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福建第一鞋镇”的破壳冲动

“福建第一鞋镇”的破壳冲动

作者:佚名    转贴自:晋江经济报    点击数:3045


    片花
            
    陈埭镇,乌桥头。
            
    一座狭窄的古桥,承载着车水马龙。桥的一边是大大小小的鞋材店铺,另一边则是气派宏伟的企业工业园。奔驰、宝马、大小货车、拥挤不堪的公交车,往来穿梭。
            
    桥的两岸,一幅幅巨大的运动鞋广告牌比邻而立,色彩斑斓。曾经有个笑话,站在陈埭街头,随便一块广告牌掉下来,砸到的都会是鞋子。
            
    如果你问生活在这里的40万人中的一个,“中国鞋都”在哪里?有人会指着一排华丽的建筑——那是去年才投入使用的鞋材市场,年成交额已超80亿元。更多的人则会自豪地告诉你——进了陈埭,这里就是中国鞋都。“不管走到陈埭哪条路、哪条街,都能看到鞋厂、鞋店、鞋材店。”
            
    陈埭人有骄傲的理由。特别敢闯敢拼,一年工农业总产值接近200亿元。然而,在陈埭人的脸上,他们似乎永远皱着眉头。“每个阶段都很难,经营企业做得好也愁,做不好也愁。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恒强(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思强,说出了很大一部分陈埭人的心里话。
            
    陈埭人深邃的目光,早已超越了昔日的光环和今天的荣耀。污染的环境,滞后的规划,寻求新发展的企业……正是这种种忧患意识,使他们干着今天,更想着明天和后天。
            
    面对打造世界休闲运动鞋制造基地的宏伟目标,蝉联“福建第一强镇”的陈埭镇只能再一次勇敢地破壳而出。
            
    数码
            
    一本发黄的笔记本,记录了陈埭的发展速度。这本笔记本的主人便是丁显操,陈埭镇党委原副书记。
            
    1984年,陈埭的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1027亿元,首次超过1亿元。当时的1亿元,源于一把把锤子、一把把剪刀,源于一家家制鞋小作坊。
            
    1992年,陈埭工农业总产值达7.3913亿元,到1995年达到了37.3433亿元,这四年是陈埭飞速发展的时期。“1992年晋江撤县建市,吸引了大量的外商前来投资,这时的晋江早已不是农村县城,大量的资金、先进技术和人才不断地涌来,极大带动了陈埭发展。”丁显操回忆道。
            
    1996年至1998年,陈埭镇经济进入了一个低潮期,笔记本上的数据显示,这三年全镇的工农业总产值没有多大的变化。这源于当时国际市场正经历一场金融风暴,国外市场在经过几年的“厮杀”之后,也陷入恶性竞争当中,利润开始下降。
            
    2002年陈埭的工农业总产值达73.5亿元,2003年达108.3亿元(首次突破百亿),2004年达126.4亿元。丁显操说:“建市十周年,陈埭镇进入极速发展期,原因是企业已经稳定成形,国外市场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细化完善。”
            
    “2006年,陈埭的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了185.6亿元。短短二十几年时间,陈埭的工农业总产值增加了185倍。”丁显操对陈埭经济的迅猛发展颇为感慨。
            
    如果不是因为运动鞋,溪边村也许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闽南小村庄。
            
    占地2平方公里,2867本地人口,5万多外来人口。在晋江陈埭镇的25个村(社区)里,它不是面积最大的,也不是人口最多的。
            
    “到溪边村去看看吧,在那里你们会找到答案的。”当我们希望找到一个剖析陈埭鞋产业发展的样本时,热情的陈埭人却毫不犹豫地点出了这个村子的名字。
            
    从溪边,看陈埭的印迹
            
    1.从找市场卖产品到创品牌,原始的致富冲动一步步走向升华

            
    溪边村不是陈埭镇最早兴起制鞋的村落,却是后来居上制鞋业发展得最快的一个村。从上世纪80年代的10来家家庭小作坊起步,溪边制鞋企业最高峰时曾达200多家。
            
    “没想到我当初一条小船,竟然载着几十亿身价。”想起儿时和村里几个伙伴一起划船抓鱼割草的情景,久经商场的丁思强脸上露出憨厚的微笑。
            
    丁思强是恒强美克的老总,而他口中的几个伙伴,分别是如今特步、乔丹、名乐的大当家丁水波、丁国雄和丁思亮。
            
    这几个大家熟悉的品牌,在上世纪80年代那会儿,只不过是用自家大厅或深井搭盖起来的小作坊。那年夏天,17岁的丁水波和两个结拜兄弟各自拿出500元,在溪边村那条小河边搭起了一个小棚子,取名为“三兴”,开始自己创业。而支撑他们创业的,是再朴素不过的一个愿望:赚钱致富。
            
    看似复杂的制鞋工艺没有难倒三个小伙子,很快他们就熟悉了鞋的制作流程。只是,鞋做出来,销往何处才是最关键的。
            
    当地市场逐渐饱和,三个小伙子将眼光看向了全国,开始面向全国撒开销售网。
            
    于是,陈埭供销人员足迹遍布全国,又从全国汇聚到陈埭。消费者需求什么,他们就生产什么,没有材料到外地组织,生产好的产品销到全国各地。借着一双鞋,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大批溪边乃至陈埭人实现了世代梦寐以求的致富愿望。
            

[NextPage]

    2.今天,当许多陈埭人回想当初鞋产业发展历程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提及一个年份:1992年
            
    这一年,溪边村已经办起乡镇企业97家,当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亿元。
            
    这一年,晋江正式撤县建市。晋江市政府迅速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企业只要能引进外资,无论是在银行贷款,还是技术引进上,都将予以优惠。
            
    于是,大量外向型企业应运而生,引进国外先进的流水线和生产技术,引进国外的资金,再将生产出的鞋输出国外。
            
    充足的资金、广阔的市场,自然会吸引来越来越多的人往里扎。回过头来他们才发现,自己的企业品牌已经淹没在众多竞争对手当中,毫无特色。
            
    走出国门的陈埭人还发现:同样是一双运动鞋,贴上“阿迪达斯”、“耐克”的商标,价格就是自家运动鞋的好多倍。
            
    那时,整个陈埭的鞋业中人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如何让自己的品牌有附加值?安踏首先找到了答案。1999年,160万元邀请孔令辉担任代言人,一句“我选择,我喜欢”让安踏迅速完成了品牌树立和传播,并极大地拉动了市场的成长。从2000年到2004年,连续4年,安踏运动鞋市场综合占有率居全国第一。

    于是,溪边村鞋企的“创牌”之路又开始了。
            
    1997年,一向专注于做鞋底的丁思强终于按捺不住,希望能在成品鞋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并很快打造出“美克”品牌。
            
    在国际市场上,丁思强采取给代理商让利的策略,并取得成功。现在,在全世界46个国家都注册了“美克”商标。
            
    而在国内市场上,恒强则先后聘请了黎明、孙燕姿、罗志祥等明星担任代言人。
            
    恒强的创牌行动成功了,而这种成功无疑是众多陈埭鞋企致力创牌运动的一个生动缩影。
            
    如今,享有“中国鞋都”之称的晋江陈埭,已拥有6枚中国名牌商标、30枚中国驰名商标,而溪边村分别占了4枚和7枚,其中就包括特步、乔丹、恒强美克和名乐四家。
            
    3.土地紧缺与管理不规范——企业面对的两只“拦路虎”
            
    美克的产值迅猛增长,可是在它增长的背后,却是好几家小企业的永远消亡。
            
    “去年,美克的外销比前年增加了100多万双,而一家小企业一年最多只能生产20万~30万双鞋。在市场如此饱和的情况下,我们销量的增加,就意味着有5~6家的中小企业要倒闭。”丁思强一脸严肃地分析道。而今年,美克的外销产量又增加了100多万双。
            
    如此残酷的市场现实,让溪边村的鞋企从高峰时的200多家递减到了现在的70多家。而空间的限制、人才的紧缺,成了溪边村乃至整个陈埭镇越来越刻骨的“隐痛”。
   
    “陈埭鞋发展到现在,最难的就是目前这阶段,做不出品牌要大发展就难了,竞争那么激烈,很多小企业做不起来就倒下去了。”当了将近7年溪边村支书的丁思勇,对于村里那些小企业的发展前景也颇为担心。
            
    可是,他更担心村里的那些大企业。上世纪90年代末,因为溪边村的土地规模难以达到企业的发展要求,三兴选择了离开,到清濛开发区建新厂房。这给了溪边村沉痛一击。紧随其后,华珠、金戴斯等大公司也因为空间限制,陆续将大本营搬出了陈埭。
            
    “现在,村里有点像托儿所,培养的企业大了就走了。没办法,我们的政策大环境不比别人。想留企业但是没政策。外地的税收户口地价都有优惠,我们没有。”虽然村里做了很多工作,但目前连乔丹也把企业总部搬到了厦门,丁思勇心痛得很无奈。
            
    恒强美克算是比较幸运的一家。三兴特步搬出陈埭后,让了两块地给它,同时,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恒强先后向13家企业买下了50多亩土地,通过整合建了现在的新厂房,基本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求。
            
    可是,丁思强的危机感没有就此结束:“现在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一天不规范就多一天处于危险的境地。”
            
    家族企业出身,导致陈埭绝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还不规范,加上生产生活环境所限,更是令不少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望而却步。而不规范,企业就难以做强做大。
   

[NextPage]

    4.用创新破解土地瓶颈,让企业根留晋江
            
    现在,溪边村两委最大的希望,就是把标准厂房盖起来。村里还剩下的300多亩地,村两委打算规划出一块建生活区,其余全部盖标准厂房,配合第一期旧村改造一起启动。

    在陈埭镇党委书记许良志看来,资源问题、企业竞争发展问题并非无法解决。“我认为企业的发展瓶颈还是在人的思想意识上。土地不够大?那是小农意识比较厉害。陈埭人爱拼敢赢,又有单打独斗的传统。企业宁愿走,也不愿把土地腾出来,只能靠政府来引导。现在政府正在规划建设企业总部商务区和鞋材市场以及成品鞋市场,就是希望总部和市场(鞋材辅料市场、成品鞋市场)能留在陈埭,而工厂逐步搬迁至外地。只有这样,陈埭运动休闲鞋产业集群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在晋江江滨片区和大桥连接线处的1200亩土地,是陈埭拟规划建设的第二工业区,陈埭镇政府给它取了个名字——“陈埭鞋业总部商务区”。
            
    “总部商务区”,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承载企业总部的。一旦建成,将有36家陈埭企业会将总部迁入此工业区。用陈埭镇镇长王茂泉的话说,是“要把陈埭企业的‘根’留在晋江”。
            
    目前,此工业区绝大部分还在建设当中,而龙德国际集团是目前唯一一家已经将总部迁入总部商务区的企业。
            
    成立于1993年的龙德集团原本设在陈埭镇高坑村,由于土地限制,3000人的大企业,却只能挤在两三亩的厂房里。如今,搬进30亩的新“家”,用该集团行政经理李勇的话说:“简直是质的飞跃。这些硬件的变化,改善的不单单是生产居住环境,更是直接带来了经济效益。”
            
    “说实话,以前企业那么拥挤,我们都不好意思让客户来公司参观。尽管我们的技术设备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可是公司生产环境不好、规模太小,着实让我们痛失了不少接下国内外大单的机会。”李勇心疼地说道。
            
    而才刚搬进新“家”没多久,龙德长久以来一直都在努力争取的厦门某客户,一个月内就给他们下了几百万的订单,几乎包下了龙德所有的生产线。
            
    李勇欣喜地说道:“照这个大好的形势下去,公司的生产线肯定是还要增加的。或许,再过一两年,我们又会碰到土地限制这个问题,但是有了这个企业总部,龙德的根就留在晋江。”
            
    5.上市融资品牌代理,优化市场资源的破壳之旅渐入佳境
            
    2007年,7月10日。安踏体育(2020.HK)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安踏上市募集资金后,将拿出11亿元资金用于品牌推广,5亿元资金用于终端建设,整个行业的竞争筹码将大大高于从前。
            
    恒强、德尔惠、特步等多家规模企业紧随其后,上市也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划当中。
            
    恒强美克从2003年起就已经开始着手规范企业的各项制度和管理,为上市做准备了。丁思强说:“募集资金自然是企业寻求上市的一大目的,但我更想通过上市来规范企业的管理和发展。规范,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
            
    在溪边村,同时有4家运动鞋企业想要上市。面对同类市场,这些昔日的好兄弟会不会产生同行之间的竞争矛盾?
            
    “大家规模不一样,市场定位也不一样,上市时间也相互错开。其实大家都会互相协商。例如一起去广交会,有什么订单大家都会互相协商拿。”说到跑在更前面的丁志忠和丁水波,丁思强毫不掩饰自己的敬佩。其实,在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的17家晋江运动鞋类企业中,有13家企业的鞋底来自恒强。
            
    在特步总经理丁水波看来,几个相对成熟的品牌之间有差距,但差得并不多。不过,品牌的优势地位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了。目前,整个晋江鞋业的生产能力已经开始进入一个调整的过程,一些比较大的品牌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本企业原来的生产规模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于是就吸纳了一批协作厂商。据了解,特步、安踏等企业的协作厂商从20多家到40多家不等。
            
    推动企业上市,对政府来说它的意义不仅仅是让单个的企业愈发强大。“上市就逼着企业搞股份改制,股份一明晰,就有利于更好地吸纳其他的中小企业为集团子公司,让企业间内部去整合资源,这种资源的优化正是政府所希望的。”许良志说。
            
    然而,市场资源的优化整合从来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做好企业,也并非仅有上市这条路,在陈埭鞋企蜂拥而上争创品牌的时候,却也有这么几家鞋企另辟蹊径,专门代理国际知名品牌在中国的生产和销售,他们自称这种模式为“国际代理”。福建省晋江乐登鞋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当时我就想,一个行业只可能有几个龙头品牌,其他的均只能沦为配角。乐登国内市场起步较晚,也不具备雄厚的资金,要赶上龙头企业,已是不可能。何不干脆另辟蹊径呢?”乐登总经理陈瑞典分析。
            
    到浙江考察时,“国际代理”这种模式进入了他的视线。当时乐登有帮国际知名品牌“金利来”做贴牌,在浙江某市场上,金利来和“乐登”牌的休闲鞋同时在销售,一样的生产厂家,一样的市场,可是,金利来鞋的价格却比乐登鞋高了整整一倍。而他了解到,浙江市场上的金利来鞋,是由浙江某鞋企全权代理生产和销售的。
            
    当下,陈瑞典就决定,乐登也要走这种模式。于是,直至今年,乐登已经拿下了“美国骆驼”、“美国欢腾”、“意大利袋鼠”、“法国圣弗莱”四个国际知名品牌在中国的生产销售权。乐登只需要付代理费,往后在合约约定的年限里,这些品牌在国内销售所产生的价值则全部归乐登所有。陈瑞典介绍,例如意大利袋鼠这个牌子,现在乐登只安排了四五个人在运作,每年却可以产生4千万-5千万的产值。
            
    “以后,如果我们晋江自己的品牌打出了国际知名度,乐登也乐意去帮他们代理。”陈瑞典笑着说道。
             


 中国品牌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