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企业捐款5000万
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记者赶到了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一家民营企业,经营多种业务,但是之前并没有听说过这家企业的名字。企业和总会领导联系以后便直接飞到北京。
当总会请该企业代表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时,一位代表这样说道:“我们也是普通老百姓,表达了心意心里就踏实了”。婉拒了留名的要求。这位负责人还提到,总会和红十字会即将筹备同一首歌赈灾义演,想请该企业领导出席,代表也婉言谢绝,一再重申 “我们不是为了出名。”据悉,举办一场同一首歌费用至少需要400万费用。
这位负责人回忆,年初抗击雪灾中这家民营企业也曾匿名捐款。
据中华慈善总会财务部相关人员透露,该企业的保密意识很强,不肯透露自己的任何信息。
随后,记者来到现场捐款大厅,询问类似于该企业的匿名捐款多不多。工作人员介绍,个人捐助者很多都不愿意留名字。比如,一位先生放下2000元扭头就走,工作人员赶紧请他留下名字,以便开具发票和证书,对方回答:“不用了!”工作人员只好在发票上的捐赠者一栏中写下“无名氏”。据悉,这样的无名氏很多。
捐款只为扬名上央视
除了“无名氏”,捐款企业也不乏“扬名氏”。负责现场捐助的工作人员向记者描述,有一些国企甚至在捐助后直接发问:“我们的税怎么算?”
除了这家无名氏,慈善总会工作人员表示,再没有企业是匿名捐助的。“对许多企业而言,宣传自身品牌肯定也是他们(捐款)的目的之一。”针对这一现象,中华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感到很苦恼,他对记者说到,有些捐了钱的企业每天要打一、二十个电话来询问:“我们何时能上报上网、我们何时能上央视?”秘书长每天要处理捐助的各种事宜,对于这种电话很无奈,也不知该如何回答。
总会一位副秘书长则向记者表示,企业试图通过捐款达到宣传的目的,我们表示理解,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这次是中华慈善总会有史以来收到善款最多的一次。大家都很有心,慷慨解囊了,这就够了。”
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央视“新闻30分”前插播广告,费用是每30秒9万,100万的广告费仅供单频道播放11次。如果捐助100万能被媒体报道,报纸、网络、电视的强大宣传攻势则可以为企业省下不少广告费。
最新数据:全国共接收捐赠款物逾13.44亿元
据民政部统计,截至15日15时,全国共接收社会各界捐赠款物13.44亿元。其中:民政部接受捐款5800万元;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接收6.24亿元;中华慈善总会接收2.2亿元;北京、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重庆、湖南、青海等省份已经向四川、陕西、甘肃等地震灾区捐款3.8亿元;企业及社会团体捐款6213万元。
据民政部救灾救济司消息,截至15日15时,已有3.77万顶救灾帐篷和5万床棉被运抵灾区。其中运抵四川成都帐篷3.22万顶、棉被5万床;运抵甘肃帐篷0.35万顶,运抵陕西帐篷0.2万顶。其余救灾物资将于今明两日陆续运抵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