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准妈妈”,娜娜初次海淘就尝到了不小的甜头。半个月前,她托朋友花8000元海淘了一辆品牌婴儿车,其中包括1500的运费。而在国内,这辆婴儿车的售价在一万五左右。
娜娜周围聚集了一小批“海淘族”。她们大多在互联网或者金融行业工作,已经结婚,有孩子或者正在怀孕。国内外产品在价格和质量上的悬殊差距成为她们海淘的最大动力。
由于担心国内日化用品的致癌问题,娜娜的闺蜜田恬从怀孕之后就没在国内买防晒霜。她的孩子现在快三岁,三年间家里用的沐浴露、润肤露和维生素都基本海淘而来。她的原则是:即使加上运费后这些东西并不便宜,但至少用着放心。
相对于代购这样无需买方费心的服务,海淘存在语言和操作上的门槛。于是乎,“海外E购”和“什么值得买”这样的实用论坛和信息导航网站不断出现,成了“海淘族”入门和沟通心得的最佳根据地。
好友小静是娜娜的“带路师父”,因为英语比较好,两三个月前开始自助海淘。小静以前买奢侈品的惯常做法是找淘宝代购,海淘以后她发现“原来淘宝代购都是这么干的”。现在她除了直接上国外网站淘货,偶尔也会去论坛和导航网站逛一会,看到合适的东西或者团购就下手。如今,小静的海淘范围已经从衣服包包扩大到了家居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