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字号们普遍面临品牌定位模糊和创新不足的问题,二服务质量是其另一大痛点
一份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再次将百年老字号全聚德推向舆论焦点。公告显示,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00万元至1400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52.28%至62.51%,业绩承压态势显著。
一边是财务报表上的持续疲软,一边是消费者口碑中的吐槽声浪渐高。从“中国餐饮第一股”的黄金时代到如今的业绩颓势,全聚德的起落背后,藏着老字号在时代浪潮中如何自处的深层命题。
事实上,全聚德并非个例。曾经红极一时的狗不理,如今也面临着经营困境。狗不理王府井店曾因价格、口味和卫生等问题陷入“差评风波”,而后北京地区最后一家门店也已关闭,近日又因未按规定期限公示年度报告,被天津市和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曾经辉煌的老字号们,如今似乎都陷入了发展的泥沼。
困局:盛名之下的业绩困境
这些老字号曾经都是行业的佼佼者,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市场份额。全聚德作为“中国餐饮第一股”,一度引领行业发展;狗不理也曾是天津美食的代表,闻名遐迩。然而,如今它们的业绩却不容乐观。
全聚德的业绩下滑始于2013年,此后便一蹶不振。2020年至2022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2024年,全聚德营业收入14.0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09%;归母净利润3413.09万元,同比大降43.15%。
2025年第一季度,其营业收入3.32亿元,同比减少7.26%;归母净利润仅421.44万元,同比暴跌72.47%。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净利润预计为1100万元至14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2.28%至62.51%。、
狗不理的经营状况同样不佳。自2015年挂牌新三板后,因品牌定位不清和服务意识淡薄,经营状况和顾客口碑一路下滑,并于2020年5月从新三板退市。如今,狗不理在天津之外已无分店,天津地区门店也面临大幅收缩。
上海的老半斋酒楼,创立于 1905 年,本是供应扬州菜与面点的特色场所,因承包经营方上报经营数据为“0”且管理不规范,在 2023 年被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
不仅是餐饮业,其他行业的老字号同样难逃困境。医药领域,拥有400余年历史、累传14代的太安堂走向没落。其主要从事药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等业务,上市后开启大规模资本运作,涉足房地产等多个非主业领域。
2018年起,太安堂业绩出现异常,还存在长达4年的财务造假以及大股东连续五年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况,累计高达9.77亿元,导致资金链断裂。为自救开启“卖卖卖”模式,但交易行为受到监管质疑,最终因积重难返,失去重整机会,走向退市。
安徽的寿春堂,成立于清末,曾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等药房齐名,2006年荣获首批“中华老字号”。但2020年效益开始下降,门店经营不理想,目前实体店处于空缺状态。
纺织行业中,上海的鸿翔时装公司曾是“海派旗袍”的代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名噪一时,宋庆龄、阮玲玉等都曾是其顾客。但随着时代变迁,其款式更新缓慢,未能跟上年轻消费者对时尚的追求,门店数量锐减,如今仅在上海保留少数门店,影响力大不如前。
食品加工领域,传承600多年的“叫花鸡”,2002年商标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但从2015年开始,企业陷入借贷纠纷,商标最终被拍卖。
陕西的秦川酒,出自“名门”,和西凤酒同根同源,是凤香型陕酒的门面之一。后因多重因素落寞,工厂以代加工为主,企业被吊销执照,如今规模很小,在本土市场都难以崭露头角。
剖析:多重困境下的举步维艰
老字号们普遍面临着品牌定位模糊的问题。它们一方面试图保持传统形象,依赖历史声誉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又想迎合现代市场需求,进行品牌升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平衡两者关系。
狗不理曾试图走高端路线,打破“老字号就是便宜”的思维,但这一举措导致其产品价格过高,与消费者心理预期不符,最终被市场抛弃。鸿翔时装等老字号,守着传统经营模式,没有精准把握当下消费者对品质与体验的追求,在品牌升级上滞后,使得品牌形象逐渐黯淡。
在产品方面,老字号们也面临着创新不足的难题。现代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日益多样化,对产品的品质、健康和个性化要求更高。然而许多老字号仍然依赖传统产品和工艺,未能及时进行创新和改进。
全聚德的菜品被消费者诟病多年未变,口味和品质配不上价格;鸿翔时装款式陈旧,难以满足现代消费者对时尚的需求。像始于1882年的张顺兴号,曾造就风靡合肥的四大名点,可现在因产品难以契合年轻消费者口味,仅做季节性生产,即便有历史底蕴,也难以在当下市场中持续吸引客源。
服务质量是老字号们的另一大痛点。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优质的服务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可部分老字号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经营模式,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效率低下。
狗不理王府井店曾因服务问题被消费者吐槽,严重影响了品牌形象。一些老字号药店,还存在店员专业知识不足、服务态度生硬等问题,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专业用药指导的需求。
如今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新品牌层出不穷,消费者选择更加多样化。老字号们不仅要面对同行业的竞争,还要应对新兴品牌的挑战。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它们的传统优势逐渐减弱,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
新兴品牌往往更能敏锐捕捉市场趋势,快速调整产品与营销策略。而老字号受传统思维、体制等束缚,反应迟缓。像秦川酒,在面对西凤酒、柳林酒等本土知名白酒品牌以及其他头部品牌的市场冲击时,毫无招架之力。寿春堂也因资金不雄厚、市场竞争激烈,在市场中逐渐失去优势。
破局:转型成功的老字号经验
面对重重困境,并非所有老字号都在挣扎。一些老字号通过积极转型,成功实现了逆袭,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百雀羚作为老字号护肤品品牌,通过不断创新实现了华丽转身。在产品研发上,百雀羚结合现代科技与传统草本护肤理念,推出了一系列符合现代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同时在营销方面,百雀羚积极拥抱新媒体,通过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渠道进行品牌推广,与消费者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
王麻子剪刀是一家拥有数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在面临市场困境时,积极引入现代技术,对传统生产工艺进行升级改造。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王麻子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还降低了成本。
此外,王麻子还注重品牌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符合现代消费者审美和需求的新产品,成功吸引了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稻香村在传承传统糕点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播。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推出具有文化特色的产品,稻香村将品牌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提升了品牌的文化价值和影响力。
同时,稻香村积极拓展市场渠道,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将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出路:传承与创新的平衡之道
从成功转型的老字号案例中可以看出,破局的关键在于找到传承与创新的平衡点。在保留传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老字号们应积极适应市场变化,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和品牌再造,才能走出困局。
重新审视自身品牌价值,明确定位是第一步。深入了解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结合自身特色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若侧重传统工艺和文化传承,不妨强调历史底蕴和品质保证;若更倾向时尚与创新,则可突出品牌的现代感和个性化。
产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大研发投入势在必行。调研发现,很多老字号品牌创新不足,难以适应市场竞争,仍旧依赖于传统产品,在口味、包装等方面缺乏对消费需求的敏锐感知,逐渐丧失了吸引力。结合现代科技和消费者需求,对传统产品进行改良创新,才能跟上市场节奏。无论是推出符合健康、营养、便捷等现代消费趋势的新产品,还是通过改进包装、口味提升吸引力,都需要以稳定的品质作为支撑。
优质服务是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关键。树立服务意识,加强员工培训,引入现代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优化流程、提升效率,同时重视消费者反馈,及时解决问题,才能让老字号的服务跟上时代步伐。
互联网时代,营销模式的创新不可或缺。拥抱新媒体和电商平台,借助社交媒体、直播带货、短视频等方式推广销售,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营销,同时通过品牌合作与跨界营销拓展影响力,才能让老字号在数字时代焕发新活力。
文化是老字号的灵魂,深入挖掘自身文化内涵,将其融入产品、服务和品牌建设中,才能筑牢根基。吉林大学连锁经营研究中心主任赵岩表示,充分挖掘 “老牌子” 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推出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或服务,是守住 “老牌子” 的关键。举办文化展览、传统技艺表演等活动传播品牌文化,增强消费者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培养文化传承人以延续传统技艺,才能让老字号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
全聚德、狗不理等老字号所面临的困境,是众多老字号企业的一个缩影。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老字号们唯有积极求变,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才能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续写辉煌篇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