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农业产业的企业光荣,农业企业家的责任重大,农业品牌,所有人都支持。
在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要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农业产业化经营则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应该说农业产业化的成效还是非常显著的,优势产业得到了集中发展,龙头企业的带动形成了优势产业带,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得到了提高,提升了农业整体水平,有力促进了农业对外开放。
然而,作为职业品牌营销顾问,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农业产业化要走得长远,就必须要警惕和防范以下5个方面:
问题一:为品牌成长贴上区域标签,走不出去。
泛看各农业产品,会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无外乎这个词——××特产。特产是一个区域性很强的概念,一种产品举上特产的牌子,其结果就是该产品在××地卖的时候还稍有人气,一旦要走出去就会举步维艰。这是企业一种固步自封的心态导致的,在更大的区域市场或全国市场,还用小区域的“特产”来标榜自己,势必令消费者无法产生共鸣。如“大兴西瓜”,河北的为什么要吃北京的西瓜?不只是“区域特产”的概念可以解决的。
当产品要走出去时,或开始运作之初,就必须要用大市场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产品、定位产品,多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找到大众的需求,然后再与产品进行对接,这样才能柳暗花明,为以后品牌的成长奠定基础。
问题二:产业与品牌脱离,两张皮现象,阻碍企业发展。
当产业和品牌脱离时,看到的只是企业的自说自话,消费者买单较难。单纯的从产品角度出发,比如我的基地大、原料好、工艺精等,通过种种价格战、人力战、倾力推销、强行推销等,把产品“推”给消费者,这是大多数农产企业惯用的战术。非常辛苦,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更没有为企业的品牌打下基础,每次都需要重新来过。
而品牌营销与推销最大的区别则是其更多的考虑了消费者的感受,让消费者了解品牌价值,认可品牌价值,通过最佳的营销组合活动,包括产品、策略、广告、分销、客户管理等等一系列品牌动作,不但使消费者主动购买,还能成为忠实客户,广为传播。
问题三:基地、工厂越建越大越漂亮,但销量无法快速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农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能够占到其总投资额的70%以上。笔者曾接触过一家肉制品企业,该企业每年有一千万多万的利润,这些钱几乎什么都不作,都拿去建厂房了。以至于陷入了销售——盖厂——销售——盖厂的怪圈,看起来地盘在逐年扩大,销量却不是正比例增长,后来因为厂房规划与企业发展速度无法切合,反而还阻碍了企业发展,是一种规模不经济的现象。
基建和品牌就像企业的两只手,基建是有形的,品牌是无形的。在品牌战略指导下进行的基建活动更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相配套的基建支持下进行的品牌运作会更持久更有说服力,所以,基建和品牌必须双管齐下、两手都硬才能发挥1+1>2的最大效益。
问题四:内部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开始论证家族式企业是否有生命力。
这种现象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里表现的尤为突出。家族式企业是建立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基础上的,在创业初期,依靠血缘关系产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能使企业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但当家族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现阶段主要是龙头企业),其在人力资源、产权管理、激励机制、决策机制等各个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甚至难以控制。
这就需要将家族式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引导和转变,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即资本社会化、管理专业化和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化。摒弃任人唯亲、裙带关系、家族家长制等陋习,用法治取代人治,让企业从家族回归社会。
问题五:人才资源吃紧,总感觉缺少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手。
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是农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没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农业品牌是很难树立的,即使树立了,也不会长久。而农业企业因为缺乏科学管理,制度不完善,组织结构不合理,没有产生凝聚力的企业文化,使得人才流失和后继乏人成为农业企业现阶段发展的又一障碍。
农业企业要想发展壮大,不需要过人才关。1、必须采取积极的对策,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2、要任人唯贤,给优秀人才足够大的发挥才智的舞台;3、完善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人才培养机制和完善的培训体系,让生手也能很快上路。4、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就相当于企业有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5、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大品牌,“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农业产业,是我国的根本性产业,只有农业龙头各个强悍、活跃,才能带动区域增长,老百姓才能富起来,所以在企业开始发力或发力之前,就必须有预见性的避免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避免陷阱、少走弯路,才能让企业快速发展,实现更大的价值。
中国品牌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