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策略曾给摩托罗拉带来辉煌和荣耀,但后来者纷纷仿效,使其已无法实现市场与利润兼得。如果及时地调整战略,尽量降低成本,在产品线上丰富自己,摩托罗拉或许能“扳回一城”。
近日,摩托罗拉发布了2006年第四季度的财务报表,结果令股东大失所望。而面对这种颓势,摩托罗拉可能在短期内无能为力。事实上,摩托罗拉已经做了在今年上半年继续“惨淡”经营的预期,只有寄望于下半年能够恢复两位数增长。这也是摩托罗拉近期大动作进行渠道改革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市场与利润的困惑
去年对摩托罗拉来说是矛盾的一年,在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同时,利润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2006年第4季度,摩托罗拉销售手机6570万部,同比增长了47%,全球市场份额达到23.3%。销量和占有量实现双增长,这一直是摩托罗拉所渴望的。
但摩托罗拉却顾虑重重,因为在这美丽光环的背后,摩托罗拉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第4季度手机销售收入为78亿美元,增长了19%,而利润却只有3.41亿美元,同比下降49%。
由于手机业务占公司收入的66%,利润的下滑也影响到了摩托罗拉的整体表现。摩托罗拉也承认,此前错误地判断了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定价计划。
与此同时,摩托罗拉公司近日发布了2007年第一季度的业绩预测,由于手机部门的表现令人失望,摩托罗拉称今年第一季度该公司将出现亏损。
低价策略曾给摩托罗拉带来过辉煌和荣耀,但后来其他厂商纷纷仿效,已不再是竞争利器。及时地调整战略,尽量降低成本,在产品线上丰富自己,摩托罗拉或许能“扳回一城”,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重归利润原则
似乎是事先约好了,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开始了大幅度的裁员动作。摩托罗拉全球裁员3500人,诺基亚全球裁员700人,本土芬兰占一半。虽然裁员不牵涉到中国区,这是因为中国劳动力廉价的缘故。
可以说,两大手机巨头是世界手机行业的晴雨表。从他们对市场的态度和信心来看,2007年的手机市场生存竞争环境十分恶劣。
一年前,摩托罗拉表示要重新夺回手机领域第一的位置,但在利润不断下滑的情况下,目前摩托罗拉宣布暂时放弃了夺回市场第一的目标,而把主要精力用在提高利润上。
从几大洋品牌一二月份发布的新机看,虽然其主要精力还是集中在中高端。但是他们不是傻子,对中国的大有作为的广阔农村市场决不会视若无睹。
对农村市场来讲,手机只要满足通话功能即可,而这个要求,对于目前手机厂商家而言,早就不成为问题了,或许决定农村市场胜负的唯一因素就是价格了。看来,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将会在中国农村掀起一场暴风骤雨式的价格战。或许,摩托罗拉推出的成本只有25美元的低价机其实就是吹响了与本土品牌争夺农村市场的冲锋号角。
而中国是世界手机市场的重中之重,全世界每卖出四部手机,其中有一部就是中国人买的。他们当然不会错失在庞大的中国市场放手一搏。因为这种搏杀结果可能对其全球战略都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
全面包抄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他们的必由之路,摩托罗拉在渠道上已经大动作频频,相信诺基亚也在积极酝酿之中,具体采用什么惊天动地的动作,相信不久就会水落石出。
谁能来“救火”?
在一个月前摩托罗拉手机业务的负责人迫于压力离职后,问题不断浮出水面,摩托罗拉现在重新任命了首席财务官和一个新的总经理以及首席运营官。公司表示将重新购回20亿美金的股票,将股票重购计划的金额提升到75亿美金。此举被分析家看作对试图进入摩托罗拉董事会的Carl Lcahn收购计划的回应。
摩托罗拉凭借刀锋系列手机,一举将市场份额由03年的14%提高至06年的22%。但摩托罗拉最近表示以后将不会在损失利润的情况下扩大市场份额,同时表示在低端手机产品中将不会跟随市场进行猛烈的价格策略。
摩托罗拉能成就今天的伟业,与其对行业发展敏锐的洞察力和技术积累密不可分。把利润、份额比作鱼与熊掌,但愿,摩托罗拉这次能在战略转型的风口浪尖,早日破解这一难题。
中国品牌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