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向全球市场推进
由于PC的同质化,终端客户日渐大众化,价格不断下降,PC厂商面临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可是另外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些都促使联想寻找新的模式。马雪征说:“由于竞争和对人才的需求,就必须要考虑新的模式。”联想最近提出了全球化资源配置,就是用最好的人才、最优的效率和最低的成本来布置全球战略。
同时,不断创新也是联想保持市场领先的关键。在联想的字典里,创新的含义有多种。与技术创新同步的是业务模式和销售渠道的创新,这种创新让联想展开了腾飞的翅膀。正如杨元庆所总结的:“创新并不仅仅局限于技术的创新、产品的创新,创新应该是全方位的,更重要的是来自于管理方面的创新。”
如今,联想不仅通过全球平台把握亮点市场,而且通过输出在新兴市场的成功经验,整合全球业务,获得全球增长。杨元庆表示:“联想从经营理念的转变入手,在全球范围内,就组织结构、人员、业务方面做出彻底的变革。作为重要的一环,‘中国模式’将加速向全球市场推进。”事实上,“中国模式”指的是联想独特的交易型和关系型的“双业务模式”。
经过深入分析,联想选定德国和印度作为突破口,它们分别代表着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个市场的成功与否,决定了联想今后国际化的走势。为此,杨元庆选派了精通交易型模式的中国本土精兵强将去啃这块“硬骨头”,而他本人则每个月都要现场督战。
然而对于一家有国际化抱负的中国企业来说,资本的国际化仅仅是其起步阶段,品牌的国际化才是最终目标。作为收购方,联想不可能甘心沦为IBM品牌光环下的影子,抛弃IBM品牌是其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事实上,从赞助奥运、F1到NBA,联想公司近年来的一系列体育营销清晰地表明,它正在以积极的态势向全世界宣传自身品牌,拓展其国际化之路。
联想高层认为,要变成一家国际化公司要做到:第一,它应该是一个全球认可的品牌;第二,它的营业额要来自全世界各地;第三,这家公司从管理人员到管理的规章制度都是国际化标准的。联想正朝着这三方面的目标靠近,但“全球化资源配置”会不会使联想真正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还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