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要是问起目前和未来几年中国彩电市场的“热点”是什么?多数业内人士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液晶彩电”,也有部分人会说:“是等离子彩电”,如果进一步问及中国微显背投(MD)市场前景如何的时候,恐怕对这个代表未来新技术方向的细分市场就没有几个人能说得清了。而赛诺市场研究公司的最近一次监测结果显示,微显背投在中国市场极具市场潜力。
中国微显背投市场规模有多大?
在目前的高端电视市场,已经形成了三大产品技术方向:背投电视RP TV、等离子电视PDP TV和液晶电视TFT-LCD TV。背投彩电又分为两大类型:传统显像管(CRT)背投和微显背投。微显背投代表了背投电视新的技术走向,是传统显像管背投的换代产品,其中,又包括液晶背投(LCD)、硅晶背投(LCOS)和光显背投(DLP)三种技术方向。
中国的背投彩电市场经历了几年的高速增长期,2004年,全国市场销量达123万台。根据赛诺公司的监测结果,微显背投销量占整个背投市场的比重约4.6%。考虑到三四级市场微显背投的份额会大大低于一二级市场,再综合MD主要厂家的出货数据及他们对中国MD背投市场规模的估计,我们的结论是,2004年,中国微显背投彩电规模为4.5万台(不包括专业市场的规模),同比增长186%。
和同年的等离子彩电、液晶彩电的市场规模相比(赛诺公司估算的数据分别为18.9万台和21.8万台),中国微显背投的市场销量还不算大,但也实现了超高速的增长,而促成这种超高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来自韩国和日本的彩电生产厂商,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下面的中国微显背投发展时间表中明显感受到。
中国MD背投市场发展潜力如何?
根据德意志银行的估计和预测,2004年,全球微显背投出货量为175万台;2005年,微显背投出货量将上升为300万台,同比增长71.4%。
根据台湾IEK台湾工研院经资中心预测,2005年全球微显背投出货量为300万台。
可以看出,这几家著名公司对世界微显背投市场的预测是乐观的,而且看法是基本一致的。为什么微显背投被国外业内人士普遍看好呢?就其产品本身来说有四大原因:
厚度:明显薄于CRT背投;尺寸:轻易制成大屏幕;价格:低于同类平板电视;指标:不少指标相当优秀。
联想到我国的4.5万台的微显背投市场,则显得相对小得多,对于这个结论可以从表4中得出。
中国微显背投市场仅占全球微显背投市场总规模的3.4%,相比中国背投、整体彩电占全球20%的份额,显然要小得多。
从消极的角度讲,中国的微显背投市场规模太小了,不值得彩电厂家投入太大的力量;而从积极的角度讲,这正说明中国微显背投市场的发展空间很大,如果能够克服制约中国微显背投市场的发展瓶颈,我们将看到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赛诺公司坚信这种积极的论点。
制约中国微显背投市场发展的瓶颈在哪里?
微显背投在中国消费者头脑中知名度低是阻碍其在中国市场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一提到高端彩电,中国消费者首先想到的是液晶或等离子彩电,在不少消费者心目中,背投彩电已经不是非常高档的产品了,至于价格较贵的微显背投,很多消费者根本不知道它们。
由于住房条件的限制,中国消费者普遍认为50英寸以上屏幕彩电不适于家庭使用,能买个42英寸左右尺寸的电视,对家庭来说已经很大了。这种概念的普遍存在,是阻碍微显背投彩电在中国市场发展的第二大瓶颈因素(因为50英寸以上才是微显背投的优势所在)。
国内厂家市场推广力度不足,是阻碍微显背投彩电在中国市场发展的第三大瓶颈因素。中国彩电厂家对未来彩电市场的判断,几乎形成一边倒的态势:第一是液晶、第二是等离子、第三是微显背投。同时,业内还留传着“等离子彩电消亡论”、“微显背投过渡产品论”等观点。于是,对微显背投市场观望、或者进入但力度不足就不足为奇了。
客观地说,微显背投就其产品技术本身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的,比如说亮度问题、可视角度问题、灯泡寿命问题等,这些因素也是阻碍微显背投彩电在中国市场发展的瓶颈因素。
关于微显背投市场竞争策略的思考
在高端彩电市场策略上,中国彩电厂家似乎采取了一边倒的现象,把宝都压在了液晶彩电这一最有前途的市场上,对于微显背投,大家的策略也似乎一致,不能不做,但也暂不大做。
中国彩电厂家的决策者们这种决策的方式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从数量上讲,液晶彩电市场肯定是未来高端市场的老大,对于力争行业领导者的彩电巨头们,当然不能放过液晶彩电这个市场。
但是,对于微显背投彩电市场,大家的态度还不是很坚决,似乎是成功了更好,万一做不好也不会丢掉太大的市场。
实际上,如果重新审视既定的策略,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如果大家都拥挤在液晶彩电市场上,甚至今年都拥挤在大屏幕液晶彩电市场上,结局会是怎样?反过来,如果某个有实力的彩电企业突然向微显背投市场发力,而其他各家措手不及,结局又会怎样?
中国品牌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