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大学生烤虾球:一天“烤”出三万元

大学生烤虾球:一天“烤”出三万元

作者:     转贴自:中广网    点击数:2349


小龙虾的传统吃法只有炒或蒸,但武汉的骆青峰却别出心裁地将它烤着吃,他的小烧烤店因此人满为患,发展到现在一天要用去2500公斤~3000公斤的小龙虾,每天可以卖出3万元。他也因此被人誉为“虾球王”。

 

创举:大学生开全国第一家烤虾店

1992年,骆青峰怀着对大学校园美好的期待和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跨进了高中校园,他立志将来要考进大学,完成儿时的梦想。正在他埋头学习时,父母却下岗了。

正在一家人焦急发愁的时候,父母得知有个朋友有一间空闲的门面。妈妈和外婆以前干过餐饮,他们全家经过商量,决定与朋友一起合伙经营烧烤。就这样,他们的“阿婆”烧烤店在武汉市武昌区洪骆村正式开业。但烧烤店由于地处偏僻,很多人都不知道,来吃烧烤的顾客都是洪骆村的邻居,赚的基本上都是过路上学孩子们的钱。后来生意好了起来,每天可以赚几十块。

1994年,骆青峰考进了武汉理工大学。读上大学后,他还是坚持到店里帮忙。每天放学他就到店里帮着父母打理生意,经常忙到很晚才回家。

1998年,骆青峰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几个城市打拼过,工作虽然不错,但因为离父母远,总有一种漂浮不定的感觉。尤其是随着父母年岁的日益增大,经营烧烤店也是感到精力不如从前,他们准备将烧烤店交给儿子来经营。后来,父亲和他促膝长谈后,骆青峰终于同意接手烧烤店。

接管烧烤店后,骆青峰除了耐心学习父母的经营和制作技术,还不断思考如何把烧烤店做得更好。

一天,骆青峰一个开餐馆的亲戚,将没用完的虾球送给了骆青峰。为了不浪费,骆青峰将虾球一个个清洗干净,然后用钢签子穿起来,一边放在火上烤一边刷上油和作料,烤虾一会儿就香气扑鼻。

一位经常光临他们烧烤店的老顾客看骆青峰竟然在烤虾,觉得新奇,立即放下手中的羊肉串,向骆青峰要一个来尝尝。没想到吃了一串烤虾,他还要第二串。

出乎骆青峰意料的是吃他烤虾球的那个顾客第二天竟然带来了一帮人,原来那个顾客吃完骆青峰烤的虾球后,觉得味道好就向他的好朋友作了推介,结果大家都很感兴趣,结伴慕名前来。

骆青峰顿时乱了手脚,因为他们烧烤店从来没有推出过烤虾业务,那天只是他一时兴起烤着好玩,没想到顾客还专门冲着烤虾球来。他立即吩咐店员去买来虾球,一边琢磨着昨天烤虾球的情景一边烤,这毕竟是他第一次做烤虾球生意,心中一半是兴奋一半是紧张。

虾球烤好后,他一一端到桌前,像一个交完试卷等待老师评卷的考生,远远地站在一旁等待着结果。

“好吃!真好吃!”“好过瘾!”顾客纷纷称奇道。

骆青峰听到后,心中有说不出的兴奋。但同时一个理念在他心中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晰起来:烤虾球生意在武汉没听说过,全国也不会有,市场前景一定很看好,他决定专门做烤虾球生意,把烤虾球做成店里的拳头产品。

 

失意:虾球店由门庭若市到被迫停业

骆青峰一改以前采购羊肉等原材料,专门采购新鲜的虾子。他还非常注重产品的宣传,制作了一个精美的灯箱广告牌,上面写着“烧烤虾球”目的广告语,还富有诱惑力地打上一句“15角钱一串”。武汉市是一个美食闻名全国的大都市,已经形成一种很好的饮食文化,尤其对烧烤很推崇。当听说有人推出烤虾球时,都觉得这事比较稀奇,都想前来尝个新鲜。

开始几天来吃的人还不是很多,可一个星期后来吃烤虾球的人络绎不绝。

骆青峰的烧烤店本来就不大,只有小小的两间房,可他的烤虾球却每天卖出一千多串。每天烤虾球的收入已经占了整个小店的一半以上。大喜过后,骆青峰决定进一步在小虾球身上做出大文章来。

2000年夏天,骆青峰将辛辛苦苦积攒的近百万元储蓄全部拿了出来,兼并了周围四个小店,把烤虾球的生意进一步做大。

烧烤店规模扩大后,他的烤虾球生意更是形成一种规模效应。以前一晚上卖出1000多串烤虾球,现在却能卖出3000多串。骆青峰的烤虾店很快成了武昌区洪珞村的招牌,不但附近的人前来品尝消费,连居住在汉口和武昌的人们都打的士赶过来。骆青峰用小小的虾球在武汉市民中掀起了一股吃烤虾球的热潮。

烧烤每天的销售量和收入在稳步提升的同时,名气也是越来越大。食客们一边美滋滋地吃着鲜嫩可口的烤虾球,一边天南海北地神侃,一派热火朝天的场面。可附近的居民开始埋怨起来,因为食客的喧闹声让他们居住的环境不再像以前那样安静。而且烧烤生意主要是在晚上,再加上生意好,有时要经营到深更半夜,这给白天要上班的居民带来烦恼。

居民的意见越来越大,后来反映到卫生监督所,紧接着,环保部门、城管部门也来了,全部找到了骆青峰。

20035月份的一天,三个部门不约而同都来了。他们同时给骆青峰下了停业整顿通知,不准营业。

骆青峰拿着这纸“判决书”,犹如飞入高空又被重重地跌在地面上一般惨痛。原来光靠卖烤虾球一个月就有20万元入账,突然间就被要求停业,这给骆青峰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他的情绪一度变得非常不稳定。

 

振奋:东山再起小小虾球一天“烤”出三万

烧烤店虽然拆除了,可骆青峰对“烤虾”却情有独衷。他经过痛苦煎熬和思索后,还是决定围绕“烤虾”做文章。

20036月,骆青峰在岳父帮助下,经过多方考察,他选择了人流量大的武昌武珞路的一个店面。这个店面拥有460多平方米的面积。

人们已经习惯去那被拆迁的店里,都不知道他的新店在哪里。骆青峰在新店开业前,作好了充分准备。为了引导老顾客光临他的新烧烤店,他提前几天就安排员工在老店旁举一个很大的广告牌,将搬迁的消息和新店的地址告诉老顾客。这招虽然老土,但是非常奏效,老顾客很快知道了他的新店即将开业的消息,都翘首以待。

为了吸引更多的新顾客,开业的那天,他还请来了一个乐队在店前进行演奏,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观看。当天晚上,几个月未见的可喜局面又出现了。来的人络绎不绝,把店门都给堵住了,火爆的场景,让他更加坚定了做好“虾”文章的决心。

这次他更加冷静地思考以前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了防止噪音扰民,他果断地在营业时间上进行改进。以前都是下午才开始营业,现在改为中午就开始营业,到晚上12点以后,就不再营业。而晚上12点到凌晨3点是武汉市民宵夜的黄金时间,为了不打扰居民的休息,他作出决定放弃这个黄金时间的营业,这意味着他将减少很多收入。为了给顾客提供一个卫生舒适的就餐环境,他又投入资金对店进行了装修。虽然是从小店起步,骆青峰的思想意识却很超前,他敏感地意识到来这里就餐的白领和小资占的比例很大,他们对就餐环境要求很高。他还对服务员加大培训力度,对店铺的管理加大力度。

种种改进,不但很多问题都避免了,留住了老顾客,还吸引了一批新的消费人群。很多新顾客来过后,感觉到这里的烤虾球味道很特别,环境又好,特别是很卫生,就纷纷向朋友推荐。

骆青峰从火爆的经营背后意识到,要赶快注册自己的商标,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的权益,为今后更好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没有商标就没有自己的品牌,有了品牌就等于有了自己的一张名片。他来到工商局提交了 “峰峰” 商标注册申请。国家工商总局经过审核后,正式受理了“峰峰” 商标注册申请,这意味着峰峰虾球店已经迈开了品牌经营的步伐。

骆青峰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不但很好地树立了唯一的虾球品牌形象,经营成果也远远超出想象。

一次,员工没有把好虾子的品质关,把黑颜色的拿回去了,尽管那黑虾是活的,但顾客吃了后,就说那虾味道变了,虾不新鲜是死的。

这看似乎是小事,却给骆青峰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质量课,他立即召开全体员工开会,就此事举一反三,对烧烤店的各个环节进行整改。他自己带头反省道:一个黑虾虽小,但如果顾客经常反映,那肯定会影响整个烧烤店的声誉,这对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一定不能小看。

骆青峰决定从源头把好质量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烤虾的味道好。他亲自从虾源抓起。经过全面考察,选择了来自湖北农村的一个农民作为供货商。

由于虾源好,新鲜卫生,“峰峰烧烤店,烤虾味道好又卫生!”在江城迅速传开,前来吃烤虾的人络绎不绝。现在来店里吃虾球的人不再是为了吃稀奇,而是冲着他的虾球店名气来了,这让骆青峰非常得意。搬到新店后不到一个月,骆青峰就卖出了50万元的营业额。

生意火的时候,烧烤店的炉子起码三四个小时都不能停一下。5个烤箱不停地开烤,三四个小时就可以烤出来三四千串,但有时还满足不了顾客的需求。但不管再忙,他对烧烤的工艺流程总是执行得一丝不苟。

骆青峰的烤虾生意越做越红火,生意好时一天能用五六十盒虾子,每盒虾子大约六七公斤,如果换成活的小龙虾,用量就是2500公斤~3000公斤,才能满足店烤虾的需求量。在武汉,直接用于食用的小龙虾中,骆青峰的虾球店需求量最大,专门做烤虾球生意的,也只有骆青峰这一家。2004年夏天,骆青峰的虾球每天可以卖上3万元,达到了自己生意的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