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黄胜伟:唯一的不变就是“变”

黄胜伟:唯一的不变就是“变”

作者:李聂王志    转贴自:中新浙江网    点击数:2515


  中新浙江网6月8日电 核心提示: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黄胜伟和义乌的很多商人一样,靠做贺年卡起家,拿着品种不多的文化用品转悠在小商品市场上。200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黄胜伟的好友接到了一个跨国采购商的大订单,自己做不过来,就把一部分订单交给黄胜伟做。当时,黄胜伟甚至连一台自己的机器都没有,只能在当地找工厂帮自己加工。随后,黄胜伟开始创办自己的工厂。如今,黄胜伟的义乌祥胜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拥有14000平方米的现代化花园厂房,引进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地先进的文具生产流水线设备和技术,生产着以PP材料为主的学生用品、笔记本、文件夹、购物袋、生活用品五大系列产品,成为了一家集研发、设计、拉片、印刷、模切、装配、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具专业企业,在义乌堪称最大的文具生产商。

  短短几年时间,义乌祥胜文化用品有限公司从简单的文化用品经营一跃成为行业内的老大,发展之迅速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探究成功背后的原因,不难发现,像黄胜伟一样的义乌商人正在悄悄地转变观念。在他们的产业规划布局中,在他们与洋品牌的合作、博弈中,一场“从奴隶到将军”的大戏正缓缓拉开大幕。


 中国品牌总网_图片欣赏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为迪斯尼做OEM的背后

  “OEM”,英文OriginalEquip?鄄mentManufacturing的缩写,全称为“原始设备制造”,这是个国际化分工的产物。这个在经济界响当当的字眼,浙江商人几乎耳熟能详。全球最经典的OEM案例来自于耐克。耐克在全球市场年销售收入高达20亿美元,自己却没有一家生产工厂,只专注于研究、设计及行销,而将全部生产都以生产许可的方式交由世界各地的专业制鞋厂完成,然后贴上耐克的标识,销往全球市场。

  发展初期的义乌祥胜文化用品有限公司也是一个典型的OEM案例。与耐克不同的是,义乌祥胜文化用品有限公司处在OEM的另一端———为美国迪斯尼公司定点加工文化用品。

  谈到给国外品牌做OEM,黄胜伟坦言,赚钱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学习国外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进而借势发力,获得国外的营销网络,使自己在产业链中更快地走向最前端。“为日本和欧美的企业做贴牌,不赚钱我也愿意干。从他们那里学到的设计和管理知识,花钱也买不到,在课堂里也不太可能学到。”黄胜伟说,他心里很清楚,在“为他人做嫁衣”的背后,什么东西才是自己最想要的。

  黄胜伟认为,OEM只是一种经济现象,不必以一种狭隘的民族观念去看待。毋容置疑,为国外洋品牌做OEM,巨大的利润空间势必被洋品牌占去,国内贴牌企业拿到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利润。但试想,众多国外知名品牌又何尝没有经过这样的发展阶段。在黄胜伟眼里,今天给人贴牌,为的是明天别的企业给自己贴牌。为此,义乌祥胜文化用品有限公司做OEM的同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自己的品牌。目前,义乌祥胜文化用品有限公司只选择迪斯尼等几家实力较强的国外企业作为合作伙伴,OEM业务只占公司生产量的1/3。

[NextPage]

 

 中国品牌总网_图片欣赏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不能将所有的鸡蛋全放进一只篮子里,这是经济学上的一个基本常识。”黄胜伟说,毋庸讳言,当年挑着担子走南闯北“鸡毛换糖”的小商小贩,是在获得国际采购商的青睐,加入到国际产业分工中,才真正腾飞起来。大部分浙江中小企业正是利用替外国零售商和品牌企业“打工”,才得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成倍成长的效率发展起来。但OEM存在的隐忧时刻令人警醒。有关专家也提醒,如果某个采购商的订单超过了企业生产水平的20%,就要引起足够的警惕。因为一旦这个销售渠道出问题,企业就要全盘崩溃。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年台湾巨大集团之所以几乎面临破产,就是因为一个来自美国自行车品牌的订单占了企业生产量的75%。

  国内才是喷香的“蛋糕”

  “做了这么多年文教用品,现在才知道国内市场的‘蛋糕’有多大。”低调务实的黄胜伟喜欢实话实说。不久前,黄胜伟参加了中国文教用品理事会的一次会议。会上,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一组数据令他震惊———文教用品产业国内市场的份额达1000多亿元,并且每年以23%的速度递增。这更坚定了他今后进一步做大国内市场的决心。

  黄胜伟确立“立足国内,辐射国际”的营销理念并不是凭空臆想。手握多达三四万家国内终端客户,加上多年来与国外品牌合作中积累起来的技术、管理优势让他底气十足。“对比国内同行,我们现在起码具有三个方面的优势。”黄胜伟说,首先,作为“总部经济”的大本营义乌,在销售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次,作为义乌最早在文教用品行业引进PP材料的企业,原材料符合了目前国际国内崇尚环保的趋势;再次,从欧美、日韩引进的先进生产工艺确保企业一直走在行业的前列。

  此外,黄胜伟认为,义乌100多家文教用品生产行业,每年四五十亿元的产值,也是一笔不可小视的资源。“我们想做的就是如何整合这部分资源,引领义乌本地的文教用品产业走宁波、温州等地集团化‘航母’的路子。”黄胜伟说,当然,义乌企业也像很多浙江企业一样,有着“宁当鸡头,不做凤尾”的传统观念。但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和竞争加剧,实现行业资源的有效整合是必由之路。

  “人家凭什么要听你登高一呼?关键还得自身品质过硬。”黄胜伟说,祥胜文化用品有限公司当前要做的,就是要不断通过人才引进、产品研发、技术更新、品牌宣传等一系列措施,将“祥胜”打造成为一流的品牌,以过硬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凝聚力,吸引更多的文教用品企业靠拢。

  “如果‘祥胜’可以让一大批小规模文教用品企业降低成本,赚取更多的利润,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黄胜伟认为,办企业的最大艺术就是资源整合,通俗地讲就是“有钱大家赚”。宁波之所以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文教用品基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教用品企业的集团化发展。眼下,宁波文教用品产业有五六家上市公司。这些企业不仅在国际市场上抗风险能力较强,在国内市场同样搅动风云。去年文博会期间,宁波文教用品行业在国际商贸城建立自己的平台,高调提出要通过义乌这一平台,全力开拓国内市场。“国内的竞争对手已经‘杀’到了家门口,义乌本地企业再不积极应对,势必将陷入被动。”黄胜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21世纪什么是核心竞争力?人才。”这是大家都熟知的一句话。这句话在黄胜伟的义乌祥胜文化用品有限公司体现得尤为突出,也是该公司短短几年内取得长足发展的一件利器。黄胜伟介绍,义乌祥胜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每年用于人才引进和培养的资金占纯利润的10%。“我们有一支30多人组成的研发团队,这是整个企业的核心所在。”黄胜伟说,在这个研发团队的背后,有着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美院等国内知名大专院校的强大支持。作为义乌市较早涉足动漫产业的企业,义乌祥胜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最近还同北京电影学院达成合作协议,借助该校的研发力量,尝试开发更多的动漫衍生产品。

  在对企业人才的培养上,黄胜伟可谓不遗余力。黄胜伟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共有6名管理人员被送到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的EMBA班和职业生产经理班进修。同时,公司还将这些院校的专家教授请到企业,为员工和全国各地的分销商授课。“这些投入看起来花去了很大一笔费用,但产生的效益也是显而易见的。”黄胜伟说。

  对于眼下很多企业主头疼的员工跳槽问题,黄胜伟有着自己的看法。“人才的流动是正常的,企业应该有这种留人的自信和放人的气度。”黄胜伟说,企业主要明白前来应聘的员工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在认可他们价值的基础上为其搭建合适的舞台。“我们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在每一个新员工来报到的时候,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帮他们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黄胜伟公开告诉自己的员工,不管在企业待多久,只要有别的企业愿意出三倍的价格挖人,他鼓励员工跳槽。

  如果员工真的跳槽,是否会带走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商业机密?对于这样的疑问,黄胜伟的回答是不怕,因为义乌祥胜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推崇的一个理念是“唯一的不变就是变”。“我们的消费群体是年轻的学生,也是最‘喜新厌旧’的一个群体。”黄胜伟说,消费者追求“新、奇、特”的特点,让公司不得不持续地淘汰旧产品,设计新花样。同时,不断地创新和变化,也让同行业中的跟风者永远追赶、望尘莫及。

  要寻求创新和变化,就要求不断地学习和引进。每年1/3时间在国内外奔波的黄胜伟每次出差回来,带的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资料。“我每年都要到国外参加很多展会,目的并不在于拿到几个订单,更多的是想在和国际同行业的比较中,寻找自己的差距,进而引进他们先进的东西。”黄胜伟说,义乌祥胜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所力求的是,产品的设计争取与欧美、日本同步,产品色彩与时装同步甚至更加超前。

  采访结束时,黄胜伟向记者道出了一个大胆的规划:在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基础上,通过品牌塑造,将来让更多国内甚至国外企业为自己做OEM。

 

中国品牌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