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
“逆向思维”的国际化进程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孙子兵法》
全球众多知名公司,把《孙子兵法》作为高级管理人员必读书,而中国企业对于《孙子兵法》的运用自然更应该游刃有余,“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剑走偏锋,反其道而行之,成就了很多经典的商业案例,波司登的国际化进程是其中的精彩之作。
波司登是国际化进程中的领跑者,当一些服装企业还在慨叹“为什么MADE IN CHINA的产品只有挂着国外商标才能走出国门”的时候,波司登已经把自己的品牌推向了众多的欧美发达国家。解读波司登的国际化进程,“逆向思维”是其成功的密码。
逆向思维之一:
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1992年,高德康在羽绒服行业打拼多年之后,注册了波司登商标,开始了在中国市场品牌化运作的历程。
而在同时,高德康又有了一个同行看不懂的惊人之举:在美国、加拿大等68个国家和地区,注册“波司登”商标,同步进军国际市场。
在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天方夜谭”。其实,在波司登看似“大胆”的背后,却有深远的规划。
高德康已敏锐地看到:随着中国国门的开放,全球竞争一体化必将加剧,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将进入中国。与其等到“狼来了”以后再仓促应战,不如主动出击,抢先迎接国际挑战。
对于一个中国服装品牌,要进军国际市场谈何容易。波司登在进入俄罗斯的时候,曾经因为消费者对中国商品的偏见,市场开拓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波司登硬是靠着优异的产品质量与坚持的信念,改变了俄罗斯消费者的偏见,从而逐步打开了市场。
逆向思维二:
下棋偏要找高手
在进军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中,很多都是将重点放在了发展中国家、竞争程度不高的市场,因为竞争压力小,看似成功概率高。
波司登却反其道而行,将国际化进程的“擂台”摆到了国际服装大品牌的老家——欧美发达市场。
高德康有自己的思路:“下棋必找高手,弄斧必到班门”。因为他明白,与弱者为伍自己永远是弱者,只有与强者同行才能一飞冲天。
看一看波司登首批进军的市场: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瑞士、法国……
1999年,波司登以中国羽绒服第一品牌的身份,参加了“99巴黎“中国文化周”活动,以其特有的国际时尚与中国民族文化完美结合的魅力,倾倒了世界服装之都的同行,在时尚中心接受世界同行的赞赏。
紧接着,波司登进军以高品位消费著称的瑞士,成为当地的畅销品牌。随后,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服装周上,波司登作为服装周的压轴节目,成为了国际T台的主角。
目前,波司登已经成功登陆10多个欧美国家,并多次作为“国礼”赠送给俄罗斯、芬兰、加纳等国家元首。
逆向思维三:
对“物美价廉”说不!
“中国制造”一向给世界“物美价廉”的印象,很多中国企业在走出国门后,往往会自降身价,以“价格优势”换取“生存空间”。而高德康却说:“在国际市场,我们要对物美价廉说不!”
因为高德康知道,国际竞争最终拼得的是品牌、实力,以低价进入国际市场,只能是“尚未上阵,便先输三分”。能谋求一时生存,却无法赢得最终胜局。
正是坚持走高端品牌路线,让波司登占据了市场的主动。而今欧美发达国家,波司登羽绒服持续畅销,更可贵的是,它们都挂的是“波司登”的商标,保证着与国际品牌同等价位。
波司登用中国智慧、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走在了“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品牌”的前列。
世界未来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品牌是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象征。波司登在努力,所有的中国企业在努力,中国智慧一定会让更多的中国企业迈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