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A股饮料板块市值“一哥”东鹏饮料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东鹏饮料将此次赴港上市解释为,“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满足公司国际业务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
与此同时,东鹏饮料还发布了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58.39亿元,同比增长40.6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27亿元,同比增长63.09%。这一业绩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业绩大涨,或给了东鹏饮料二次上市的底气,而其全球化的野心也呼之欲出。
从模仿到超越:东鹏特饮的蜕变之路
东鹏饮料的前身是一家生产豆奶和菊花茶的国营小厂,尽管历史悠久,但其生产的1元菊花茶却常年作为外卖赠品,利润微薄。1997年,东鹏饮料开始整改转型,以同时期风靡中国市场的功能性饮料红牛为模仿标杆,从包装色调到广告语进行全面复刻。
然而,由于“山寨”标签和红牛强大的市场地位,东鹏饮料并未能如愿以偿,反而遭遇了市场的冷遇。新品折戟,经营困顿,工厂濒临倒闭。
面对困境,董事长林木勤决定采用“反向操作”的新策略,避免与红牛正面竞争,转而开拓下沉市场,将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作为目标客群,推出3元塑料瓶装和2.5元纸盒装的低价位饮品,最终成功抢占到市场份额。
后来,随着红牛陷入商标权争夺战的泥潭,东鹏饮料及时抓住机遇,以“渔翁”姿态狂飙突进。从2017年的28亿营收,到2024年的158亿营收,市占率从10%飙升至43%,并在2022年完成了对红牛的销量反超。
在营销战场上,东鹏饮料同样采用了反主流逻辑。面向开车人群,东鹏饮料首创了高德地图语音导航广告,同时在春节、暑期等高流量节点,多年在高速大牌上投放广告;当触达职业司机时,投放的媒体则转变为满帮、货拉拉、滴滴的司机端。针对司机人群,东鹏饮料在线下同时覆盖加油站、服务区、物流园、专业市场、驾校等场所,通过线上线下合力、销售推广联动的模式渗透重点人群。
在渠道建设上,东鹏饮料采用的是“终端即战场”策略,构建起毛细血管般的终端网络。截至2024年末,东鹏饮料拥有超过3000家成熟经销商,有效活跃终端门店数近400万家,同比增长近17.6%。这一庞大的终端网络为东鹏饮料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东鹏饮料以33亿净利润、超70%毛利率的业绩,成功撕掉了“廉价替代品”的标签,完成华丽蜕变。
多元化布局:东鹏饮料的向上渗透与出海扩张
尽管东鹏饮料在功能饮料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它并未满足于现状。近年来,东鹏饮料不断挖掘功能饮料在年轻群体里的消费场景,并发动了“向上渗透”战役。
在电竞领域,东鹏饮料精准卡位提神需求,成为网吧、电竞馆的标配。并以“能量BUFF官”身份深度参与赛事,如定制《和平精英》联名款、搭建“能量补给站”等,在PEL赛事期间品牌曝光超10亿次。这些举措让东鹏饮料在年轻群体中树立起了硬核生活方式形象。
为了摆脱对单一产品的依赖,东鹏饮料也开始了品类扩张,2022年推出的电解质饮料“东鹏补水啦”就被视为战略级新品。
与此同时,东鹏饮料还将目光瞄准了海外市场,直击功能饮料的“老家”东南亚地区。
2024年底,东鹏饮料投资12亿元在海南成立了东鹏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据悉,该项目预计在2026年下半年竣工,旨在作为东鹏面向东南亚市场的战略基地。除了毗邻越南的海南基地,东鹏饮料还在2024年底宣布计划在印尼投资2亿美元设立分公司。加上华南现有的生产基地,东鹏饮料在东南亚市场的产能布局已基本完成。
业内专家分析,东鹏饮料此次赴港上市,或也是为了推进海外市场的开拓募集资金。
东鹏饮料董事长林木勤曾在此前的采访中表示,“公司经营不会着眼于眼前的利益,而是时刻为未来蓄力。很多布局要以长期主义视角,稳扎稳打,慢慢前期积蓄的势能才会爆发。”
至于接下来,东鹏饮料能否进一步提高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以满足国际业务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全球化战略,我们将持续关注。(鞠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