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曹操到底该不该杀刘备?

曹操到底该不该杀刘备?

作者:罗建法    转贴自:全球品牌网    点击数:2775


  在开放的竞争体系中,那些不讲规则的竞争者往往失败,“得人心者得天下”;但是,在对抗竞争中,则往往需要不惜代价,中国企业往往混淆了开放竞争与绝对竞争,导致采用错误的竞争战略。

  在本土的语境下,从数千年的纷争中留下的政治、军事智慧中寻找制胜之道,成为企业界的潮流。一部列国相争史,就是一本企业竞争的教科书。

  前不久,在广州偶遇易中天《品三国》的现场售书会,在书中,易中天谈到,当年的曹操如果杀了投靠他的刘备,就没有刘备日后的崛起,势孤的孙吴集团也就无法与曹操抗衡,曹操就可以统一天下。易中天关于曹操杀刘备的评论,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其背后的竞争思维,颇值得关注。

  其实,这是对于竞争的严重误读。将企业竞争简单地归结为对抗性的竞争,最后的结是血流成河,哀鸿遍野。事实上,对抗性竞争往往是企业发展阶段及整个行业特殊阶段的特例,企业更多时候面临的,是开放性竞争。

  绝对竞争与开放性的多元竞争

  认为曹操杀死刘备就可以统一天下的思维方式,在企业中普遍存在。而其最大荒谬,就是忽略竞争存在的基础,将对抗性竞争策略运用到开放竞争之中。

  东汉末年,面临的是群雄并起的乱局。除曹操之外,当时的袁绍雄霸北方,刘表拥数洲之地,更有孙吴集团坐断江南,其余大小军阀不下数十家。而曹操在群雄之中,并没有建立起绝对优势。天下处于开放式竞争之中。

  纵使曹操杀掉刘备,也无法保证以后不出现如刘备那样的枭雄,所谓“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不过是一种英雄惺惺相惜的台词。“生子当如孙仲谋”,后来的少年英雄孙权,在当时就没有入曹操的法眼。天下时刻处于变化之中,谁敢说使君之外,天下竟无英雄?

  曹操杀掉刘备也无法建立绝对优势,反使自己在开放竞争中失去道义优势,所以曹操不干。很多人之所以认为这是“黑心曹操黑得不彻底”,就在于没有看清楚开放竞争与对抗竞争的本质区别。有小聪明而无雄才大略。

  将对抗性竞争的策略用到开放性竞争中的思维误区,在国内企业中普遍存在。

  有一年美的召开空调营销年会,当时年会的口号是“美的美的,打倒格力”。从总裁到一线员工,群情激昂,一时之间,打倒之声此起彼伏,声震寰宇,响遏行云。

  而事实上,很多年过去后,美的还是美的,格力还是格力,谁也没有打倒谁。不仅如此,在美的与格力之外,更有数十个行业品牌。

  对抗性竞争的思维,表现在企业的具体行动上,就是好斗、嗜杀,必欲致对手于死地而后快。在市场竞争中,很多企业视竞争对手为敌人,大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之势。大家都不计代价,最后形成过度竞争,大家都没有好日子过。

  正如天下混战时期,有远见的竞争者总是注重收买人心,打造深厚根基一样,在开放竞争的格局中,对于企业最重要的事情,在于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比较优势,寻找合理的行业定位。企业的对抗性竞争,更多的是戕害自身。在天下未定之前,那些残暴好杀的竞争者,往往以失败收场。

  对抗竞争的应用,主要使用于双雄对峙的行业格局,这个时候,只要打败了对手,就可以获得近似于垄断的市场地位,而在开放的,动态的竞争中,并不适用对抗性竞争策略。

 
 

[NextPage]

  开放竞争中的绝对优势

  执大象,天下往。

  紧握日月旋转的感觉,不仅是帝王的追求,也是很多企业的目标。但是,很多时候,企业在开放竞争领域采取绝对竞争的策略,既是一种强悍,也是一种无奈。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国能够用武力统一,在于通过多年的积累,它的实力远远超越所有竞争对手,所以,它能够在后期以一对多,扫荡天下,摧毁一切竞争对手,将绝对竞争战略推行到极至。

  在某种意义上说,曾经广受非议的格兰仕,深得绝对竞争战略的精髓。

  主导格兰仕十余年的俞尧昌,将格兰仕的竞争战略归结为一种“价值摧毁理论”,俞尧昌认为,只有彻底摧毁产业投资价值,让别人不愿意进入,才能保障企业的安全。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格兰仕曾屡屡发起价格战,甚至因此而赢得了“价格屠夫”的称号。正是这种“价值摧毁理论”,逼迫很多企业放弃微波炉产业,甚至连一些国际巨头如松下、LG等也不得不避其锋芒,由此造就了格兰仕在微波炉领域独霸天下的地位。

  格兰仕的“价值摧毁理论”一直受到一些人的批评,他们无法理解垄断的市场却无法产生高利润的现象。事实上,“价值摧毁理论”的出现是微波炉行业的必然。在一个国民收入普遍很低的商业体内,消费终端的特点决定了微波炉行业必然是一种低门槛行业,要在众多企业参与的开放竞争中获得绝对优势,就不得不使用绝对竞争策略,在某一个领域走向极端。而格兰仕的极端,就是低价策略。这是一种强悍,也是一种无奈。

  事实上,国内企业普遍流行价格战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民众消费能力的不足,需求集中在金字塔底部,价格战由此成为一种宿命。所谓的“超越价格战”,恰恰是对于商业需求大势的失察。

  就企业的战略目标本身来说,摧毁性策略往往在现实中有效。今日的格兰仕在空调领域转型遭遇重大挫折能够不倒闭,可谓是一种奇迹,而在这个奇迹背后,就在于其微波炉领域的绝对优势,使格兰仕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危险。

  曹操最大的政治资本,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样,在核心的商业价值链上建立“一夫当关“的地位,是建立绝对优势的通用法则。

  美孚石油公司开始不过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洛克非勒为了取得绝对优势地位,和美国铁路建立了运费同盟,在同盟内部,经过铁路运输的每一桶石油运费需要1美元,如果不加入他的联盟需要加价1美元,这样所有没有和铁路签订联盟的公司,由于运费过高,最后基本上都倒闭了。洛克非勒由此控制了美国石油的90%多,成为石油霸主。在此过程中,控制运输,就是洛克非勒建立绝对优势的核心商业价值。

  绝对竞争的过程常伴随着对于其它竞争者毁灭性的破坏,格兰仕被人称为“价格屠夫”,洛克非勒也被人称为“章鱼”,他们在崛起初期背负恶名,其根源正在于此。

  虽然要背负骂名,却还是有很多企业致力于用极端方式建立绝对优势。其秘密在于,只有马上得天下的人,才有资格马下治天下,也才有改正错误的机会。正所谓强权成国王,强奸成老公。洛克非勒晚年捐赠大量财富建立了洛克非勒基金会。逐步赢得了世人尊敬;目前,格兰仕也宣称要从价格战转到价值创新,其中高端产品所占比例也悄然达到75%,而只有王者,才有如此从容的转身。

 

[NextPage]

     竞争均势与先发战略

  三国鼎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竞争均势。魏、蜀、吴互相独立,互相牵制,各自存在达数十年。而更为典型的竞争均势,表现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以及希腊联邦时期。欧洲19世纪的“维也纳条约”造就了一个势力均衡的欧洲,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前苏联为首的阵营,构成了竞争均势,后来的中、美、苏大三角,也是一种竞争均势。

  竞争均势在国内市场化最彻底的行业表现得最为典型。在空调行业,格力、美的、海尔三大巨头引领行业发展,同时又互相制衡,海信、志高、奥克斯等二线品牌,以及数十个三线品牌。在零售连锁行业,形成了国美与苏宁双雄对峙的格局,而其它区域性强势品牌,则形成了第二级。这种竞争均势,在很多地方都存在。轮胎行业的米其林与普利斯通,肯德基与卖当劳,日本的小岛电器、山田电机也是如此。

  竞争均势的存在,促使各个竞争参与者时刻保持警惕,有效地规避了大企业病,并且,使企业处于变化和动态之中,有利于创新的出现。而对于非主导性的竞争者来说,行业的均势,也使其免遭强势竞争者的毁灭性攻击。

  魏国及其继承者晋,后来能够消灭蜀和吴,在于竞争均势的打破。随着北方经济的发展,以及其统治集团的励精图治,魏国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最终从竞争均势,转变为绝对优势。从此三家归晋,天下一统。

  在企业领域,随着参与各方实力的消长,竞争均势也会发生变化,一种变化,是行业格局发生彻底变化,形成了不同的行业架构,其二就是格局没有变,只是其中的参与者竞争地位的变化。

  对于具体企业来说,在某个领域先发制人,是打破均势竞争的有效途径之一。

  长虹在当年的崛起过程中,便实施了先发战略。90年代中期,众多的彩电企业蜂拥而起,各自称雄。长虹在分析了当时形势后认为,彩电价格普遍比较高,已经成为制约彩电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阻力,于是,长虹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大幅度降价,在全国抢占市场。经此一战,长虹奠定了彩电行业的领袖地位。

  先发战略的战略基点实际上有两个。其一是通过先发,抢占市场先机,迅速壮大力量,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同时,也为后进者设置了市场壁垒。

  其战略基点之二,便是创造马太效应,积聚企业势能。古代老皇帝驾崩之后,新皇登基的第一件事,便是通过接受群臣的朝拜,确立君臣名分,同时昭告天下,这样,便名正言顺。兄弟诸王纵使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与既定秩序抗衡。(globrand.com)我们知道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阿姆斯特朗,但是,第二个呢?一般人都不知道。对于企业来说也是这样,通过抢占先机,确定名分,在市场上,可以很轻易地获得消费者的认同。

  商业模式的创新,则是打破竞争均势的另一途径。我们不妨看看沃尔玛的崛起过程。

  沃尔玛之前,美国连锁行业龙头是希尔斯百货,保证满意、否则原银奉还的策略是希尔斯商业模式的核心。而当很多后来者都仿效希尔斯之后,就形成了以希尔斯一家独大的一超多强的多级竞争格局,形成了一种竞争均势。

  而其时的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的注意力从获得满意的保证转移到了价格和消费体验上,沃尔玛创造了保证比对手更便宜这一竞争优势,以低价作为其商业模式的核心,很快就打破了竞争均势,从美国众多连锁巨头中脱颖而出,并最终取代了希尔斯的龙头地位。

  在一些新兴行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更是打破竞争均势,建立新的商业势力的不二法门。在门户网站被瓜分完毕后,百度依靠搜索引擎崛起,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领域另辟奚径,盛大则借网游完成了对于IT行业的又一次颠覆。

  只有永恒的竞争,没有永远的霸主。

  可以预见的是,在一个日益开放的世界里,未来的变化会更为剧烈。商业模式的突变,将变得更为不可预知。同时,竞争均势也更容易被打破。在一个开放竞争的体系中,再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也必须时时处处保持警惕,忽视竞争对手的崛起,容忍竞争优势的丧失。都将使自己处于危机之中。企业必须认识到任何竞争优势都是相对和暂时的,惟有洞察未来趋势,并不断调整进行自我调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品牌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