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科龙(000921.SZ,0921.HK,下称“科龙”)昨天在香港发布2006年年报补充及更正公告,详细披露了科龙扭亏为盈的细节。
原来,顺德区政府在科龙濒临“退市”之际,还曾施以援手。据昨天公告,2006年12月25日,科龙收到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办事处给予科龙的技术改造及创新补贴7000万元。
去年科龙预亏,今年年初科龙戏剧性地宣布将扭亏。最终科龙2006年年报显示,它去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65亿元,净利润为2412万元。
此前外界一度猜测,科龙靠出售房产、土地“保壳”。事实上,科龙经历两年亏损后能“起死回生”、保住上市公司地位,得益于降低运营成本、调整产品结构、政府支持等综合因素。
昨天公告称,海信入主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令科龙的运营费用大幅降低。2006年与2005年相比,科龙的人力资源成本降低约1000万元;办公费及通讯费减少了510万元;差旅会议费减少了750万元;车辆运营费用降低了约450万元——即运营成本至少降低了2710万元。
处置闲置资产也是科龙扭亏的重要原因。据公告计算,通过将土地、房屋、设备、生产线等闲置资产转让给第三方或报废,科龙去年获得的收益为4597万元。其中,“顾雏军时代”留下的“扬州科龙”和“江西科龙”的厂房及生产线也被彻底“处置”。
科龙在公告中还披露了它对原大股东顾雏军占款“清欠”的最新进展。从4月26日至6月30日,科龙起诉顾雏军或格林柯尔标的额超过1000万元的诉讼共五宗,追讨至少3.2亿元。这五宗案件今年5、6月份已在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审,现等待判决。
中国品牌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