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燕 发自北京
5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平静中带有一丝不寻常。27日这一天,中国最大的寿险集团公司和唯一国有再保险公司同时经历了一场高层人事变动: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下称“中人寿“)总经理王宪章和中国再保险集团(下称”中再集团“)总经理戴凤举分别从各自的岗位上退了下来,王宪章的党委书记和总经理职务没有任何悬念地由刚从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保控股“)董事长兼总经理位置上卸任的杨超接任,而戴凤举的位置则由中国保监会财险监管部原主任刘京生接手。
前一天(26日),中保控股先行经历了新旧交替,55岁的杨超卸任,其所担任的董事长职务由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冯晓增接任,原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林帆则出任总经理一职。
短短两天物是人非
保险巨头滋味各不相同
短短两天时间,保险业已是风云变幻,物是人非。
王宪章引退,其实早已没有悬念,3年前就已在业内风传,特别是今年5月份以来,关于杨超接任王宪章的版本就已成为业内私下的共识。被人问起退休一事,现年63岁的王宪章总是云淡风轻地表示“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也到该退的时候了”。
5年前的王宪章,老骥之年受命接手中人寿,以图伏枥之志。3年前的王宪章,虽花甲已至,但时值中人寿股改,却是当退退不了。
2000年年初,主持香港中国保险(集团)有限公司的王宪章,回到北京接手中人寿。当时的中人寿沉疴在身,背负着沉重的利差损负担,保费收入同比下降了10.63%,18个分公司业务呈负增长。但到了2002年,中人寿不但守住寿险业老大的地盘,还首次跻身当年《财富》全球500强,2003年12月,旗下中国人寿(2628.HK)在纽约和香港上市,成为当年全球最大规模IPO.
《财富》杂志评价王宪章“睿智多谋、为人谦恭、平时喜读保险业务书籍、业余爱好甚少,但不乏激情和理想”。记者眼中的王宪章,不笑时两道浓眉尽显威严,言谈时却和气风趣,时现睿智。
而对戴凤举来说,似乎就没有这么轻松。年长王宪章一岁且与王宪章私交不错的戴凤举同时退休,倒也不足为怪。但奇就奇在戴凤举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并非退休,而是主动请辞。
对从中保控股的掌门位置上退下的杨超而言,把他看成一个继任者比看成一个卸任者更精确。对他而言,似乎历史在重演,从王宪章手中接过接力棒,对于现年55岁的杨超来说已是第二次了。2000年王宪章离港返京时,杨超就作为继任者。有20多年银行保险从业经历的杨超,不仅有5年在香港地区掌控中保控股的经历,而且1996年起就担任中国保险(欧洲)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主管中保控股在欧洲地区的事务。
与业内其他保险公司老总们相比,长年的海外工作经验是杨超的一张“王牌”。5年间,王宪章把中人寿带到了海外市场,而杨超则让中保旗下的太平保险和太平人寿“海归”。一进一出,却是两种人生历练。
投资失利成难言之痛
与三大保险巨头高层的闪电换人相对应的是,近期,几大保险巨头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投资失利带来的阴影。
中人寿、人保财险和平安保险(2318.HK)2004年年报上出现了巨额投资亏损。中人寿投资净亏损2.37亿元,基金浮亏达10.72亿元。平安保险基金浮亏达7.89亿元,而人保财险投资净亏损则高达人民币9.48亿元。
中保国际2004年也不“好看”,其亏损亦有2293.5万港元之多。
在中人寿和中人保两家年报上,还再一次出现汉唐证券和闽发证券让投资者望而生畏的名字,两家的年报称,已经分别为各自托管在上述两家券商且估计无法收回的资金计提了证券减值准备。
拴在汉唐证券这条线上的还不止中人寿。成立仅一年时间、一向较低调的中再集团旗下的中再人寿亦身陷汉唐证券。
5月份以来,《证券市场周刊》曝出中再人寿种种投资内幕。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2004年中再人寿与汉唐证券签订了高达6亿元的委托理财协议,当年8月下旬汉唐证券崩盘,中再人寿6亿元被套,目前尚有4亿元还在追讨之中。据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今年春节后,中再集团派员到汉唐证券进行审计调查,以协助中再人寿讨债。
此次人事大换血涉及的公司,几乎都在投资上马失前蹄。如何规避投资决策失误等带来的风险,如何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是摆在新上任者面前需要着力进行解决和完善的问题。
而此前,保监会有关人士曾表示,今年将是保险资金运用制度年,将开展保险资金运用研究课题研究,并将出台一系列关于投资资金运用和监管的制度和方案。而这些制度的实施,也需要保险公司的全力配合。
“海归”派特色
无独有偶,与既是卸任者又是继任者的杨超相同的是,几个新人或多或少都能算得上是“海归”——早年都有在海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而不同的是,接任中保控股的冯晓增和接任中再集团的刘京生都是来自中国保监会的官员,都属于官员“下海”。
现年51岁的刘京生和杨超的经历有几分相似之处:老人保出身,都有银行工作经历,也都在英国生活过。
身为经济学博士和教授的刘京生主持过多项保险研究课题。1978年至1996年,他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工作,其间在英国工作4年。1996年他在中国人民银行保险司任副司长,负责财产保险、再保险和保险中介监管工作。1998年调任中国保监会保险中介监管部主要负责人,2000年被保监会下派任北京保监办主任,3年后回保监会任财险监管部主任至今。
58岁的冯晓增亦是老人保出身,毕业于南开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1968年9月参加工作,1998年起出任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分管财险工作。此前,他出任过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澳门分公司总经理,中国人民保险港澳管理处副主任。熟悉冯晓增的人说他风格务实,敢于直言。但相对于杨超驾轻就熟的集团运作经验,冯晓增尚缺集团化企业管理经验,对于他来说,这将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记者手记
保险公司再转型“起航”?
对几大保险巨头而言,投资失利还只是表面现象。在2005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指出,虽然股改完成,并不意味着保险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已建立,进一步深化保险公司改革仍是今年的工作重点。
对于已完成海外上市的中国人寿来说,虽然从国有独资转化为公众公司,但与完全意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尚有距离。
对于刘京生来说,面对的情况更复杂。上任后首先就要面对并着力解决中再人寿投资之失及其影响。
而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开放,保险主体的日益增多,外资保险公司全面扩张,以中人寿为代表的中资公司无论在服务理念、营销手段,还是在产品设计等方面,都面临着来自其他市场主体的挑战和竞争。如何实现从规模经营向效益经营转变,仍是我国保险巨头们尚未完成的任务。
中国再保险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再保险公司,享受着法定分保的保护。但到2006年时,国内法定分保将完全取消,届时中再集团将和已进驻中国的瑞士再保险集团等国际三大再保险巨头同台竞争,将面临提高赢利能力和竞争力的考验。
如果把以王宪章等为首的一批老保险人看作是我国保险业第一次转型、开始迈向市场化的领头羊的话,那么这次人事变动的背后或许意味着我国保险业又一次转型的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