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创维总裁:做强品牌是国产手机

创维总裁:做强品牌是国产手机

作者:杨章玉    转贴自:信息时报    点击数:2010


    日前,信息产业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国产手机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为33.8%,与2006年底相比下降了2个百分点,陷入了新一轮的困境,业界期待的重新崛起显得遥遥无期。

    上周,创维移动总裁乐业生在分析国产手机陷入困境的原因时表示,大部分国产手机目前在产品质量、技术研发及渠道营销上都与洋品牌不相上下,并认为国产手机缺乏品牌影响力成为其生存与发展的最短板,国产手机只有静下心来细做品牌,做强品牌,第二次崛起才会指日可待。

    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旗鼓相当

    “现在没有人可以说国产手机不掌握手机核心技术,实际上国产手机已经掌握了最核心的手机芯片技术,ID设计、结构设计、模具设计、制造能力都在几年内得到巨大发展。”乐业生称。他以深圳为例进行了说明,“深圳研发手机的技术的基础已经非常雄厚,甚至已经技术过剩,这就是今年以来一些著名的手机设计公司倒闭或裁员的根本原因。”乐业生说。

中国品牌总网_图片欣赏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创维移动总裁乐业生认为,国产手机的崛起最终是民族品牌的崛起。

    乐业生介绍,在2000年,中国当时没有几个手机技术人员,当时ID外观设计都得找外国公司,开一套模具至少得花20万美元,而现在开发一部手机模具不超过20万人民币,而且时间大大缩短,从概念成型到设计开发,再到模具开发,一直到产品上市,3~4个月就已足够。

    针对中国手机产业成长前后的巨大变化,乐业生自信地表示,国产手机在技术上与产品质量上已经与洋品牌旗鼓相当,虽然洋品牌在新材料应用上还具备一些优势,但在新功能的设计和开发上,中国企业更强出一筹。乐业生还认为,现在国产手机纷纷调整营销策略,培育省包、地包等经销商,专业大卖场也成长起来,体系更加完备,渠道更加顺畅。“中国手机产业的第一次崛起,得益于完善的国内营销网络,目前营销渠道上的优势将是国产手机再次崛起的支撑点。” 乐业生称。

    据了解,创维移动近期已经着手在营销渠道上进行大的动作调整,将设立32个省级办事处,并请来国内最大的手机分销企业之一的高管杨会敏挂帅,计划在6到8个月完成渠道布局,把渠道延伸到县城和乡镇,覆盖全国。

 

[NextPage]

    品牌张力缺乏成生存短板

    在研发技术、产品质量以及营销渠道与洋品牌差距缩小甚至持平时,乐业生认为,国产手机缺乏品牌影响力成为其生存与发展的最短板。他表示,尽管2003年以前国产手机市场份额节节攀升,并一度达到60%,一举超越洋品牌,但是当时并没有真正培养起有效的品牌影响力。

    乐业生称,2001年,一批国产手机抓住国外品牌恶斗的机遇和空档乘机崛起,但是,第一次崛起依靠的是国内企业营销和市场渠道的优势,在技术和制造上相当薄弱,由于上量快且大,一些企业决策者失去应有的判断力,找韩国和台湾企业设计制造,以满足市场的产品需求,造成了产品的粗制滥造,相当多的产品返修率高达60%,从而造成了国产品牌的集体衰退,一直下滑到现在,给第一次崛起的品牌带来了相当大的伤害,南方高科、科健、熊猫等品牌就这样倒下了。

    “品牌的知名度转化为美誉度需要有一个比较长久的过程,一些国产手机基于抢占市场的考虑,将注意力集中在产销量、品种数目、新品推出速度上,特别是一些手机厂商为了使新产品尽快投放市场,在产品还存在质量甚至设计问题时就将其推向市场,这种情况会降低甚至损害国产手机的品牌形象,这种低品牌美誉度难以支撑国产手机企业的持续发展,更别说重新崛起了。” 乐业生补充道。

    扎实做强品牌再崛起可待

    乐业生不无遗憾地表示,国产手机在最辉煌的时期,错过了一次绝佳的树立品牌的机会。他称,在2003年国产手机达到鼎盛之时,当时购买国产手机的消费者大都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对品牌的认知度也比较高,可惜当时国产手机只注重数量而没有注重质量,使这批具有经济实力并第一次购买国产手机的消费者大失所望,转而转向购买质量好的洋品牌手机。

    “实际上,这种情况下目前在国产手机圈内仍然存在,由于手机牌照发放的放开,目前的手机厂商已近80家,其中不乏一些害群之马,它们只是抱着赚一笔就走的心态,根本不顾手机产品的质量,这对整个国产手机的品牌影响力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对一些专心做大品牌的国产手机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 乐业生说。

    不过,乐业生自信地称,只要大部分国产手机能抛弃浮躁的心态,静下心来做强品牌,稳打稳扎进行市场布局,国产手机的第二次崛起完全有可能。他透露,自己2003年离开首信到创维,看重的就是“创维”这个品牌。他称自己到创维时,创维当时还没有拿到手机牌照,没有赶上“第一班车”,也就没有背上包袱,也就没有丧失市场信誉。他认为,中国手机产业用不了多长时间将出现几大品牌重新割据的局面,这是每一个产业提升的必然过程。因此,杂牌是很难有出路的,贴牌更难生存,只有供应链和营销网络管理双重优秀的国产品牌,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中国品牌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