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专题]焦点新闻

中国制造开始寻找新方向


[  人民网    更新时间:2009/10/9  ]    ★★★

  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出口”,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转折。尽管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冬在渐渐消融,但更严峻的现实是,美国人、欧洲人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大肆消费“中国制造”了。

中国制造开始寻找新方向

  出口向何处去?

  商务部专家表示,中国的出口战略思路正在面临重大调整,即从刺激供应转向创造需求。

  承载着太多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太多人的就业希望,“中国制造”开始寻找新的方向。

   困境

  如果你走在上世纪80年代的江苏吴江市盛泽古镇上,会惊诧于当地丝绸交易市场的热闹繁荣。在这里,客商云集,货如轮转。这里自古就是丝绸生产的重地。素有“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称誉。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盛泽的丝绸生意也在悄悄发生变化,“20多年前,我们这里出口还以丝绸为主,但随着出口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也开始尝试着做化纤类的布,比如西装衬里。”当地开纺织厂的马老板说。

  那时候,西装衬里台湾做的最多,设备也最好,但也就是过了10年,盛泽就追赶了上去。“大约10年前,我们的设备和技术就已经超过了台湾。”

  30年弹指一挥间。

  如今,全世界90%的西服衬布都产自于这个不大的古镇,“这里的富庶你简直难以想象,我们这里满街跑的都是好车。”马老板说。

  然而,2008年,盛泽织厂面临困境。

  先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升高、然后又是人民币升值……那段时间,所有的坏消息接踵而来。之后,大洋彼岸噩耗传来,最后,金融危机成了压垮纺织品出口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遭受的冲击太大了,很多门店都关了。”马老板说。

  不仅是盛泽的纺织厂,2008年整个中国出口产业都经历了挫折。

  时钟拨至2009年,开始复苏的世界经济并没有解除出口行业的警报。

  商务部研究室的柴海涛说:“危机过后,中国出口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方面的压力。”

  中国正面临西方国家“制造全球经济失衡”的指责。

  从2009年2月,七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美国提出“全球经济再平衡”。到9月23日,匹兹堡峰会的前夜,20国集团(G20)成员国纷纷对美国一份公报草案表示支持。该草案呼吁建立新的机制,促进世界经济实现可持续及平衡的增长。欧美国家压中国少生产、少积累、减外需,要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的意图已非常明显。

  更为令人担忧的是美欧倡导的“绿色新政”。

  美国计划在10年内投资1500亿美元用于绿色经济,把基础研发投资翻番。欧盟计划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低碳经济发展。各国出台税收、贷款等政策支持环境保护、可再生能源、生态农业等产业。美、欧计划到2020年 “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达到20%以上。

  美欧的一系列动作意在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例如,美欧汽车业振兴的重点在汽车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将传统的汽车制造业发展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从而形成高段层次的“产业回归”。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绿色经济”带来成本上升。美、欧拟征收“碳关税”,按IMF每吨CO2当量38.22美元计算,2008年中国出口美国的钢材、电解铝、水泥相当于分别征收7.5%、22.1%和61.6%的额外进口关税。按欧盟计划从2011年开征的碳关税标准,中国出口商品成本将增加10%左右。此外,如果中国不做相应调整,“碳标签”和节能的高标准也将对中国商品构成新的贸易壁垒。

  现在来看,“绿色经济”并不是一场“忽悠”,未来几十年它将会成为削弱中国国际竞争力。

  抛开发达国家的压力,中国与新兴国家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研究表明,在传统的制造业领域,中国的比较优势正在减弱。与亚洲新兴国家相比,中国的劳动力人口红利期将比越南、印度提前10-25年结束,中国近4年来制造业工资水平增长的幅度远高于亚洲其他国家的水平,在周边国家名义有效汇率逐年下降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升值20%以上。

  改革开放的前30年,从以初级产品为主转向以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为主,中国出口完成了漂亮变身。但未来并不乐观。

  转变

  面对全球纺织服装市场持续紧缩,盛泽出口企业意识到,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跨越发展是必然的选择。

  “还好,一部分原本外销的货转了内销,当然,出口的生意还要继续做。”马老板说。

  这或许也正是商务部官员们想要做的。

  柴海涛说:“以往十年,中国外贸快速发展得益于三大动力: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放开外经贸经营权和加入WTO创造可预期法律环境。但目前这些动力的边际效应正在减弱,商务部刺激出口政策的着力点正在从刺激供应转向创造市场需求。”

  中国的出口战略正在经历一场重大而深刻的调整。

  在柴海涛看来,未来一段时间,外需市场的打开主要应做四个方面的努力。

  一是新兴市场战略。中国占美日欧发达国家传统市场已达17%-22%,但是新兴经济体的市场份额还有较大的潜力。历史上,英美在全球贸易中占据的市场份额高达25%以上,而目前中国约为8.9%。中国在新兴市场如中东、东欧、非洲、拉美的市场份额仅为 9.2%、3.7%、10.4%、6.9%,增长潜力很大。

  二是区域合作战略。区域经济合作越来越成为世界贸易的强大动力。在金融危机的大气候下,不少国家将其贸易政策重点,从参与多边贸易谈判转向发展区域合作,把自贸区视作摆脱危机的政策工具。自贸协定可以降低企业进出口成本,增强出口竞争力,打入新市场或扩大原市场份额。

  三是沿边开放战略。中国边界线与14国接壤,除尚未开通口岸的甘肃省外,其余沿边8省(区)2008年边贸达308亿美元,同比增长近45%。而且周边国家多为资源富集的国家,与中国的互补性强,利益共同点多。

  最后是海外拓展战略。当前中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但截止到200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只及日本的1/4,德国的1/10,美国的1/20。“通过各种形式‘走出去’,不仅是为了获取资源,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拓展国际市场。”柴海涛说。

  这次危机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正因为有外贸的支撑,中国才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应对金融市场的动荡,正因为有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存在,才保证了就业和社会的稳定。

  “在未来较长时期内,继续发展对外贸易仍是中国的重要工作;出口作为一种最终需求,对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仍然无可代替。”柴海涛说。

   

   

http://cn.ppzw.com/2009/

1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我国商业地产何时才肯丢掉住宅拐杖...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小型车终将成私车消费主体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