行为,来解决现实中的冲突,走上犯罪道路。
一位少年法庭的法官在分析时认为,未成年人因网络而诱发的犯罪,占非常大的比例。
随意通过网络搜索引擎,输入“未成年犯罪网络模仿”,搜索到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例中,模仿网络暴力游戏犯罪,是其重要的犯罪细节。有不少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里,违法人多数是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学专家曾分析认为,这些孩子由于生活在不健全的家庭,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家长的关怀,导致心理状况存在缺陷。
青少年的求知欲望和模仿能力都很强,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但是,他们的自制及分辨能力差,在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又缺乏正确引导,往往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它直接创造出来的是一个生存和成长的环境,并由此影响着环境里的人。正如网络中的暴力游戏和色情文化近年来被不少人视为未成年人犯罪的滋生地一样。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去创造什么样的环境,让他们去“模仿”,这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东南早报 (本文来源:人民网 作者:陈祥木 林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