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林光如:白手起家,成就熠熠“星光”大道

林光如:白手起家,成就熠熠“星光”大道

作者:     转贴自:创业进行时    点击数:2952


    林光如先生简介

    林光如先生是梅县南口人,自幼历尽磨难,16岁时独闯香港,以客家人坚忍不拔的精神及自身练就的超人胆识,在上世纪70年代,从一部二手印刷机起家,发展到目前十多家子公司分布香港、中国内地和新加坡的多元化跨国集团,成为亚洲最大的印刷企业、“亚洲200家最佳上市公司”之一。他认为,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家,应该对社会承担责任,不能唯利是图;从事印刷行业,不单是为了谋生,更要发挥印刷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作用,印制内容健康的出版物供大家阅读。他的创业“秘诀”是:创新、人才、责任。

    林光如先生是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香港梅州联会会长、香港星光集团董事局主席。

    林光如先生1963年移居香港。为了维持生计,他最初到一家印刷厂当学徒,白天上班,晚上到英文中学学习,常常是11点钟放学后,还要清洗印刷机,然后再复习功课。这么辛苦,他只当是一种磨练。1970年,他用节省下来的五千元港币,买了一部二手印刷机,开办星光印刷厂,做些印信封信纸之类的小生意,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当时,他聘请了一名员工,有一天,白天他外出揽生意,下午回来,发现那个员工已不辞而别。从那以后,林光如再也没有见过他。那时,那位员工他一定想不到,现在的星光,已经成为拥有八千多名员工的跨国集团。那台见证了林光如艰难起步的二手印刷机,作为一种纪念,至今仍摆放在深圳星光华南发展中心办公大楼的大堂。

    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西乡镇的星光印刷(深圳)有限公司,厂房面积达80万平方英尺,为林光如先生于1992年投资四亿多港元建立,是香港星光集团(香港联合交易所403)属下的子公司之一,现有员工3000多人。

    星光印刷(深圳)的核心业务是纸品包装印刷,为信息科技、电器、电子、玩具、化妆品、药品、礼品以及浴室用品等做包装。它的客户遍布全球各个行业,主要有美国贺卡、迪斯尼、联邦快递、贺曼、孩之宝、惠普、柯达、欧莱雅、美泰、微软、读者文集以及联合利华等等,有不少世界500强企业都成为星光的长期客户。

    1993年,星光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成功实现从家族式管理到资产上市社会化,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1993年,林光如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一亿元,兴建星光环保工业中心,从英、美等国家引进世界最先进的纸浆模塑自动化生产系统,用废纸做原料,生产内包装和儿童益智玩具,以取代严重污染环境的发泡胶产品。他曾指着那些树木说,这都是当初建厂时种下的,现在长大了。但这十年,做环保工业,我是孤单上路,做得很难。

    然而他的事业,却并不孤单,很多人愿意追随他做一番事业。广州星光的总经理李荣明就是其中之一。他是香港人,曾在澳大利亚做了十九年的制品生意,回港发展后认识了林光如,非常赞同星光的“诚爱勤敏”的企业文化,认为这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林光如说,“诚”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同事间要坦诚,对客户要真诚。作为一个企业家,应该讲诚信,讲社会道德。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为公司制定了一个守则,规定“八不印”,包括淫秽刊物、盗版产品的包装、假冒商标等。

    星光印刷(深圳)由于成绩突出,表现卓越,1997年被中国海关评为一类企业,2000年度获西乡镇人民政府颁发劳动管理先进企业,2001年获深圳市住宅局颁发园林式、花园式标准荣誉证书,2003年被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评为“2000-2002年度全国百家侨资明星企业”,及被广东省印刷协会评为“广东印刷企业100强”。

    科技领先+人才培养,是“星光”立于不败的经营之道

    谈起经营之道,林光如感受最深的就是科技领先+人才培养。

    林光如先生说,“印刷是个既古老又现代的行业,我们的祖先在一千多年前发明的印刷技术传到欧洲后,欧洲人不断革新、改进,使文化知识得到广泛传播,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上个世纪后半期,新的发明层出不穷,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印刷设备更新的过程日益缩短。搞印刷这一行,一定要密切注视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尽快吸收科技的最新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上世纪80年代,香港印刷业普遍从欧美引进二手印刷机,而他也是靠一部二手印刷机起家的。不过,当时他就认为,如果老是采用价廉物不美的二手印刷机,那就只会永远落在欧美印刷业的后头。因此,在1980年,他就不惜花费巨资从当时的西德引进最新的印刷设备,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赢得了客户的好评与信任。以后,他每年都要花费大量资金购买新的设备。

    为了提高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星光印刷(深圳)无论在印前、印刷和印后,一直坚持引进最先进的科技。

    比如印前方面,近年采用最新的计算机直接制版系统(CTP),可利用互联网将客户设计的数码档案下载后直接制成印刷版。2000年引进此技术,不到三年,2003年更新设备,除了大幅提升印前制版品质印刷效率之外,印前作业的时间因此缩短了65%以上。

    又如印刷方面,采用海德堡CD五色及六色对开胶印机、曼罗兰900五色及六色全开印刷机、小森四色及五色印刷机、九色商标印刷机。

    再如印刷后加工方面引进了烫金机、模切机、粘盒机以及一系列书籍的精装、平装、骑马钉等装订设备。

[NextPage]

    目前,星光的印刷机器的平均机龄两年多,由印前、印刷到印后制作实现全面现代化设备。欧美客户在星光印刷(深圳)参观时大感惊奇,高兴地说:“没想到中国深圳竟有这样先进的印刷企业,与美洲、欧洲的同行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林光如先生认为,先进的设备重要,但人才更重要,因为设备是人使用的;先进的设备只有最合适的人才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他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实行人本管理。

    “诚、爱、勤、敏”,是林光如一直努力塑造的企业文化。关于“敏”,他说,就是头脑灵活,感觉敏锐,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生产和工作中的问题。他反复向员工强调,现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如果头脑不灵活,感觉不敏锐,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失败者,被时代淘汰。他说,一个没有知识的人,是做不到“敏”的。为了使员工达到“敏”的要求,他鼓励员工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学习新的科学技术。

    营造学习氛围,把星光办成学习型企业,是林光如先生的理想之一。他说,在内地招聘员工,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农村,有的大学毕业,有的只有中学水平,很不适应现代印刷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在职培训乃势所必然。

    星光一直十分重视员工培训,定期举办培训课程,请专家、学者和公司高层主管讲课。同时,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到院校进修,还将表现优异的员工送到美国、德国、新加坡培训。此外,还成立内部讲师团,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让大家互为老师,教学相长,形成良好学习气氛。

    星光的员工对公司的培训工作大表赞赏。深圳的同事说:“公司提供培训,是让我们拥有知识和能力,是增加我们的无形资产,是比其它福利更好的福利!”员工积极参加培训,工作能力和生产效率以及产品品质大为提高,使林光如深感欣慰,也受到很大鼓舞。他想,与其派员工到外面培训,不如自己办一所管理学院,使培训制度化、经常化,让更多的员工以及供货商和客户受益。经过一年多的筹备,耗资六百万港元的星光管理学院于2002年5月14日在深圳星光华南发展中心落成。

    星光管理学院楼高五层,建筑面积达五千五百七十一平方米,有可容纳二百多人的演讲厅、宽敞明亮的课室和图书阅览室以及行为测验室等等。在落成典礼上,到会嘉宾认为,在内地投资的香港企业中,星光是首家开办管理学院的,这说明他们在培训员工方面走在其它企业的前面。

    林光如先生给星光管理学院定下的使命是:运用我们丰厚的资源、先进的设备和广阔的网络,延续学校教育,迈向终身学习之旅,培养务实、专精、热爱本业和忠于职守的视觉媒体优秀人才。

    由企业开办一间管理学院,在中国甚为少见,在华南地区更是首家。林光如认为,中国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有此需要。中国推行市场经济时间不长,不少大学毕业生缺乏市场运作的知识和技能。他希望员工边做边学,弥补不足。他说这种投资是值得的,一方面可以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也可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共同把企业推向更高发展层次。

    星光不仅培训属下的员工,还开办面对客户和供货商的培训课程,如定期在星光管理学院举办《印刷品买家证书课程》。许多跨国企业,如欧莱雅、养生堂、露华浓、默沙东、联合利华、羽西、CD、上海家化、姗拉娜等客户派员参加培训后,对培训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说,培训目的明确,课程整体设计合理,讲师的专业知识丰富,后勤服务细心。他们纷纷表示,要将培训学到的知识介绍给其他同事,并要把星光管理学院介绍给更多的人。一位客户代表参加培训后激动地说:“我们公司一定要同星光结盟,因为星光有种别人没有的胸怀,将客户视为自己人。”

    回报社会,报效家乡,成就他“儒商”的做人之道

    林光如先生统率下的星光集团,经过30年的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如今星光灿烂,成为中国印刷业中的一颗耀眼明珠。林光如说,企业家应该是一个有社会公德心的人,开办的企业要利国利民。做企业,取诸社会,用诸社会,是他一直以来奉行的准则。他热心社会公益,曾独家赞助香港电台推出“十本好书”活动;发起为华东水灾筹集善款活动。同时,他也得到社会的认可,曾获得“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奖”、“香港青年工业家奖”、“香港印制大奖”的“杰出成就大奖”,香港特区政府颁授的“荣誉勋章”等。他说,奖状、奖牌只能说明过去,并不代表未来,今后要从零开始。几十年来,他积极推动社会公益事业,捐资助学超千万元,先后为华东、甘肃、广东等地筹集善款,救助孤儿,设立奖教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在其家乡梅县南口镇,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捐资120万港元,支持教育事业和公路建设,捐资兴建南口镇引水工程,解决了街灯照明,美化亮化了镇容镇貌。

    身为企业家的林光如,文人气质颇浓,称得上是一个“儒商”。他喜欢读书,也擅长写作,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他喜欢中国地方戏曲,尽管业务繁忙,时常也会到戏院欣赏一番。

    “星星之光,也要惠泽大地”。林光如这样诠释公司取名“星光”的深刻寓意,并为此不懈努力。

 

中国品牌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