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目的是为了企业和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为科龙的长期发展
“在科龙目前的经营规模下,对长期闲置资产进行处理,既可以减少企业成本、减少费用,又可以回收资金,偿还银行贷款,优化资产结构,是一举多得的事情。”日前,科龙电器董事长汤业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度对此前备受猜疑的海信科龙处理土地、房屋等做法做出回应。
作为中国家电业最大的收购案,海信科龙的一举一动都被业界关注。针对前期海信科龙处置闲置资产的措施引起个别媒体的质疑,汤业国说:“我们处理闲置资产是为了科龙公司的利益最大化和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不能把企业的这种经营行为和家庭居家过日子相提并论。”
汤业国打了个比方:居家过日子,是一个积累实物资产的过程,当然是攒的东西越多越好;企业是一个经营性组织,最根本的宗旨是要利用最少的资金来源,形成最少的资产,创造最大的生产经营规模和效益。
这位财务专家还从会计学原理角度解释了科龙处置闲置资产的理由:企业资产占用规模和产品生产规模必须相适应,以达到充分利用资金的目的。企业希望的理想状态是用较小的资产占用完成较大的经营规模和最大的盈利。反之,如果一个企业形成的资产占用已经远远大于其生产经营规模,同时又存在着债务,这个债务就是没有意义和不必要的。
因为历史原因,科龙一边有大量资产占用,一边又有巨额债务。据汤业国介绍,2005年,科龙实现了70亿元的销售额,该经营规模下的建筑物占地是近150万平方米,土地逾200万平方米,其配置与其规模不匹配,很多生产基地的建筑物、土地配置为相同规模公司的1.5倍至2倍,存在明显的浪费;在流动资产方面,2005年海信冰箱的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是70天,而科龙的是241天。汤业国认为,这表明,相对于科龙目前这种经营规模,无论固定资产还是流动资产都严重偏大,大量资产处于超占用闲置状态。一方面这些资产由于折旧、摊销等因素增加着企业的成本和费用;另一方面,科龙又有巨额债务在身,到2005年9月时,其流动负债总额高达60多亿元,其中包括23亿元的银行贷款和24亿元的供应商欠款。
“如果再不处理这些超占用闲置、资产占用的问题,其结果很可能就是科龙从此一蹶不振。”汤业国说。
对于处理资产所得资金的用途,汤业国说,他们打算把这部分资金用于还贷。2005年年底科龙银行贷款大约23亿元,到2006年底还有15亿元,企业因此少负担了4800万元财务费用,相应地增加了4800万元利润。
汤业国说,科龙的经营不会依靠闲置资产处理这种暂时行为来维持,而是仍然靠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毛利率来增加企业赢利能力。他介绍,目前,科龙的产品优势已有所体现,2005年底,科龙空调全年的平均价格是2263元;2006年底是2376元;到了2007年1月,这个数字变成了2686元。 科龙的生产经营正在持续得到改善。3月22日,科龙电器的“父母官”、佛山市市长陈云贤在接受媒体关于“科龙危机是否已经解决”这个问题时表示,科龙的销售、股票行情已逐步走入了正轨,科龙整个事件可以画上句号。
中国品牌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