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市场调查机构的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电讯市场约有10万个手机经销店,1家至5家小规模的终端零售门店占据了其中的95%。零散的零售门店无法实现品牌化运作,必然沦为厂商和运营商的附庸。最近被媒体狂炒的中域电讯无疑是先行者,其研究了家电连锁疯狂扩张的“门道”:从“直营连锁”起步,成功地运用“特许加盟”、“经营联盟”和“收购兼并”三个连锁经营方式,在2005年通过加盟和并购的形式,成功地完成了对重庆科有、广西金辉、广西中人、深圳宇迅达等几大巨头的兼并,在短短的两年内发展到具有3000多家连锁店的手机零售巨头,从而为成功实施“厂家直供”、“买断经营”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一位手机厂商负责人说起手机专业连锁疯狂扩张的影响时说,现在手机经销渠道的确呈现出一盘散沙的局面,形成几个大规模的专业手机零售渠道商将有利于整个行业健康稳步发展,也理顺了厂商简捷方便的渠道体制,并依靠这些卖场形成的品牌效应和规模优势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然而令人担忧的负面影响同样存在,“店大欺厂”———一旦手机渠道商的规模效应形成,再加上其在消费者心目中强大的影响力,从而将会左右手机厂商的价格体系,迫使厂商在价格方面做出跳水,这无疑又在手机圈多了几个令人又爱又恨的“国美们”。
无论怎样,2006年都是手机专业渠道大发展和大革命的一年,无论家电连锁渠道商的“抢食”,还是运营商定制手机的“冲击”,这一年都逼着以中复、迪信通为首的专业手机连锁求生求变,一方面要求加快跑马圈地,以门店数量加大采购话语权;另一方面要巩固其区域性优势,在售前与售后服务上精耕细作,从而形成真正的“地方诸侯”或全国“霸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