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京一所高校的学生金毅,因为一副眼镜成了同学的笑料:他半个月前花280元在学校附近一家知名眼镜店配了一副标价为768元的树脂眼镜,自以为赚了大便宜,然而近来却发现镜架上的黑色面漆已纷纷脱落,镜架也有些变形,上课时需要不断地掰眼镜腿才能使眼镜固定在鼻梁上。 半个月不到,一副看起来相当有档次的高价眼镜就成了这副模样,这让金毅有些郁闷。眼镜市场究竟谁来规范?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不少学生和市民表示对眼镜价格看不懂,对质量更是难以放心。 市场上各类眼镜的价格,悬殊非常大,少的几十、几百元,多的成千、上万元,种类繁多。记者在南京街头一家中等规模的眼镜店看到,“宝姿”“宝来罗”“卡迪奥”等各式各样的品牌令人目不暇接,价格多在100到600元不等,高的有3600多元。据销售小姐称,还有一款顶级的价值14000多元。 广西南宁某眼镜批发市场一位做了五六年销售的女老板透露,一副眼镜从生产出来到卖给消费者一般要经过这样几个主要环节:厂家———地区代表———销售商———眼镜零售店。如果要说更完整的一个产业链的话,有的厂家还要加入从生产车间到销售科这个环节,而销售商这一级也可能还要加入分销商这个层次。比如一副眼镜架,成本是50元,到了销售科那里一副可以加上十几元,到地区代表、销售商那儿再加上几十元,而加得最多的在最终的眼镜零售店,一般加几倍是常有的事,多的能加个几十倍,于是一副天价眼镜就这样出笼了。 不光眼镜价格令人难以捉摸,眼镜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专家指出,目前眼镜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装配和验光环节。 近几年,在各大城市的街头,装修豪华的眼镜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不少消费者图省事,大都选择在眼镜店验光配镜。然而,由于一些眼镜店缺少硬件,或者根本不具备验光条件,直接影响了配镜质量,严重的甚至影响到配镜者的视力健康。 笔者在江苏一家著名的眼镜批发市场看到,由于价格低廉,不少学生从外地专程赶过来配眼镜。他们在眼镜店老板的招呼下,为省时间,迅速选好镜架后,匆匆经过电脑或者人工插片验一下光,再等一会儿便可以拿到配好的眼镜。整个过程,从选镜架、镜片,到验光、打磨、装配,前后不过半小时。 另外,配镜从业人员的素质也令人担忧。专家指出,验光、配镜质量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视力健康,验光、配镜从业人员应具备眼科学、几何光学、眼镜光学、加工工艺等多学科知识,然而,不少眼镜店的所谓验光师都是一点专业知识都没有的“土郎中”,要么就是还未毕业的卫校学生。 “很多眼镜店老板都是在我们厂买的验光仪器,我们的验光师教他们如何使用,而他们学10分钟不到就走了,回去就给别人验光。根本没有什么系统知识,都是凭经验。”江苏一家验光仪器制造厂的技师告诉记者。 业内专家指出,现在不少眼镜店根本没有必要的验光设备,有的连电脑验光都做不到,单凭插片,只要当时觉得舒服就行,不少验光员甚至以顾客戴上眼镜“头晕不晕”作为衡量标准。 据说,有一位消费者在一家小店配眼镜,价格很便宜,配的速度也很快,但拿回家一段时间后发现不能戴了。于是他便质问店家怎么回事,查出他有75度散光后,小店验光员居然来了一句“哎呀,好像忘了加散光!” 相对眼镜销售商来说,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对眼镜价格,由于信息不对称,即使消费者大刀阔斧地“砍价”,仍然难免被某些惟利是图的商家“宰上一刀”;对眼镜品质,由于缺乏专业鉴别能力,消费者有时会被以次充好的水货所蒙蔽;对验光质量,由于没有合格的专业设备和专业的验光人员,消费者也经常被误导。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对于眼镜市场上出现的一些情况,消费者的权益很难得到实实在在的保障。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院长蒋沁教授指出,眼镜行业进入门槛过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备、硬件不达标,一些眼镜店缺少必要的验光技术设备,不少眼镜店的验光只停留在电脑验光和普通插片验光两个过程,导致验光不准确;二是眼镜从业人员素质不过硬,现在眼镜店所谓验光员大部分是从中专、职校等地毕业,而真正成熟的验光师至少需要3~5年正规院校的专业系统训练。 因此,蒋沁认为,规范眼镜市场的核心,应该在于质量问题,必须适当抬高行业的准入门槛,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以保证质量。 有关专家还提出,规范眼镜行业,需要物价、工商、质量技监、消协等多部门联合作战。物价部门应对眼镜市场价格进行合理指导,工商部门适当提高从业门槛,质量技监部门对产品质量进行把关,消协则要对投诉面较广的质量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并对违规企业进行通报。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防止眼镜市场的无序竞争,保障眼镜行业的生命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