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巳洋
摩托罗拉(Motorola)的坏运气仍在继续。2008年5月,市场调研厂商IDC和战略分析公司Strategy Analytics表示,摩托罗拉可能在2008年底之前失去北美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摩托罗拉的季报也显示,2008年第一 季度全球手机销量下降39%,手机部门亏损4.1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亏损额增加了80%。
摩托罗拉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和销售量也在不断下滑。摩托罗拉现在10%左右的中国市场占率与1995年60%以上相比,反差巨大。那是什么导致摩托罗拉走向下滑深渊的?
外部:摩托罗拉技术优势不再
2002年以前,手机市场的发展以通讯技术为主导,手机的功能还只局限在通讯上,硬件与软件的核心技术成为决定市场成败的关键。而摩托罗拉拥有强大的集成电路设计以及通讯技术方面的经验与优势,使得其在硬件方面领先于对手。通过本地化设计,如在中国市场率先推出具有汉字手写识别功能的手机等,摩托罗拉的手机同样在用户体验方面有着较强优势。作为一家工程技术公司,摩托罗拉硬件和软件开发的优势使得在手机市场发展的初期能够在市场占据领导地位。
但从本世纪初开始,由于3G技术的应用前景不明朗,移动通讯终端市场成多样性发展,拍照、音乐播放功能成为市场增长点,多项功能的不断融合是市场发展的新趋势。3G通讯技术虽然有很强的技术优势,但不被运营商看好,手机市场的发展由“通讯技术驱动”转变为“多功能与设计驱动”。
自2001年互联网泡沫崩溃以后,欧洲、日本等多家运营商的3G业务遭到重挫,纷纷推迟商用计划以及减少投资。2004年市场调查发现,49%的欧盟用户表示对3G服务“没有兴趣”;然而,3G开发却投资惊人,2002年德国电信的债务高达670亿欧元。
随着诺基亚、三星等公司推出拍照手机,移动终端市场开始通过引入更多的“附加功能”作为市场增长的亮点。然而,摩托罗拉的优势还停留在“核心通讯组件”方面,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内部:摩托罗拉发展战略失误
由于摩托罗拉丧失了全球市场第一的位置,再加上3G手机受阻,对市场占有率的过于追求打乱了其产品发展策略。为了快速提升市场占有率,摩托罗拉不断延长V3的产品生命周期;快速的降价打乱了其高低端的产品线,导致品牌声誉损失巨大。
V3的过于成功淹没了摩托罗拉在多个产品发展策略上的尝试,使其丧失了很多的市场机会。2005年,摩托罗拉与苹果公司以及网络运营商Cingular共同开发ROKR E1手机;许多用户期待该手机能够提供新颖的功能,但由于设计上的问题,E1遭到了市场的拒绝。
摩托罗拉并没有联合两个战略伙伴共同改进设计,而是放弃了这种战略联盟。由此开始,苹果公司决定自行开发移动通讯终端,即后来的iPhone。
从2002年开始,手机市场呈现了与其他产品不断融合的趋势,摩托罗拉却没有能够抓住机会进行深入的投资与开发,具有创新意义的产品也只是昙花一现。2004年,摩托罗拉推出了型号为A1000的3G手机,并创造性地提供了卫星定位和导航功能。但该功能并没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