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奈:中国鞋开巴黎专卖店
不过郑秀康的头脑依然很清醒,因为他深知中国鞋在这些发达国家的地位。郑秀康并不讳言,无论在法国、意大利还是其他国家,中国制造的康奈鞋依然在很大程度上要靠价格优势。“康奈鞋在那里始终要与同档的国际品牌保持20欧元左右的价格差距,如果我们把价格定得和他们一样,鞋就很难卖出去。” 但郑秀康一直坚持不做没有牌子的“批发鞋”,而且一定要坚持合理的利润和价位。今年8月28日,康奈在深圳高调推出利用英国研发中心技术开发的高档“商务舒仕”系列皮鞋并向全球推广,力图借高端产品在海外市场早日“走上去”。郑秀康相信,用不了多久中国鞋就可以卖到与外国品牌一样的价钱。 “入世已经五年,欧盟的贸易壁垒大棒依然更加猛烈地砸向了中国皮鞋,这正说明我们走向世界的道路还很漫长。”今年10月,欧盟对中国皮鞋的反倾销加码。以出口中高档鞋为主的康奈也受到波及。如何面对愈来愈烈的欧盟反倾销,是郑秀康面临的大问题。
[NextPage] 其实这几年不断有国外的制鞋企业希望康奈去收购,郑秀康也曾动过心:收购外国品牌不仅能规避贸易壁垒,而且也是件很有面子的事。不过经过实地考察,郑秀康得出结论:不划算。“能让我们收购的都是些小厂,人员老化、设备陈旧、牌子也不好,我们收了有什么用?我们看得上的大厂,人家又不让我们收。”对于海外收购的算盘,郑秀康格外透出温州人的精明:在欧洲生产一双鞋仅人工成本就比在温州生产一双鞋的所有成本加上反倾销税都高。因此直到现在,在海外拥有200多家专卖店和专柜的康奈仍然坚持所有鞋都在温州制造,然后一船船地运往全球。 不过在欧盟反倾销的大棒下,康奈突然进军俄罗斯投资产业园的举动则更引人注目。今年10月,康奈对外宣布启动俄罗斯乌苏里克(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计划。郑秀康告诉记者,当时他们决定去竞标就与不断发生的贸易摩擦有关,但他们关注的不仅仅是鞋,而是希望为中国的轻工业产品整体打破贸易壁垒探索一条路。他们计划在这座占地面积2.28平方公里的项目中总共投资20亿元,吸引涉及鞋业、家具、建材等多个领域的60家中国企业,希望以此帮助中国品牌规避国外的贸易壁垒,以完全正规的渠道走出去。“随着康奈在欧盟专卖店的不断增多,我们再靠集装箱一箱一箱把鞋从温州往外运可就不合算了,那时我们就要在那里生产,以欧盟制造的名义走进欧盟了。” 入世五年·回味 “中国制造”发起“西进运动” 五年前的9月12日,中国入世前夕。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授予浙江省温州市“中国鞋都”的称号。尽管这样的国字号“金名片”,温州已经获得了30多张,但“中国鞋都”的称号是最让温州人感慨的。这个拥有三四千家制鞋企业的城市聚集着全球最密集的皮鞋车间,但由于长期依靠为国外品牌代工,或者生产根本就没有品牌的“批发鞋”,使得这里的企业一直是吃得饱但吃不好。 五年后的今天,温州鞋终于以自己的品牌走向了世界。如今,作为中国最大皮鞋制造企业之一的康奈集团已经把那个画有昂首的中国人形象以及方方正正汉字的商标招牌挂到了国外繁华商业街和大商场里,200多家专卖店和专柜已经开进了法国、美国、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的繁华商业街上,与国外大品牌的专卖店比邻而居。 五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各地,但入世五年带给中国企业更为珍贵的不是产品出口数量的增加,而是品牌意识的提升。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认识到,要想真正拥有全球市场,就要创立自己的品牌,用自己的牌子走向世界。 不过康奈也有遗憾,“入世已经五年,欧盟的贸易壁垒大棒依然更加猛烈地砸向了中国皮鞋,这正说明我们走向世界的道路还很漫长!” 入世五年·专访 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张淑华——— 中国鞋不会威胁世界制鞋业 记者:目前中国鞋类工业的基本状况是怎样的? 张淑华: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制鞋生产大国和出口国。目前,中国年产鞋90多亿双,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年出口额180多亿美元。同时,中国制鞋业也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一个重要产业,从业人员达350多万人。中国制鞋业在全球市场上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制鞋业已经形成了以“真皮标志”为代表的优秀品牌群体,涌现出一批在市场上具有影响力的著名品牌。 记者:欧盟近年来对中国制鞋业设置了哪些贸易壁垒? 张淑华: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鞋类出口国,为此欧盟鞋业界一直对中国鞋类产品保持十分警戒的态度。在2005年以前,中国鞋进入欧盟一直受到配额的限制。自2005年1月1日起,欧盟取消了剩余7个税号的鞋类产品进口配额,中国制鞋企业开始享受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利益。但时隔不久,迫于意大利等制鞋国家的压力,欧盟又开始对中国鞋实施“事先进口许可监控”措施,而后,在今年10月7日,又对中国产皮鞋的反倾销提案进行了终裁,决定征收14.5%的反倾销税,从而给中国鞋类产品出口制造了新的困难。目前欧洲国家仍普遍认为,中国的制鞋业已对欧洲国家的制造业造成很大影响,强烈要求对中国鞋类产品出口到欧盟采取紧急措施。 记者:面对反倾销调查,我们有什么应对措施? 张淑华:我们的很多制鞋企业在遭遇反倾销时都心存顾虑,对应诉程序和规则认识模糊,特别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给予协调和指导。为此,我们成立了紧急应对小组,与商务部等政府部门以及生产企业保持了密切沟通,并建立起全国范围内的应对网络;同时,与欧盟的产业协会和进口商协会等国外组织保持了经常性联系,阐述中国制鞋业的实际情况,开展游说工作;指派专门人员跟踪国际最新动态,与企业建立热线联系,及时跟踪欧盟网站,向企业传递信息;筹建了律师资料库,随时提供法律服务;配合政府部门开展企业培训,组织企业应对。在欧盟实施反倾销后的今后两年内,我们将继续与政府和企业保持密切沟通,作好企业培训,针对欧盟将要进行的复审做好应对和准备工作。
[NextPage] 记者:中国鞋到底会不会威胁世界鞋业? 张淑华:不会。世界制鞋产业格局的变化是市场发展的自然规律和必然结果,谈不到哪个国家对谁构成威胁,只是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国家间的分工发生了变化,如中国具有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而欧洲等发达国家则拥有技术和设计方面的优势,双方完全可以优势互补。 其实近几年,中国进口鞋及皮革制品的数量和金额也都在以两位数字增长。我们在大量出口鞋产品的同时,进口产品数量也在逐年递增,尤其是附加值高的高档鞋类。此外,我们每年还进口大量的制革用原料皮(牛、羊皮)、毛皮(水貂皮、狐狸皮)以及各种皮革、毛皮化工材料、机械产品等。因此,中国制鞋业的发展不仅不会威胁世界制鞋业,反而会为其它国家相应产业的发展带来商机。我们十分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欧洲等世界各国制鞋业共享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如何走过 开放与反思:轻工 由于轻工行业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因此具有人力资源充足、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因此有很多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产业正从发达国家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目前,中国的服装、鞋类、家电等产品的制造量都居全球首位,也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去年中国轻工产品出口总额达到1941亿美元。 以我国的皮革工业为例,目前我国有皮革工业企业1.6万家,从业人员200多万人,其中制革企业2300多家,皮革企业1700多家,毛皮制品企业1200多家,皮具企业2000多家,制鞋企业7200多家。如今我国已成为全球皮革业贸易量最大、贸易最活跃的国家之一。比如其中的制鞋行业,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鞋业生产国和出口国,2005年中国鞋品生产总量已达90亿双,占世界鞋品总量的53%,总出口贸易额为171亿美元。今年我国制鞋产量更有望占到全球的55%,数字显示,目前中国鞋在欧美占据60%以上的市场。不过我国的制鞋行业还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大量的中国鞋不仅尚难打进国外的高端鞋市场,就连国内的鞋类高端市场也基本被进口品牌占据。据了解,意大利每年从中国进口的鞋占总进口量的41%,但同时中国目前也是意大利鞋类产品的第一大进口国。仅今年前七个月,中国从意大利就进口了价值3581.9万美元的成鞋,而去年全年的进口额仅为2871万美元,增长速度可见一斑。 不容忽视的是,在中国轻工业产品的国际地位日益增强的形势下,各类国际贸易纠纷日益增多。尽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有关国家依据世贸规则先后取消了对中国的纺织品、鞋类、家电等产品的配额限制,但此后又在这些行业设置了其他名目的贸易壁垒,依然威胁着我国轻工产品的出口。 入世五年·大事 彩电出口贸易战(2002年至2005年) ■2002年,中国彩电在时隔15年之后得以重返欧盟市场,中国彩电企业共获得了出口欧盟40万台的配额量。 ■2003年5月2日,美国一彩电制造商和两电视劳工联盟对中国彩电行业进行反倾销申诉,要求对中国产彩电征收84%的关税。 ■2003年6月1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初裁中国彩电向美国倾销成立,同意美国政府展开反倾销立案调查。 ■2003年11月24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中国彩电厂商对美国倾销彩电。 ■2004年3月22日,中国企业发出应诉倡议书。 ■2004年4月13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彩电反倾销案做出倾销终裁。 ■2005年5月15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华盛顿裁定,中国彩电业在美倾销成立,开始对中国彩电征收从5.22%至78.45%的高额反倾销税。
[NextPage] 纺织品出口保卫战(2005年至2006年) ■2005年1月1日,按照世贸组织议定规则,全球纺织品贸易实现一体化,配额制全部取消。中国纺织品企业进入“无配额时代”。 ■2005年4月4日,面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增加的状况,中美纺织品摩擦不断升温。美国启动对棉织衬衫等三种中国纺织品的“特保程序”。并于5月13日对上述产品重新进行配额限制。 ■2005年4月6日,欧盟公布对中国纺织品的特别限制措施行动指南。 ■2005年4月28日,欧盟决定对九类中国纺织品开展特保调查。 ■2005年5月18日,美国追加对合成纤维裤子等四类中国纺织品设限。 ■2005年5月20日,我国政府宣布从6月1日起大幅提高74种纺织品的出口关税,其中多数产品的关税提高了4倍。 ■2005年5月27日,欧盟宣布对中国麻纱和T恤启动特别调查。 ■2005年5月30日,我国政府宣布从6月1日起取消81项纺织品的出口关税。 ■2006年1月1日,中美纺织协议正式生效,按双方约定,协议涉及的中国对美纺织品和服装出口2006年的增长率将限定为10%至15%,基数基本上是2005年美国从中国的实际进口量。其中签订的弹性条款,将赋予中国2006年享有2007年限额数的3%预借数,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配额不够的矛盾。 皮鞋贸易骤起波澜(2006年) ■2006年2月23日,欧盟委员会建议对中国和越南产皮鞋征收为期半年的临时性反倾销税。 ■2006年3月,中国温州、广州、泉州三大产鞋基地鞋革协会联手建立“反倾销应对联盟”,并与欧盟代表团举行沟通会。 ■2006年10月5日,欧盟对中国皮鞋反倾销调查案做出最终裁决,并裁定将在今后两年内向中国产皮鞋征收16.5%的反倾销税。 郑秀康 作为中国最大的皮鞋制造企业之一康奈集团的掌门人,郑秀康早已把地球上的每一个 角落烂熟于心—————如何让康奈的人头像商标遍布地球各地是如今他最关心的问题。 “中国模式”失灵 照搬温州店铺成致命问题 “温州制造”蒙羞 走进法国商场开专柜 “欧盟制造”之梦 康奈要帮助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