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鸭鸭羽绒服在开拓全球战略的引领下,恰逢我国冰雪热的契机,二者结合,势必发挥“1+1>2”的效能。
8月底的长春,秋高气爽,第15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圆满落幕。在这场汇聚了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优质企业的国际盛会上,一家中国羽绒服装品牌的展位前人头攒动。来自俄罗斯的采购商伊万诺娃女士来回打量,仔细抚摸着一件款式时尚的羽绒服,忍不住赞叹:“这衣服摸起来特别软,面料没有硬质感,而且特别轻,我们那儿很冷,这样穿起来也不觉得笨重!”
这正是鸭鸭羽绒服希望达到的效果。作为中国羽绒服行业的老字号代表,鸭鸭集团此次受邀参展博览会,不仅是品牌国际化战略布局的重要实践与探索,更是中国羽绒服产业从“制造出海”向“品牌出海”转型的生动例证。
布局东北亚,打造区域合作新支点
东北亚地区与中国地理相邻、文化相通,成为许多中国品牌出海的首选之地。来自博览会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与东北亚五国贸易额达9016亿美元,同比增长1.6%,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近15%。可见,这一区域不仅具有消费能力强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对中国产品有着更高的接受度和认同感。
辐射到羽绒服行业,毗邻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东北亚各国大部分地区具有相似的冬季气候特征——寒冷干燥。东北亚北部有千岛寒流,及鄂霍次克海产生的东萨哈林寒流,分支从库页岛北部和南部的两个海峡进入日本海,给沿岸地区降温降湿,让东北亚多数地区更冷、更干燥,冬季对衣服的保暖性需求也就更旺盛。以俄罗斯为例,2025年二季度,中国对俄罗斯羽绒服出口额达1,204万美元,同比增长49%,成为继欧盟、美国之后的第三大出口市场(数据来自东方财富)。
此外,早在今年4月,鸭鸭集团就正式提出了“开拓全球”战略。要针对全球适宜气候带国家与地区,如俄罗斯、东北亚、北美等,通过跨境电商以及海外线下品牌店铺落地的方式进行战略化布局,让其产品矩阵覆盖更广泛的消费人群。同时,也提出要深入探索海外品牌并购的机会,将鸭鸭特色的商业模式输出到全球。
本次博览会作为中国面向东北亚区域的重要开放平台,早已成为冰雪服饰服装相关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深化区域合作的关键通道。此次参展,鸭鸭羽绒服在与各国优秀品牌的交流碰撞中持续探索合作机遇、汲取国际经验,意在推动品牌在东北亚市场的全方位扎根与成长。
冰雪经济+品牌出海,双向赋能不可挡
据悉,本次博览会首次设立了冰雪经济展区,特别聚焦冰雪服装服饰产业,这背后映射的是冰雪经济的蓬勃发展势头。来自今年体育总局官方数据,从2020年的3811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9700亿元,年均增长26.3%,冰雪经济正在从传统体育竞技领域向全产业链经济形态跃迁。
为了顺势抓住冰雪经济带来的市场新机遇,作为冰雪服装企业的典型代表,鸭鸭羽绒服正通过多维策略加速市场渗透与品牌升级。
相比于典型的AI滑雪教练、VR高山降速模拟器等智能化装备,羽绒服赛道的科技含量主要集中在原料及工艺上。以53年制作工艺为基础,近年来鸭鸭羽绒服坚持“羽绒高标准,鸭鸭90绒”的用料标准,采用大朵珍稀鸭绒,也在防水羽绒、抗菌防螨、石墨烯蓄热等技术上加大研发力度。如2024年推出的定位羽绒服,可以通过精准定位向外发射求救信号,增加了冰雪探险的安全性。
为了打破冰雪的季节限制,不少滑雪场突破“一季养三季”困局,夏季开展滑草、露营、避暑康养等业态。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羽绒服行业。为了延长羽绒服的穿着周期,鸭鸭羽绒服适时推出了不同温度下的羽绒产品,从马甲到长袖,从轻薄款、中款以及厚款叠加不同的风格系列设计,如2023年起持续推出的冰壳系列,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通过可拆卸组合的多种穿法结构,匹配着春秋冬三季变换及跨场合着装需求,一改“羽绒服只适合严寒”的穿法。
除了技术赋能和场景延伸,客源国际化也是冰雪旅游经济的显著特征之一。2024-2025冰雪季,来自境外的滑雪爱好者总人次同比增长30.2%,与国际接轨已成为中国冰雪旅游目的地融入全球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由之路。在这一国际化浪潮中,羽绒服作为冰雪运动的基础性装备,其产业升级与品牌出海正成为衔接国际市场与本土资源的重要纽带。
如今,鸭鸭羽绒服在开拓全球战略的引领下,恰逢我国冰雪热的契机,二者结合,势必发挥“1+1>2”的效能。当国内的冰雪热潮为国产品牌走向世界提供动力,而成功出海的国产品牌反哺提升中国冰雪产业的全球地位和吸引力,最终形成“冰雪经济”与“国货出海”的双向赋能,为国家软实力竞争提供产业支点。在这一进程中,凭借其历史积淀与产品实力,鸭鸭羽绒服有望从国民羽绒行家,成为中国冰雪文化国际输出的功能性载体与柔性文化名片之一。
本次博览会不仅是一个展示平台,更是一个连接中国品牌与全球市场的桥梁。未来,随着冰雪经济的持续升温和中国品牌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将有更多中国羽绒服品牌走向世界舞台,用产品品质和服务创新赢得全球消费者的认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