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昆山行:从一只“手”到另一只“手”

昆山行:从一只“手”到另一只“手”

作者:宋桂昌    转贴自:徐州日报    点击数:2380


   ——探访小康昆山系列报道

   昆山中国苏旺你有限公司面临着搬迁。在此之前,这家于上世纪80年代被引进的昆山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生产劳保用手套的日资公司已因昆山产业调整进行过一次搬迁——从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心地带搬到稍偏远的地带。

  从2004年底开始,备受土地紧张、能源短缺困扰的昆山实施“腾笼换鸟”计划,陆续搬迁改造资源消耗型工业企业,腾出土地用来发展IT等高科技、高效益、低污染的产业。

  从代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手套”,到体现高新技术产业的“手提电脑”,昔日的座上宾被列入搬迁名单,昭示着昆山产业结构正发生着重大转型,昆山人形象地称之为“从一只‘手’到另一只‘手’”。

 src=http://www.ppzw.com/UploadFiles/200732915519644.jpg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图为市民代表和记者一行参观落户昆山出口加工区的世界光碟最大制造商——台湾铼德科技昆山沪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展厅。       聂伟华 摄

  科学发展“倒逼”土地集约

  “腾笼换鸟”是昆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早在2002年,昆山就采取“5432”集约用地新机制,即进入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的企业,平均每亩土地投资额不得低于50万美元;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不得低于40万美元;省级开发区企业不得低于30万美元;工业配套区企业不得低于20万美元。2004年,昆山又将用地门槛由“5432”抬高到“6543”。

  这一“倒逼机制”使昆山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土地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和产出率上升了,生态环境改善了,产业升级的进程加快了。目前,昆山出口加工区,1平方米土地承载580美元投资,创造4800美元出口额和7000元地区生产总值。

  政府用地如此“抠门”,非但没有吓跑投资商,反而由于产业集聚发展,众多高新技术企业“主动上门”。目前,昆山已经聚集全球700多家IT企业,生产占全球40%的电脑产品,一个小时之内,就可以在昆山采购到90%以上的电脑配件。2005年,“龙腾光电”正式落户昆山,这是一个总投资达25亿美元、以生产液晶面板显示器为主导产品的光电企业,其中外方占49%的股份,昆山方面占51%的股份,它不仅使中国在当今世界液晶产业的格局中得以掌握主动,同时也把昆山的开放型经济向世界经济的最前沿推进了一大步。

 

[NextPage]

  产业升级“要求”自主创新

  从一家生产童车的校办工厂,到走进全球亿万个家庭的世界品牌,刚刚在2006年过完16岁生日的“好孩子”集团保持着每年至少有接近300项的专利要申请,他快速发展的秘诀就是不断创新。创新出效益已经成为昆山企业的发展理念:只有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才是昆山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源泉,继而实现由“昆山加工”到“昆山制造”再到“昆山创造”的飞跃。

  目前,昆山企业已与全国100多家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230多个产学研联合体,合作各方通过共建实验室、科技企业和各类特色园区,在技术转化、成果推广、人才培养以及研发中心、产业基地建设等方面实施了数百个合作项目,形成了产研分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机制,探索出了一条“借脑生财”的自主创新之路。全市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件、省著名商标21件;中国名牌产品7个、省名牌产品28个。

  在2006年秋季公布的由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联合开展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课题综合测评中,昆山市城市创新能力居全国县级市首位。这是昆山继蝉联全国百强县(市)榜首后,再次金榜题名。这充分表明,自主创新已成为实现昆山经济发展新一轮跨越的主线。

  内外配套 “催生”内外双赢

  昆山震雄铜业有限公司,昔日是一家规模很小的乡镇企业,现已跻身中国民企500强。震雄生产的电子金属导线直径只有“细如发丝”的0.05毫米,产品先后敲开了富士康、日立、阿尔卡特等世界一流电子企业的大门,现在是全球最大的IT产业铜导体配套厂。

  正是在为当地IT企业配套的过程中,震雄迅速实现了经济质量和企业规模的提升。事实证明,昆山拥有4000多家外资企业,配套市场异常巨大。借助为外资企业配套,一方面确保了外资企业在昆山“生根”,另一方面则助推了昆山本土企业产业的升级。

  的确,较之外向型经济的强劲势头,民营经济成了昆山发展的一条短腿。因此,昆山果断提出实施外向带动、民营赶超、服务业跨越的三大战略,努力实现内外资双轮驱动和比翼齐飞。

  为了提升内外资企业发展质量,昆山在产业高端化、基地化上做文章,重点引进了一批规模型、龙头型、基地型项目,推动产业链向两头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同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工业核心产品,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民营企业整体竞争力。

  通过配套生产,民营企业融入了国际分工的产业链,促进了内外资企业融合发展、同步提升发展质量。目前,昆山配套民营企业已达1020家,配套项目1517个,实现配套销售额252.4亿元。而仅今年1月,昆山就有49个外资项目增资,新增注册资本2.32亿美元。


中国品牌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