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近视手术真相
在第十届全国“爱眼日”(6月6日)即将到来之际,大大小小的医院都在报纸上为自己的近视手术大做广告,并打起了价格战,令广大近视患者对这种日趋成熟的手术充满了憧憬,但也存在不少疑惑。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厚厚的“瓶底”眼镜常常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不少年轻人从心底里就希望能摘除它,而铺天盖地的近视眼手术广告正好给了人们实现梦想的希望。然而,就在“爱眼日”前夕,这种“眼睛上动刀子”手术的弊端频频见诸报端:北京一成患者需做“返工手术”;安徽芜湖一高中生做完近视手术后反成远视。
而在我们周围,部分做过近视眼手术的人们也出现一些问题:李先生在手术不到两年后视力又开始急剧下降;宋小姐自手术后眼睛一直干涩畏光。不仅如此,还有传闻称,由于近视眼手术存在危险,专业眼科医院的医生宁可继续戴眼镜,也不愿尝试做近视眼手术。到底这种近视眼手术是否真的这么不安全?还是以上说法纯属危言耸听?记者日前对此进行了系统了解。
【原理】
用激光刀“雕刻”角膜
严格来讲,“近视眼手术”这种说法并不科学,在媒体上大做广告的这种手术的真正称谓为“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广州军区总医院眼科医生王泳介绍,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其实是一种用激光刀雕刻角膜的手术。
众所周知,人的眼睛之所以会近视,是因为用眼过度,眼睛的角膜变得太凸,外界图像经过过凸角膜,其成像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而非正常的网膜之上。如果把过凸的角膜进行切割,或者磨平一些,角膜的弯曲度则能得到恢复,近视者也就能恢复视力。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正是利用此原理进行近视的治疗。
王泳介绍,此手术之所以被称为准分子激光术,是因为切削角膜用的“刀”并非一般手术刀,而是氟氩气体混合后经激发产生的一种人眼看不见的波长193nm的超紫外线光束,即准分子激光。据介绍,这种激光不但能精确聚集和控制,还极其精细,每一发“激光”发射时,可以把深入程度控制在0.2微米,即能够在人的发丝上随意刻出花样来。因此,这种刀能对角膜组织进行非常精确的切削而不穿透角膜和不伤害眼内结构。此外,这种超紫外线冷激光还不会对周边组织产生热效应。于是,这种手术成为目前世界上最风靡的近视眼治疗方式,据说,世界各地已有超过6000万人通过手术摘掉眼镜。
【风险】
多种原因影响手术
记者了解到,关于眼科医院的医生不做准分子的消息纯属传闻,不过,的确很多医学界人士对该手术采取谨慎态度。眼科医院葛医生表示,虽然准分子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最安全、最有效的手术,但与其它任何手术一样,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毕竟手术是在正常的角膜上“动刀子”,且不是非做不可的手术,所以很多人对此持保守的态度。军区总医院王医生认为,是否进行手术,关键是患者本身应对该手术的风险有正确和全面的认识。
王医生介绍,近视眼手术的成功与否与术前检查、手术设计、激光设备性能及医师技术等因素密切相关,以下是几种常见后遗症以及其可能的原因:
术后感染:手术后感到眼睛肿痛等现象,可能是发生了手术感染。这与术前筛选适应症(眼部急性炎症患者不能手术)不严格,术中消毒不彻底,术后患者不按要求使用药物、接触污染环境(如泳池、公共浴室)等有关。其中严重感染者发生率为0.1%-1.6%。此外,术中使用物品或者环境不洁净,各种敷料、棉签、刀片上的碎屑脱落于角膜层间,冲洗不彻底易导致角膜瓣层间异物残留,也会出现异物感和疼痛感。
视力依然模糊:可能是术后欠矫或过矫,多见于度数较高(高于1000度近视)患者,多数可在医生密切观察及时调整用药后改善。
眩光及夜间视力下降:切削区域不足,瞳孔较大导致。
角膜混浊:多见于PRK手术,与个人体质、手术操作有关。
激素性高眼压:术后长期局部应用激素,因此应减少激素用量,密切监测眼压。
此外,王医生介绍,由于医生操作或者患者配合欠佳,近视眼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角膜瓣过薄、位置偏移、甚至角膜瓣切穿、破碎等后果;术前无严格筛查,可能导致切削量过多或者偏中心切削。总之,医师素质、术前检查、手术设备以及手术室本身条件都可能影响手术后果,所以,如果下定决心进行近视眼手术,尽量选择信誉好的大医院进行。
【价格】
一分钱一分货
不少消费者反应,同是近视眼手术,为什么有的医院打出来的广告要上万,有的医院只要三四千甚至一两千,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别?记者经过多方面采访了解到,准分子激光技术价格差距的原因有:
1)手术设备配套:个体化Lasik比普通型多引导器,成本高;
2)手术设备本身:不同品牌的机器性能相差甚远,价格差距可高达2-3倍;
3)耗品差异:屈光手术中耗品大至角膜板层刀片,小至手术棉签,均要求为一次性用品,但角膜板层刀片成本很高,据说一个刀片高达几百至上千元,不排除有的医院为降低手术成本,反复使用刀片。据专家介绍,刀片反复使用容易造成角膜感染,严重者甚至可能失明。
记者了解到,出现情况的原因是关于近视眼手术设备的使用缺乏监管,屈光手术市场恶性竞争,竞相杀价现象严重。此外,铺天盖地的医疗广告让很多消费者听信宣传而盲目就医。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国内准分子激光手术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但总体状况却不容乐观。
【新技术】
把“眼镜”放到眼睛里
因为高度近视,戴了多年眼镜的刘先生,日前摘掉了厚厚的镜片。不过,他并没做近视眼激光手术,也没配戴隐形眼镜,而是把“眼镜”直接放到眼睛里。
刘先生的这项手术是在北京一家大医院完成的,据手术医生介绍,所谓的“眼镜”是一枚只有米粒大小的人工晶体,以后,这粒晶体就是他的“眼镜”。
这种晶体植入型手术最早起源于白内障手术的启发。白内障患者更换人工晶体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治疗近视的眼科专家把这种技术挪用到近视的治疗上。一些度数很深,必须佩戴很厚眼镜的患者往往不能做准分子手术。医生就把一种叫做pmma材料做成的人工晶体植入患者眼睛,把患者自己的晶体换下来。后来,经过国外科学界研究,又发明了一种保留人体原有晶体,而植入另一个晶体的方式,就像植入一个“眼镜”一样。陆军总医院王泳医生告诉记者,度数深或者不适合做准分子技术的近视眼患者可以尝试这种技术。不过,这种眼睛植入“眼镜”的技术目前在广州市只有省人民医院等少数几家医院开展,每只眼睛价格高达1万多元。这种技术的优点是相对安全有效,且植入的晶体可以在有需要时候取出。
本报记者 陈佳利
链接
30年发展史步步推进
RK手术(即放射状角膜切开术):事实上,国际上最早开始进行的近视眼手术为前苏联的医学专家费德洛夫于1974年开始应用的RK手术,这种手术的原理是在角膜周边部作若干条深达角膜全厚的90%-95%的切开,使比较凸的角膜中央变平,从而矫正了近视,据介绍,RK手术可以矫正75-600度的近视,所以自80年代末起,即在世界各地包括我国很多医院推广。然而,由于RK术矫正范围仅为600度以下,对医师技术要求高,且可能发生严重的晚期并发症,医学界慢慢开始转向准分子激光手术。
PRK(第一代准分子激光技术):准分子激光手术第一代PRK于1989年正式开始投入临床,193nm波长的紫外激光刀重塑角膜表面屈率,使不少600度以下近视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手术效果。然而这种手术存在一个缺点,即破坏了角膜的前弹力层,易造成角膜雾状混浊、视力回退及类固醇性高眼压,少数病人术后一段时间视力回退。
LASIK(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为近视眼治疗首选手术,其治疗原理基本等同PRK,但它不会破坏角膜及前弹力层,使手术的稳定性、安全性大大提高,不少人在手术治疗后第二天即可上班、上学。不仅如此,该手术的矫治范围也提高到3000度。目前,市面上除了传统型LASIK手术以外,还有一种个体化LASIK手术。这种手术在传统手术基础上加上波前像差仪器引导手术,可以根据不同患者角膜状况可采取个体化切削模式,由于这种技术是新近才研发,价格相对昂贵。
中国品牌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