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二外教授戴斌、如家CEO孙坚做客搜狐IT畅谈中国经济型酒店
【搜狐IT消息】2006年11月24日下午,搜狐IT特别邀请了如家快捷酒店CEO孙坚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经济学博士、酒店管理专家戴斌教授做客搜狐,畅谈经济型酒店行业和如家成功经验。
以下为精彩观点:
孙坚:我希望提醒所有做经济型酒店的人,中国是不缺便宜的酒店,如果用28万住宿业这个概念来说,70%左右都是在非常便宜的层次,不要绝对认为价格是杀手锏,然后就可以去进入这个市场。在某些地区的一些投资者用价格作为竞争手段,反而会造成无序的市场,这个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局面。
孙坚:整体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市场,但是你准备好了没有?不仅仅是资金,仅是今天拿了多少地方,不仅仅是你今天开了几家店还不错。最终还是要看你有没有能力建成足以支撑未来扩张的整个系统,能不能去考虑到运用品牌去运作未来企业的发展。
戴斌:VC进来引入一套市场机制,告诉我们这批人怎么去做这个事情。这种机制的导入到了真正上市之后,更多是把一个东西的价值放大了而已。
孙坚:从更深层次来说,资本市场的介入的同时带来一种动力,VC最终要退出,一定把赚的钱拿走。你说我这个企业可以三年五年挺住,但是VC不会,VC会推动你很好地发展,它对你有意无意推动你的发展。
孙坚:发展是靠速度,需要有规模,需要数量跟上去,但是最后生存是要有管理。在发展的同时,你千万要记住一点,未来是靠什么去支撑企业的发展速度。
戴斌:从产品上来说,中国的经济型酒店更加关注针对商务人士的核心产品,客房产品、免费宽带的接入等等。北美地区市场发育也很成熟,有面向商务人士的,也有面向观光市场的。我们花了三年时间对国内外的经济型酒店进行比较欧美地区的经济型酒店里面宠物的设施非常多,但是中国几乎没有这样的东西,这可以看出中外经济型酒店提供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经济型酒店更偏爱商务人士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光临搜狐嘉宾聊天室。
今天很荣幸请到刚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如家酒店连锁的CEO孙坚,北二外经济型酒店的专家戴斌教授和我们一起聊聊中国的经济型酒店。
如家上市之后很多媒体报道,把如家定义为经济型酒店。孙总你觉得这个定义恰如其分吗?
孙坚:一开始我们就把自己定义为经济型酒店,学术上戴教授可以给一个定义。但是在现在的中国,只是说发展一种更加物有所值、新价值观的居住场所。
大众消费住宿行业的发展,从广泛意义上来说,都可以说是经济型酒店的领域。作为大众消费可以承受的住宿产品来讲,经济型酒店可能也会细化去分,现在的定义应该是比较恰如其份的。
[NextPage]
主持人:戴教授怎么定义经济型酒店?
戴斌:我们国家对酒店概念的理解应该说是从星级来理解的,更多是一种全要素的服务或者产品多元化的服务。一说到酒店,人们往往就想到高端行业。
实际对于经济型酒店来说,我们国家发展不过十几年时间,我们对经济型酒店的定义可以从四个方面把握它的要素。一定是面向大众市场的,这叫市场的定位。第二,价格定位,不是往上走的,是中低端的价位。在这个,价格有一个相对和绝对的概念,280元的价格在西部地区就是三四星的价格,在北京相对来讲星级相对较低。
第三,从产品的符合程度来讲,经济型酒店的核心产品客房产品,把会议等等舍弃掉。第四,走连锁化发展道路。面向大众市场,以中低端价位为主打的价格特征,以酒店的核心产品即客房产品,以标准化为业态的叫经济型酒店。
我们研究经济型酒店还有一个特征,国际上德勤公司每年要出英国的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报告,它的定义也在不断调整,不是政府定义的,包括如家这批酒店做起来之后,行业领导者会对这个行业下定义。
主持人:现在来看也不是新生事物,如家有四年的发展历史,四年也是一个市场培育的过程。国外经济型酒店的概念是行业领导企业来设定的。我特别关心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学术角度也好还是从实践的眼光来看,中美经济型酒店连锁有没有一些差异或者有没有一些共性?
戴斌:从研究的角度来讲,经济型酒店目前发展比较快速有几个区域:欧洲区域、北美区域、亚洲区域。
亚洲区域以日本的东横集团为代表的。从发展的方向上来看,欧洲的领导性品牌是雅高集团,美国的代表品牌是圣达特旗下的速8酒店,亚洲区域代表的是日本的东横集团,如家做起来应该成为中国的代表品牌之一。
北美的经济型酒店商业模式上是一种特许式的,很少通过直营的方式,基本是特许经营的方式。法国的雅高集团采取混合的发展模式,有直营店也有特许加盟店。雅高集团在中国自己建自己运营。
日本更加偏向投资这一块,我想包括孙总基本上也是偏亚洲区域,上市完之后,我看了一下你们的上市动态,最新的季报上特许经营增加了一些,但是发展早期应该说非常关注着重于直营的方式来发展,商业模式上这是最大的不同。
从产品上来说,中国更加关注针对商务人士的核心产品,客房产品、免费宽带的接入等等。北美地区市场发育也很成熟,有面向商务人士的,也有面向观光市场的。我们花了三年时间对国内外的经济型酒店进行比较欧美地区的经济型酒店里面宠物的设施非常多,但是中国几乎没有这样的东西,这可以看出中外经济型酒店提供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异。
但更重要的是,最大的差异在于中国的市场是成长性的市场,孙总是以企业家的方式引导市场,欧美是靠职业经理人来规范这个市场。
孙坚:从实践的角度来说,从经营的形式上可能美国是以特许经营为主,在中国目前因为大家还是一个比较小的平台,更关注自己的质量和整个品牌的建立和标准的建立,投资回报的角度来讲,中国有可利用的资源去改造获得好一点的投资回报,企业愿意自己去直营。
大家到美国可以看到基本是休闲比较主导,即使在美国非常临近的家庭可能周末也会约上朋友去经济型酒店,大家在一起。同时因为公路、汽车很发达,经济型酒店基本上以休闲为主要的客源来源,相对来说,我们现在的经济型酒店更准确地说既是商务酒店,以商务人士为主要的消费群体,这是消费者上面的不同。
从服务来说,经济型酒店提倡有限的服务。我最近到美国去路演,我一年去美国考察观察了一下他们的服务内容,服务内容的提供程度来说,中国的经济型酒店提供的服务多于美国的经济型酒店,这跟客户的来源不一样有关。我们原来设定的餐饮非常简单,但事实上由于我们是商务客人很多,他们还是有这种需求,这方面会有一些不一样。
中国跟美国经济型酒店非常大的区别在于酒店布局点不一样。美国经济型酒店随着美国整个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有这样一种需求,在每个出口每个交界处的地方有住宿需求。美国的布点很多是以交界部和高速公路的出入口为布点。
我相信中国的经济型酒店也有一些企业去模仿美国布局的方式,但事实上这可能忽略了目前中国还在城市化的进程当中,以城市为主导的消费情况。商务人士比较集中在城市中心,从这个概念来说,我们的位置跟美国有非常大的差别。
[NextPage]
打造品牌雨伞 直营为主特许为辅
戴斌:我们对酒店的调研,调查了1300多个消费者,其中有一个数据我非常困惑,希望提供哪些餐饮服务。其中30%左右的人要求客房送餐服务,在国外这是非常高端的服务,三星级以上的宾馆才提供这个服务。一个是大家对这个饭店的认知还是一个高端的服务。
主持人:如家是基于直营店的思路发展连锁经济型酒店,目前已经开发的市场里面直营跟加盟大概的比例是什么样的结构?
孙坚:目前我们以直营为主,直营占整个酒店的70%,特许经营占到30%。在中国作为一个企业本身品牌还是很小,不管如家四年多来有上百家酒店分布在几十个城市,但是我认为如家还是一个非常小的品牌,还在孕育和培育过程当中。作为一个品牌的运作应该关心你品牌长线的生命力,比今天能够赚多少钱还为重要。我们企业本身没有到非常强势的具有很好控制的细分平台。 第二,回过头来看中国经济发展之后的特许经营市场,我们的投资者也处于非常不成熟的阶段。美国的投资者非常知道资金投下去以后,做一个特许加盟商应该有什么权利,应该有什么义务,应该遵照什么规则去做。
但是在中国,因为投资者会说,这是我投的钱,我让你帮我一下,很多决定我得自己去做。目前中国的投资市场不成熟,不仅仅在酒店行业,中国整体的市场目前都存在这个问题,更何况我们整个的消费市场诚信机制还没有很好地建立。从这个层面来说,我们在这方面比较保守一点,所以我们有一个原则,每当进入一个新城市,先以直营店为主,这就是刚才说的先要建立一个平台,摸索在当地的经验,建立一个系统,然后再慢慢拓展。
我们三季度里面多一点特许,因为05年、06年上半年我们及时进入更多新的城市,当新的城市不断拓展之后,相对来说从扩张的角度来说有机会去加入一些特许。
主持人:如家首先是敲响纳斯达克钟声的经济型连锁的酒店,目前是这个行业的旗帜,我们注意到在业界当中形成如家效应。越来越多本来无志于上市的商业机会的发掘者,现在都想成为第二个如家,第三个如家,追赶的决心溢于言表。在中国有一个特点,商业竞争也一样一窝蜂,互联网是这样,传统产业更是这样,在质量和速度之间如何平衡这种关系?
速度、质量和系统的协同
孙坚:作为一个企业来说,作为一个企业肯定要发展你的事业。 我们永远不能说为了数量而忘记质量,也不是说今天要完美的质量而忽略了发展的速度,这是企业要去平衡的东西。从理论上来讲比较容易讲,但是从企业来讲,有更多外界整个行业包括产业包括投资者对你有一种希望。
作为经济型酒店这样一个大众消费产品,而且目前被市场普遍接受的产品,事实上你肯定会从规模上不断扩张,因为这种扩张是第一为这个社会提供供给,第二企业有更多的平台更多的收益,从顾客角度来说更加方便,企业肯定会去加速扩张。
发展是靠速度,需要有规模,需要数量跟上去,但是最后生存是要有管理。在发展的同时,你千万要记住一点,未来是靠什么去支撑企业的发展速度,在这里面我一直强调,外部五角理论和内部三角理论。
纯粹从产品的角度来说,你可以发展无数个,你觉得不是很复杂,一个酒店一百多间房,三四十个人,一个总经理就可以管。但事实上当它跨城市以后,跨区域以后,甚至全国连锁以后,事实上真正经济型酒店未来不仅仅是产品战略的问题,而是在系统的打造上,怎么去管。我现在有一百多家酒店,你很可能说我也能做很多酒店,你先不用做这些酒店,这一百多家酒店你去管一管看看。这是一个平衡点的东西,如家也不是说一天就能做成,我想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从05年1月份从我进入如家,我想事实上如家就有一种想法或者有这种策略上的东西:一个是要不断扩张,第二要建立可维持的持续扩张、健康扩张的后台支持系统。事实上我们从05年的1月份,我们这个战略就开始建立,我相信我们这个战略还是在非常初期的阶段,我们的系统也是在不断完善的阶段。但是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你为和不为,早为一步和晚为一步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
从美国市场来说,投资者为什么看中如家前面四年的成绩?大家都知道,每个投资者事实上在省略你未来的商业计划,你的商业计划可以靠什么去实现?用什么系统去实现?如何去支持?除了金钱以外的东西,包括你用什么样一支团队去执行它,这个才是投资者关心的,我相信也是一个企业应该关注的东西。
如果今天纯粹用速度,纯粹用数目,你可以做得很快,但是你想连锁业其实有很多的例子,你成也速度,败也速度。
作为企业来说,怎么样能够清醒,怎么样看到宏伟的计划、宏伟的蓝图,又要知道每一步需要一步一步走上去。如果现在说要做一千家,在任何时候我自己心理都没底,但是你每天认真去做好每一件事,利用你以前的先发优势,慢慢一定可以做到。
戴斌:我欣赏孙总刚才这番话,在经济型酒店发展当中一般来说有三个东西不能忽视。一个是速度,一个是品质,一个是系统。
从品牌的发育来说,你没有一定的规模形成不了品牌影响,规模是市场一种运营的结果,如果你的规模到现在为止还只是十家、五家不会有今天的影响力。更多的是你运营的品质,传递给消费者的是什么品质,不能说如家给你经济型酒店的感觉,而这个感受应该是来自消费者,在于整个系统给你的服务。
运营一个酒店到运营一个品牌是一个飞跃,运营一个酒店跟运营十家酒店又是一个飞跃。很多公司过不去这个槛。11月11号北京二外开了一次旅游发展对话,孙总说到“傻瓜理论”,包括下面一些听众媒体问孙总,你想不想做一个更高星级的酒店?孙总说我先把这个东西做好。孙总似乎是很“胆小”,他对没法确定的东西或者面临复杂变动的环境,作为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一种战战兢兢的心态去运营这个系统,相信这个系统会慢慢成型。如果一开始铺得很大,没有品质和系统做支撑,规模就是做起来了也会垮台。品质是基础,系统是支撑,规模是结果。
[NextPage]
VC引擎将企业带入市场运转机制
主持人:事实上这也是今天我们这个访谈最关心的一个部分,那就是如家的秘密。我们也是如家的顾客,我们出差也经常会住如家酒店。我们看到如家很好的质量控制,尤其连锁这部分的控制。
在中国连锁是一个庞大的产业,目前据我们所知,不光经济型酒店连锁,连锁商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确实如戴教授所言,在经营这个层面上,用规模化的经营是很难的,一定要靠系统来支持高水平的工程。我们探讨如家秘密这个话题的话,两位谈到速度、质量、系统,是不是在资本上,如家的神话让我们看到资本家运营的想法,孙总一直是做运营出身,在如家之前做过百安居的运营副总裁。那么,你如何看待资本的力量?
孙坚:我想这么去看,VC也好,资本市场也好,我认为它的进入带来几个变化,VC的进来带来第一大变化肯定是钱,给你资金让你去发展。更重要的是,我认为VC给一个企业从某种程度上带来一个市场机制。如果是一个纯粹的创业者,那我是老大,我说了算。但是今天你用了人家的钱,最起码人家也要说话。从这个角度来说,VC给你带来一种真正的市场机制,让你尽快进入真正的市场机制的运营中,我认为这个是很多民营企业或者创业企业应该关注的。
VC可以给你带来平台,因为VC投了很多的公司,涉猎很多的行业。事实上他们可能在酒店或者在某一个行业当中不是那么专,但是它有一个比较更大的视角去看待这个行业和市场,实际上为你提供了很多的平台,包括资源的平台。
VC投了携程,VC投了很多传统行业,对它来说都是它投的,它希望你们都能够做好,同时它也会整合你们之间的一些共同之处。有很多IT创新企业因为是VC投资的,我们也是VC投资的。当这些小企业在迅速成长的时候,VC说你应该想一下如家这样的平台。
从更深层次来说,资本市场的介入的同时带来一种动力,VC最终要退出,一定把赚的钱拿走。你说我这个企业可以三年五年挺住,但是VC不会,VC会推动你很好地发展,它对你有意无意推动你的发展。
戴斌:我认可这个观点,我们在本周末要在东莞开一次饭店行业协会成立20周年大会,我在这个会上做了一个长篇撰文。20年来中国酒店业的发展,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从追逐市场的企业到资本追逐的产业”。
就饭店业来说,我们作为一个企业的形式,追逐这个市场赚取经济上的利润,但是今天整个产业规模有129000家的星级饭店,有18.7万家旅游住宿酒店,在资本市场里面作为商业地产来对待,资本追逐这个产业。中国的旅游市场起来了,如果没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做支撑,相信资本也不会感兴趣。做VC非常看中团队,看中你能不能把概念转化为商业模式。
反过来看,对于转型性的国家来说,很多时候我们不讲运作,不讲机制。但是VC进来引入一套市场机制,告诉我们这批人怎么去做这个事情。这种机制的导入到了真正上市之后,更多是把一个东西的价值放大了而已。
我记得没错的话,前两天我在媒体上看到一句话,孙总从来不关心股价,这个是资本市场的事情。资本运营和产业经营非常好的结合,不同阶段强调的着重点不一样,最终形成的还是看大的市场看宏观基本面看市场,微观上看运营。
主持人:从两位的谈话里面了解到如家秘密的大致情景,资本给如家带来不光是钱的概念,不光是带来实际的运营资金,更多的是在更高的平台上跟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更市场化的运作,包括美国的经济型连锁酒店有一些非常好的模式作用。
[NextPage]
我们要注意到如家的团队真是黄金团队,像沈南鹏还有一些创始人,我注意到媒体提到一个有意思的提法“新上海企业家”这样的概念。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我们作为一个如家的顾客在思考,为什么周围有那么多经济形式上连锁酒店,如家能够成为行业领导者?资本运作是一块很重要的元素,和资本是很完美的结合,不是机械的组合。
孙总能不能详细说说如家运营有什么杀手锏?如家这种运营风格的细腻,包括品牌的关注度是不是跟上海这种区域文化有关系?很注意精致,跟上海菜一样很精致很细微。孙总能不能把商业秘密跟我们分享一点运营方面的诀窍?
孙坚:这两年来我加入酒店业以后,从酒店本身的从业者对细节的关注,对标准的理解,事实上超过很多行业。为什么说如家能够让这样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让本身固有的已经有很好的东西能够放大,能够扩大到这个层面上,我觉得最主要还是在机制上。
当我们引入全市场的机制,我们对产品收益、企业的收益,我们对产品跟顾客的对接。这个对接我说的比较坦白一点,不仅仅是满意度,跟我资源的匹配性来说,我怎么让我的员工能够尽可能用一致的标准,把强项的东西更强项,酒店行业的标准规矩不是很新,要关注的顾客也不是很新,怎么样把这些东西跟你本身的资源结合,跟你的投资模型结合,怎么样能够把你确定的东西执行到这个层面上来,这里面有一个机制问题比较重要。
我们的机制就是一个市场化的机制,我们提倡当家作主人的机制。你的收入有基本收入和绩效挂钩,不是一个人挂钩,而几乎是所有人的挂钩。一个酒店的总经理也好,一个员工也好,有一个非常基本的收入,但是你还有挺大一部分收入是来自于这个酒店整个的经营状态,而且不仅仅是经营状态。
我们用一个平衡积分卡去考核,经营占一个部分,顾客满意度、员工满意度、酒店的基本质量包括员工的培养,包括很多方面都跟最后的收入挂钩,我们不希望你只关注经营,就像戴老师说的你的质量品质怎么维护,这些能够建立或者尽可能维持你好质量标准的前提。
把这些综合在一起,实际是创造一种理念,实际是告诉你,你不是做一件事而是做很多件事才能把酒店做好。第二,做好了你也有更多的收入。我们的员工很关心酒店的经营,关心每个季度每半年的暗访也好,总查也好,因为他们知道每个细节如果是失误的话,会影响到个人的收入。
这种机制先是模型化强化,但是事实上通过这个过程不断培养一种习惯。这个习惯就是你其实和企业挂钩在一起,你不仅仅要关心今天的收入,还要关心更多其它的东西。
如果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由于这种机制下我们又加入了IT的创新,利用信息上面的技术,使一个传统行业更加丰富。即使现在用电话比原来要先进一点,但是你跨区域的管理和沟通还是非常局限的,没有办法或者没有有效的办法让更大规模上的平台能够建立。IT技术恰恰帮助连锁企业,帮助像如家这样的企业建立客源、酒店、管理这样一个整体的资源共享和进一步细化的过程。要说核心肯定有很多,但是我觉得一个机制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另外技术的运用可以让你放大。
戴斌:我觉得是集成和超越的问题,并不是说从无到有。对如家来说,中国的企业酒店业最缺乏的是集成的能力。集成之后能否超越,跟团队的背景有关系,是一种商业模式。如家的成功是商业模式的成功,而不是某一个点的成功,把这些东西集成到一个商业模式,单独某一个模块别人都没做过我相信也不是,但是集中到一起就是创新。
从产品创新到价值链创新
主持人:实际不是一种模式的创新,结合起来是一种独一无二的东西。比如刚才讲到的资本,,包括人才的组合,包括对于品牌理念的理解。坦率说我把如家看成一个是IT公司,孙总对于系统这块有没有引以为傲的?
孙坚:我们借鉴了其它行业的经验,连锁业在中国不是很新,但是在酒店行业比较新。在国内沃尔玛是很大的连锁行业,很多的连锁行业都是在国外。从系统打造来讲,我们是更新,前面运用了很多技术也好,品牌也好,我们把一种理念的变化,把纯粹的产品做成产业价值链。
[NextPage]
单纯产品来说,研究产品在这个市场当中,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来说实际上是放大了,觉得这个产品首先在市场上有没有需求,有没有好的定位,能不能制造出好的商品,能够让顾客满意,得到你其的回报,同时让你持续发展,也是一个链的过程。如果纯粹产品讲,这个跟你的资源有紧密的关系。
从系统角度来说,从管理角度来说,关注整个链条的工作。可能有一些观点上理念上没有对和错,酒店行业是非常细致非常细节,而且我认为他们执行也非常具体到位。但是因为要考虑一个产业的发展,你过度的精力是在产品上,会忽略产品对你整个链上的需求。特别是举例来说,酒店可以不断让它满意顾客,提高服务功能,但是跟你的资源是不是吻合,跟你的投资是不是吻合,这个问题上很多酒店从业者不一定考虑这个问题,某一个面上是满意了顾客,事实上从另外整个社会面上来说,无形当中推高了这个社会顾客的期望值。这个社会应该得到的期望值是跟这个社会的资源是有一个紧密结合,如果从价值链的角度跟产品的角度有时候有一些不匹配的地方。
我们这几年来动作都是在这个链上,同时更简单了。酒店行业是比较注重个性的,但是连锁行业又很难兼顾个性。升值的产品应该有所人性化,但是从连锁上是天敌,因为很难让你的产品可以最大化复制。在这一点上因为我是外人,或者我们相对来说对这方面来说都是比较外行一些,所以如果把80%的东西能够基本是标准化的,我就有机会把规模扩大,同时又能很好控制和管理。没有标准实际上就没有管理。如果个性化之后,就很难评价今天在成都的店长做的好还是不好,还是说深圳的店长做的好还是不好,因为成都的客人很满意。
住宿业很大程度上是异地产生的,人对居住的基本要求应该是一样的,这样的话你必须做一个连锁业的话,必须要找到一个基本点,可复制的点,然后可监控的点。这个从链上去做,为什么说这几年会做得相对来说比较快一些,比较容易去控制,可能从这个角度来看。
很多时候我们讲到投资回报,因为你要持续发展,每一家酒店去看新开的酒店,建完没问题,即使再小的酒店刚兴的时候没问题,三个月以后有一点点问题,六个月以后问题开始多起来了。说明一个什么概念?酒店是需要持续滚动的行业,需要持续投入,如果不是在很好的投资模型下,很难去取得你未来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维护基金,不要说发展基金,维护基金都没办法取得,你怎么实现这点?
如果投资的角度来说你可能是短视的,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能够正常推进,可以操作。这是从投资角度来说,从价值链考虑,你更多会平衡投资、产出、成本,而且这个因素在经济型酒店里面成本控制尤为重要,可能这方面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随着规模扩大,成本优势各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主持人:今天我们讨论的核心话题,现在看如家的命运真是两个字,创新。传统旅游业停留在产品关注用户的感受,而如家是重新发现这个产业价值。我经常出差住酒店,也是一个客户,你们取消供餐来削减成本,你们注意如家提供文化的色调,比如橙色的色调像宾至如家的感觉,如家有很多独到创新的做法,每一个模式也好,维持可持续创新也好。
中国不缺便宜酒店 连锁业泡沫惊现
我想请教一下戴教授,目前来说如家上市之后缔造了一个领导的形象,肯定后来会有很多追随者,很多不是“破坏性”的创新,而是模仿性的创新。您怎么看待经济型酒店的发展趋势,包括模仿创新的追随者,他们的产业机会在哪儿?怎么看待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
戴斌:如家上市之后确实引发更多追随和模范者。七月份有就有47个品牌。下一步的发展趋势来看,肯定会有更多的人要模仿如家,这是没办法的,中国市场追求快速暴富的心态,但是有两点隐忧。
如果只是模仿如家的话,如家租赁、改造、直营、再复制的这种模式是建立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之下,会拉高现在物业的租赁成本,早期如果说30个月能够把投资收回来的话,按照五百万投资一个酒店的话,现在这种投资回报率可能拉到五年左右再往后拉到八年,时间越长。因此希望这个市场的投资者更理性一点,或者像孙总这样显得更加“胆小”一些,这对市场发展更为有利。
这个行业仍然有市场空间,宏观面来看,如果考虑人民币升值更为宏观的层面,肯定这个行业还有市场。在充满创业激情的情况下,创业要更加理性。未来的方向,从价格上来讲往上突破的空间并不是太大。
经济型酒店主要是从二三星酒店里面抢客源,再往上突破,三星级中档的客源市场非常不稳定,有钱就住高档,价格往上突破的话,会遭到四五星击酒店的狙击。因此,经济型酒店的价格肯定会进一步向下走。
第二个方向,消费的广化。目前经济型酒店主要定位还是商务市场,在观光、休闲特别是休闲市场,高速公路的出入口也会成为经济型酒店的地点。我建议一定要慎重不要往全要素方向延伸,你提供的服务越多,价格成本越高,总有一天我们承受不了。我希望创新要有理性。
主持人:孙总您个人有没有隐忧?您心目当中如家的远景,我看到你以前有一个讲话,以前是职业经理人,现在是职业事业人,不知道以如家为终生事业的依托?请您给我们分享一下您对如家酒店远景的分析。
孙坚:刚才戴教授给了一个很好的行业建议,非常恰当。随着如家成功上市,作为一种市场规律你很难去避免谁要进来,谁不要进来,这是一个简单的话题。
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中国的很多行业都有这样一个不可抗拒的规律,那就是,在一个非常好的市场,有很好的盈利点,最后会变成蜂拥而至,整个行业变得越来越不健康,投资者变得血本无归。很多行业,比如汽车行业、彩电行业都有这样一个过程。
我认为其实中国经济型酒店从大概念上来讲,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空间,我的判断是,在中国经济型酒店领域是本土品牌未来真正能够创建成为主导品牌的领域,甚至未来还有向亚洲其它区域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
[NextPage]
每一个经济型酒店的从业者应该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但是也应该维护这个市场应有的东西。整体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市场,但是你准备好了没有?不仅仅是资金,仅是今天拿了多少地方,不仅仅是你今天开了几家店还不错。最终还是要看你有没有能力建成足以支撑未来扩张的整个系统,能不能去考虑到运用品牌去运作未来企业的发展。我认为这些都是很关键的问题。
中国经济型酒店应该有很好的发展,但是应该清醒理智去看待,千万不要变成像其它行业走向一个不是很好的循环。
主持人:请问孙总您对这个行业的预期,会不会出现恶性竞争?
孙坚:在个别的场所、个别的城市事实上有这种趋势。投资者今天你投了,你没有想象的预期,你第一步想到的是我要降价。事实上我认为价格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东西,非常敏感的东西。
我希望提醒所有做经济型酒店的人,中国是不缺便宜的酒店,如果用28万住宿业这个概念来说,70%左右都是在非常便宜的层次,不要绝对认为价格是杀手锏,然后就可以去进入这个市场。在某些地区的一些投资者用价格作为竞争手段,反而会造成无序的市场,这个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局面。
未来的服务业应该用附加值,用体验营销,用品牌忠诚度,物有所值是消费理念,而不是价格便宜是一种消费理念。
至于如家的发展,我想我们还会坚持专注在这个领域当中把它做到更强、更好。同时也是我们这样一个团队继续强有力去执行,我们这种远景继续往前推进。从三到五年来说,今天我们在这个市场上取得先发优势,未来我们会更加巩固,不管从规模上,不管从发展速度上,不管从品质的维护上。
更重要的是它的系统建设上以及品牌的真正建立上去划分,我们必须清醒,我们一定要用70、80理论来做90、10市场。现在的经济型酒店大家认为是90%的出租率,事实上一个行业不可能永远是这样的,能用70、80的清醒去为未来的发展建立这样一个平台,你一定会笑到最后。希望将来真正能建立一个本土品牌,为本土的酒店行业能够去探索一些东西,我们只是去探索一些新的东西,相信对中国未来的酒店业提供一些宝贵的教训,同样也是经验的东西。(注:70、80是指酒店出租率为70%和80%)
美国前十大品牌占整个酒店行业的60%,这个数字在中国是6%,未来中国真正的机会当然扩张的机会很大,更多是品牌化和集约化。
主持人:戴教授从专家的角度给如家一些建议和看法,您有什么样的忠告或者建议?您怎么看待如家的前景?
戴斌:如家上市之后怎么办?上市之后有很多的资金来进入,不管做到多少家,由于某种原因无法做一个准确的预算到多少多少家,但是相信总是要发展的,我希望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能够更进一步打造这个系统,不管怎么说,现在是107家,明年、后年肯定会继续增长的,增长的越多应该说每超过一百家的量级对于整个系统运营的知识、经验、人力都会有一个突破性的要求。希望如家在运营成本上更加完善打造自己的运营系统。
第二从战略上希望如家把握住中国旅游市场发展更多的机会,如家将来做好的话,不是做一个品牌的问题,而是对整个行业是有贡献的,希望从孙总带领的这个团队能够更加关注旅游市场和中国经济的发展,能够在更多的方面做出一些创新,真正给这个市场树立一个标杆。经济型酒店是真正关注老百姓出行的方面,对构建和谐社会是有贡献的。希望如家更多肩负起社会的责任,把这个产业推得更高一些。
孙坚:谢谢戴教授的勉励,我们还会继续战战兢兢但是脚踏实地做好每一天的事,希望不辜负所有酒店行业的专家包括领导的支持,包括所有的消费者,事实上是所有的消费者造就了如家。
主持人:孙总谈到职业事业人的观点,您准备一辈子在如家干下去吗?
孙坚:最起码从现在这个角度来说,我两年前选择如家是我人生当中非常正确的决定。中国的旅游事业让人振奋,同时如家这四年来包括以后我认为是值得去期待的,这个团队也是非常让人骄傲的,大家共同去创造。
从更大的概念上来说,从一个国人的角度来说,这么大的旅游国家、资源的国家,这样一个旅游客源的国家,没有一个真正本土的品牌,从国人角度来说,应该去努力。我觉得这是一个漫长的路径,但是每个人不管用多少时间,但是应该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情。
主持人:如家有它行业性潮流的把握在里面,通过今天的访谈我们也更加坚定对于如家这么一个企业的看法。如家的确开创了互联网技术跟传统产业结合非常好的典范。我们期待在孙总跟戴教授关注下的如家能够走得更远,成为中国第一个经济型酒店的品牌。谢谢两位嘉宾。
中国品牌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