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写在“财富论坛”边上
第九届《财富》全球论坛已经在北京开幕了。报道说,这是一次空前的盛举: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举办;847名参会者,囊括了世界上432个最出色企业的领袖、世界知名经济学家以及77个世界500强企业的CEO和同级别的人物。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何止霄壤的巨大差距吧,我的感觉,和媒体的热炒以及一些企业家受宠若惊般的“能参加论坛,就是对我们企业最大的认可”表态相比,普通老百姓对这个专为财富召集的论坛是比较冷漠的,有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感觉。有些网友还在这条新闻的下面,留下了“其实财富真是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之类心态复杂的感言。
当然,既然论坛不是为他们召开的,他们是冷漠还是热情都无关紧要。但在我看来,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这种冷漠的背后,其实隐含着这样一种社会现实,那就是在经历了二十多年追逐财富的竞赛之后,在中国谁胜谁负的问题已经水落石出了。也就是说,谁是富人,谁是穷人,这个问题已经基本上有了答案。和上个世纪80年代似乎人人都有希望“致富”的时代不同,现在随着不同阶层间门槛的逐步抬高,这个格局已经基本定型了。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个别人由于偶然的原因仍然可以跻身于财富一族,但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个几率不会比买彩票中大奖更高。
因此,对中国人来说,更现实的问题,也许不是带有乌托邦色彩的“均富”,而是不同的阶层之间如何和谐相处?有些经济学家声称不必太在意这个问题,这会导致平均主义,财富的“溢出效应”和“下滴效应”会自然而然地解决这个问题。对这个判断,我是不大相信的。证据就是,最能表明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多年来并没有因为这种“溢出”和“下滴”而减小,城乡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仍然在下降,在老的“4050”的失业问题没有解决的同时,他们的子女又开始成了新的失业群体;最后,连大学毕业生的工资也开始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这次财富论坛讨论的话题有很多,据媒体披露,其“焦点”之一就是“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更有效地管理中国员工”(见5月16日《竞报》)。据我所知,一些跨国公司设在中国的工厂,工人超强度、超负荷、超工时工作的现象并不鲜见,工人由于疲劳过度而发生伤亡的事件时有发生。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有效地管理”的结果?如果是的,那么这种管理显然是不利于公司和工人和谐相处的。其实,在跨国公司的母国,这些“世界上最出色的企业”中的劳资关系都还是过得去的,不同阶层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和谐的。如果这些财富巨子们能够在论坛中充分交流一下这方面的经验,而不是仅仅盯着“中国机会”捞更多的钱,那我就要真心祝愿本次“财富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相关专题: 聚焦2005北京•《财富》全球论坛
中国品牌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