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M内地首店沪上开业现排队潮
2004年曾经在伦敦的H&M店血拼,因为想买到被称为“巴黎时装界的凯撒大帝”、Chanel的设计师KarlLagerfeld为H&M客串设计的衣服。
用平民的价格买到设计大师的衣服真叫人兴奋,虽然今年的客串设计名人是麦当娜,比起前两年的女魔头StellaMcCartney和鬼才兄弟Viktor&Rolf稍显得不那么专业,但还是忍不住买下了麦当娜设计的晚装。
H&M在欧洲和上海感觉还是有所不同。在伦敦的H&M店陈设明显感受到色系分类,即可以在同一个色系区域挑选不同风格的衣服、鞋子、皮带、饰品等。但在上海的H&M店里,衣服以风格分类居多。欧洲的H&M店有彩妆出售,而上海没有。
伦敦的H&M店最大特色在于有卖被称为Vintage的衣服,所谓Vintage是那些过时了的经典,例如50年前流行的某款大衣,30年前流行的某种衬衫,不知道是做旧还是真的古董,反正就是让怀旧人士还能买到当年衣服。记得当时和ELLE杂志的美女编辑同时看中一件宝蓝色的呢质大衣,可惜只有一件,我们两个人还抢来抢去,最后我只得叫上海的裁缝“驳样”了一件。
昨天去逛上海H&M还是付出了代价的。进门要排30分钟的队,试衣服也要排30分钟的队,只有买单的时候还算顺利,只排了2分钟,还拿到了H&M杂志。排队的时候采访了前后方的MM和JJ。前面的上海本土MM是看了广告来凑热闹的,后面的外地JJ就是路过此地,看见很多人排队来凑热闹的,但她们都不知道H&M的底细。我敢断言,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洋品牌是来自瑞典的。所以当我问到一个蓝眼睛外国MM为什么来此地凑热闹的时候,她告诉我她是瑞典人,我感觉真像中奖一般。
上海的H&M还是和国际接轨的,首先体现在更衣室,更衣室多而且发放试穿衣服数量的号码,最多一次能试穿7件,而在美国一次最多只能试穿6件。其次,衣服在30天之内只要不拆标签,试穿过后也可以退换。再次,很多衣服的产地不仅仅限于中国,有土耳其、印度、印尼等国外生产的衣服。还有就是衣服的尺码也是国际化的,有欧洲尺码、法国尺码、美国尺码和中国尺码,一般一件衣服上起码有3种尺码。凭良心讲,如果没有汹涌的人潮,下次我还是很愿意再去那里购物。
中国品牌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