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宗庆后难舍娃哈哈

宗庆后难舍娃哈哈

作者:     转贴自:深度    点击数:3041


    20年前,宗庆后带着两个退休老师、14万元借款,靠代销他人的汽水、棒冰及文具纸张赚一分一厘钱起家,开始创业历程。

    如今,面对世界排名第五的食品企业——达能公司40亿元的并购,作为娃哈哈掌门人的他能做的就是直面披露达能“圈套”。可以说,娃哈哈“造就”了宗庆后,也“伤害”了宗庆后。

    关于并购|我们坚决不同意

    “说到底,达能最终的目的是想并购,但是我们坚决不同意。”宗庆后在昨天坚决地表示,娃哈哈的销售和回报会直接对达能法国的股票产生影响,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在过去的10年间,达能大量并购着中国的著名饮料企业。娃哈哈、光明、乐百氏、梅林正广和、深圳益力、汇源乃至最近的蒙牛。

    不久前,宗庆后曾针对此事件表示,这些年娃哈哈为达能赚取了巨额的利润,这包括就连不是与达能合资公司生产的产品也是通过双方合资的销售公司进行销售。现在达能以低价并购其他公司的行为完全没道理。

    同时,宗庆后也明确指出,达能合资和并购娃哈哈以及中国其他一些大企业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将这些企业经营壮大,而是为了其资本运作——将中方企业股权低价收购后再在国际市场上出售或上市,以套取巨额资金和利润。

    如果达能方面依旧坚持一直的做法,宗庆后坚定地表示,目前商标所有权还在娃哈哈手中,如果继续并购,娃哈哈会把商标的使用权“拿回来”。

    在今年两会期间,宗庆后就提交了一份议案,表示国家必须立法限制外资并购我国各个行业、维护经济安全。除了立法,面对目前外资并购积极的局面,宗庆后还在此前提出,国家应该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并购。

    他认为,现在国家提倡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实行股份制改造,但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会出现“卖给外商便宜一点没问题”、“卖给民企障碍多”的局面,这是不对的。

    关于对手|达能没能力接管

    在宗庆后另起炉灶的设想中,还隐藏着一个让娃哈哈品牌回归的打算,因为他似乎料定:达能不可能把这个品牌经营好。如果经营不善,这个品牌的商标终将回归。

    “你39家企业控股,我们让你去管理,如果管理亏损,我们可以终止合作,商标又回来了。”宗庆后说这句话的感觉是颇自信的。

    究其原因,原来10年间达能没有参与过管理和经营,因此他判断达能是没有能力来接手管理娃哈哈的。

    还有另外一点足以令宗庆后振奋,那就是企业里忠实的员工队伍、忠诚的经销商队伍。他还透露,前段时间达能一直挖他们的员工——委托猎头公司提出给销售经理提高工资、欧洲培训、全球度假。“但是没有一个人答应他们。”他说。

    此外,宗庆后认为达能仅仅冲着利益而来,缺乏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甚至有些缺乏沟通合作的诚意,总是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达能的态度甚至曾一度激怒了他。

    “他们给我发了传真,要开董事会。但我那时在开两会,不可能开董事会。”他说。随后,他给达能的人回复了一份怒斥的传真。

    宗庆后认为:其一,娃哈哈的字号没给达能,娃哈哈品牌深入民心。其二,企业是靠大家做起来的,经销商队伍忠诚。因此达能在各方面都没有优势。“他们连合资公司的大门东西南北在哪里都不知道,而且挖人也挖不走,靠什么经营?”宗庆后这样说。

    关于未来|最坏可以另打个牌子

    1987年,宗庆后带着两名退休老师,靠着借来的14万元起家。到了1996年,经过几番投资和收购,娃哈哈产值已经突破亿元大关。

    然而怀着“市场换技术”美好愿望的宗庆后选择达能战略性投资之初却没想到,他有可能将迎来的是最坏的打算——不得不面临另起炉灶的尴尬。

    昨天,宗庆后说:“本身商标使用合同就有问题,我们想依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宗庆后似乎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他说:“最坏的打算是我们也可以另打个牌子,因为娃哈哈商标所有权是我们的。”

[NextPage]

    宗庆后似乎正在等着看达能如何将娃哈哈做成亏损,从而将这个自己精心培育的品牌重新收回自己的囊中。

    宗庆后认为,达能与娃哈哈合资的时候有很多策略,每当娃哈哈坚持自己的策略便能在市场上取得成绩。而达能收购的品牌一旦让他们自己做便不成功。

    宗庆后说:“那是因为他们对中国市场不了解,对中国的文化也不了解。”据宗庆后透露,达能曾经要求他48小时内必须开董事会,否则将自行召开董事会,做出决定。而宗庆后表示:“双方合资是平等互利的,你再这样搞下去,我就终止合作。”

    “他们从来不强迫与合资伙伴的合作,因为他们觉得你经营得好,所以一定要跟你合资。”宗庆后表示:“他们委托猎头公司提出来给我们的销售经理提高工资、欧洲培训、全球度假,但是没有一个人答应他们。”

    “舍”“得”之间

    宗庆后做客新浪的照片显得有些哀怨。对于这个经营了10多年的著名民族品牌的前途,他似乎充满了忧虑还有愤慨。在达能对媒体宣称这是个“误会”之后,宗庆后再次迫不及待地“揭露”了外来博利者的圈套。

    2007年,果然是个标志性的转折之年。我们的民族企业完成了起跑,开始了腾飞,然后在越飞越高的升腾之中险些折翅。宗庆后说他可能放弃娃哈哈,然后在达能对品牌经营不善后再把品牌拿回来。很难估量,断翅的宗庆后,断翅的民族品牌,在伤后如何重振。假如真的经过这一番轮回,令他和所有关注民族品牌的人所担心的是,这个品牌是否还能够振作得起来。

    我们的想象可能太过悲观了,但即使是达能并购娃哈哈成功,并且经营良好、利润可观,我们也是损失了对企业的监护权。就像抚养了一个茁壮的孩子,他成才了,却只能去孝顺继母了。伤心是绝对的。

    宗庆后在做客新浪时的言语暴露了他的内心。然而,可能令娃哈哈再也笑不起来的人也是他。因为在民族企业高速成长的过程中,企业管理中的许多法律程序和责任、义务问题,我们还没有成熟。

    除了痛以外,还是痛定思痛的时候——不仅仅娃哈哈,包括所有的民族品牌。

    曾在年初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国内一家龙头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在拓展欧洲业务时被告知,使用的是德国企业知识产权的技术,并将被告上法庭。那个企业老总说的话与宗庆后有些相似:可能将离开既有的一切,另起炉灶,或者沦为那家国外企业的代工厂。其实,这些年他并不知道自己在管理上的问题,还有相关的法律。

    许多节点性的事件赶在2007年早些时候发生,娃哈哈无疑是异常沉痛和经典的代表。总有一些“先驱”会在风暴的最前面倒下,只希望这倒下换来的是民族企业对合资至今发展模式的思索,对企业管理的思索,对企业法律环节的思索。

    或许,宗庆后难舍之“舍”,能换来别人的“得”!

    新闻背景

    法国达能公司最近欲强行以40亿元人民币的低价并购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总资产达56亿元、2006年利润达10.4亿元的其他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如果收购实现,中方将丧失对娃哈哈的绝对控股权。

    1996年3月28日,娃哈哈与法国达能公司、中国香港百富勤公司共同出资建立了杭州娃哈哈百立食品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主要生产以“娃哈哈”为商标的包括纯净水、八宝粥等在内的产品。此时,娃哈哈持有49%的股份,而达能与百富勤合占51%。

    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百富勤将股权卖给达能,使达能跃升到51%的控股地位。随即,达能提出将“娃哈哈”商标权转让给与其合资公司,但并未成功,此后双方改签了一份商标使用合同。其中一款为“中方将来可以使用(娃哈哈)商标在其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而这些产品项目已提交给娃哈哈与其合营企业的董事会进行考虑。”也正是这一条款,引发了今年的强行收购风波。

    在今年两会期间,宗庆后就提交了一份议案,表示国家必须立法限制外资并购我国各个行业、维护经济安全。他表示,“外资并购目标直指国内各行业排名前三位的企业,并控股这些龙头、骨干企业,已经导致许多重要行业或龙头企业被其控制”。

    对于此次“强购事件”,达能公司曾给出的反应是,“这完全是个误会。收购这件事情有很大误解,所谓‘达能在10年前精心布置圈套’的情况根本不存在”。

 中国品牌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