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林辉阳:功能布王

林辉阳:功能布王

作者:     转贴自:中华纺织网    点击数:1748


关注理由
  
  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研发防水透气面料,为他赢得掌声,然而,作为新锐、时尚的企业家,他接连在北京、深圳等地路演,寻求风险投资,更是为成长中的泉州民营企业带了拓展融资渠道的好头。
 
  此人就是福建省晓星纺织印染有限公司CEO,人称“光头”——林辉阳。
 
  人物名片
  中国职业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石狮市染整同业公会名誉会长
  晋江市染整同业公会召集人
  福建晓星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A人物·创业
 
  主:2000元贷款要领跑面料业
 
  从借2000元高利贷起家,他辛苦创业,成为石狮布料业的“林头”;此后,他怀揣百万美金进入美国硅谷创业,铩羽而归;再后来,他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研发纳米面料,引发一场“纳米面料”旋风,着手引入国际新锐投资模式,欲力创商业奇迹。
 
     林辉阳的创业经历,确实有点像他所说的“过山车”——剧烈起伏。
 
  林辉阳家在晋江英林,林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经营白土布小生意。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林家的生意又要上升一个台阶时,作为家里顶梁柱的父亲因劳累过度,不幸病故丢下全家六口,此时林辉阳20岁,弟弟才10岁。
 
  长兄如父,林辉阳开始扛起一家人生计的重担。“家父过世不到一个月,我借了2000元带了父亲遗像出远门,常常到厦门等地的纺织厂买一些库存胚布,然后到印染厂漂白,染色,再搭车托运回家,读三年级妹妹辍学载母亲到处去卖给服装厂,”他说。“当时母亲常常一边哭一边卖口袋布,很多善良的服装厂老板同情,特别关照我们寡母孤儿,慢慢在英林、石狮算最大的一家之一”他含泪水说 。
 
  贫苦生活的磨历,让林辉阳早早成熟,生意场上如鱼得水。短短三四年间,他南下广东,承包了台湾人的人造革厂,“1988年,可能赚了近百万。”他小心透露道。
 
  有了第一桶金,林辉阳的胆识越来越壮。
 
      然而,做生意有风险。1990年的一单生意,彻底使他赚到的钱打了水漂:“那是第一次买台湾切片原料到广东佛山加工涤纶丝,由于购买的批文是假的,后来整批货物打了水漂,这是我第一次大失败,导致我家几年汗泪挣来的的第一桶金没了。”
 
  但失败并未把他击倒,喜欢看书钻研,搞创意的天性帮了他大忙。一次与台湾皮革厂家交流时,看到商家拿出一块有纹路沙发皮革硬邦邦的样品,他建议做软点,栽植绒毛,当成皮服装面料使用。商家认为没有办法,他却“不信邪”,自己动手试验、找资料。
 
  终于,他找到了用人造棉代替棉纱做的方法。这种棉羊绒面料成为流行好几年时尚面料。
 
  他也因此和这家台湾公司展开密切合作。“1992年开始合作以来,连续几年都是超千万的利润。柒牌、爱都等企业,就是采购了这种布料,他们一年也赚了上千万。”林辉阳说,“这是来源于我创意提供的思路,后来每年都有推出新的商业名词。” 
 
  就这样,林辉阳在石狮、晋江英林一带成了“绒布王”,业界昵称其为“林头”。
 
  失败:“电信梦”断送美国硅谷
 
   或许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立独行,林辉阳从小就有一种逆向思维的调皮劲。
 
  他回忆说,读初中时,课本上有个《愚公移山》的故事,说的是房子被山堵住了,子子孙孙要搬山。“我就问老师,这个愚公真的是很蠢哦,那些山要挖多久呀,要是我的话,两三个月的时间就把房子移到山前面了。”林辉阳天真地回忆说。
 
  思想的前卫,让林辉阳再次不安于现状。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看到传统纺织服装制造业面临附加值低、产业链有待整合、三角债、产品过剩等问题,他转而盯上刚刚兴起的网络热潮。
 
  1997年,他只身到美国硅谷,想投身IP电话国际网站业。
 
  “90年代有一段时间兴起网络科技热。那时候电话费一分钟二十几块时,我建了一个网站,做IP电话,才四分钱美金。”林辉阳说,他的价格优势明显,算来算去都不会亏:当时,从中国往欧美国家打长途电话,话费每分钟24元人民币以上,而他注册的太平洋电讯公司在美国的网关IP电话费打到全美国才每分钟0.04美元,打其他国家的电话平均也不过每分钟0.8美元。项目的市场前景非常可观,10美分成本的东西可以卖到27元人民币高价。
 
  他非常自信地认为,中国电信业会很快放开,他也在等待着事业发展的另一个“春天”。不料最终的结果却是两年时间里亏了几百万元,因为“最关键的营业执照批了两年都没有搞定,而拿不到牌照一切枉然。”
 
  他公开承认“自己是错误的,错的就是错的!”
 
  在美两年间,他反省很多:创业遇困时才知道,把自己的能力看得太高,自我膨胀,35岁到美国,以为有几千万,“其实还不如人家一栋房子值钱”。还有,他爱好唱歌,在美国有一天想找家KTV唱歌,但在硅谷硬是找不到地方,后来好不容易才找到,但里面只有一个服务员。他感慨KTV浪费时间、伤害身体、。
 
  他认为,企业家不要整天流连在娱乐场所。
 
  重振:愈挫愈勇做会呼吸功能布
  
  1998年失败回国后,林辉阳续继从事布料贸易。
 
      但此时,国内的布料行业也进步了,产业慢慢升级,投资缺乏优势。欠账的他不大愿意继续做。2000年,他成立福建省晓星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专注功能布后整理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深圳高科技交易会上认识了一位香港理工大学研究纳米的教授。他发现纳米布料的未来市场空间巨大,因此力劝这位教授加盟,将科研成果通过自己的纺织企业实现产业化。
 
  或许是被林辉阳的真诚感动,当晚10点多,这位教授专门从香港赶到深圳跟林辉阳探讨校企合作,并迅速决定技术入股。
 
  但就是这样的高科技,他告诉记者,创新还是经历了“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过程,有人说他“是书呆子,不务实际”,公司股东内部意见不一致,已全退出股份,认为应该像同行那样扩大污染产能、先追求利润。可这回他搏对了,该项纳米技术从2003年底开始研发,到2005年底就成功了,纳米布料开始销往省外和国际市场。
 
  今年4月,这项技术获瑞士日内瓦第34届国际创新发明奖金奖,而且是全球纳米技术运用在纺织品布料中惟一的金奖。
 
  第八届国际风险投资论坛今年4月份在深圳举行,林辉阳在论坛上进行商业投资计划的路演,引起在场众多风险投资机构的极大兴趣。这项颇具挑战意味的投资计划,被媒体称为纺织行业的又一个“蒙牛牛根生”。
 
  。B人物·印象-------------创新致胜
 
  “你好!我是光头。”任何场合,林辉阳总这样随意招呼友人。由于剃了发的头像抹油一样自然光亮,与林辉阳相熟的人爱叫他“光头”。林辉阳自己也觉得这种形象和称呼颇有特点,索性在石狮海博会大型新闻发布会,担当起了企业形象代言人。
 
  于是,晓星的户外广告出现这样一幅场景:代言人发亮的光头,黑色的西装一丝不苟,帅气的脸上挂着温和的微笑,签名舒畅流利。俨然一副明星作派。
 
  画面上的人不再是娱乐影视明星。
 
  自我代言公司产品,首开国内纺织行业先河。有人认为“标新立异”,有人说“哗众取宠”。林辉阳是这样解释的:“请明星做广告太老套了!你请明星我也请明星,结果喧宾夺主,产品却往往躲明星光圈的背后。自我代言就是要改变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
 
      林辉阳因而给人一个印象:特立独行,敢做敢为。
 
  鲁迅先生曾说过,第一个吃蟹的人必是勇敢者。大概多数人会觉得,勇敢者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是对蟹的恐惧。但或许真正的大麻烦并不来自蟹,而是来自围观的人。可林辉阳连这个问题也克服了。
 
  林辉阳是另类的。按他的话说是“乌鸦”。早在2003年,他参加中国纺织亚太论坛上的演讲时就曾预言,中国加入WTO后会遭遇反倾销封杀;在象中国的鞋在西班牙烧鞋事件沸沸扬扬时,他却反问:“全球500强企业商品全球营销,有像西班牙烧掉的吗?听说过耐克鞋、德国车被烧的吗?”
 
      “这是个无形资产超越有形资产的时代,没有创新就是等死。”他说。
 
       林辉阳看起来与实际年龄并不相像,显得年轻不少。在晓星董事长办公室,林辉阳是这样为他的创业故事作开场白的:“从1980年创业到现在,我经历了像过山车一样的际遇,很神奇,看遍了人间冷暖。我觉得对金钱不要太贪婪,不要看得太重。因为还有一种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亲情,它不是金钱、地位高低能代替的。每一次打击让我醒悟自己的错误,吃大亏或磨难却激发出我的潜能和顽强意志”
  
 
  C人物·对话——区别同行,超越同行
 
  关于行业:面临商品过剩时代
 
  早报记者(以下简称记):加入WTO之后,您对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前景有何看法?
 
  林辉阳(以下简称林):在中国制造业已沦为世界血汗加工厂。在可预见的三年内,将会遭遇遇东南亚金融风暴一样的大灾难。理由是:第一.你能想象的所有原材料成倍的上涨.石油从一桶30美元涨到70美元,煤炭也翻了1倍,第二,中国的价格偏低是靠牺牲环境,牺牲员工的血汗利益换来的,但是偏低的价格却造成国际的反倾销增加关税,设置门槛障碍,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将近4点,浙江外贸纺织品的利润只有2.7%。国家对出口商品的补贴下降2% ……任何一条变动,都将把出口服装的利润抵消掉。其原因就是没有核心自主技术,没有创新思维。
 
  记:我国不是实行以市场换技术政策,换来了外商企业的高科技投资吗?
 
  林:错错错,你们都错了。第一,我们加工制造厂只是外商的加工车间。你以为发达国家外商真的那么仁慈吗?实际上外商转移在中国的制造业跟本不是什么高技术,而是包装,组装车间而已。第二,利用我们的低廉的劳动人成本,并利用我们的转型时期的政策漏洞免税、避税漏洞。第三,他们一手掌控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一手掌控全球化的商标与销售渠道。留给中国是很多的职业病和环境污染,留给我们的是只有不到5%的加工费。
 
 
  关于应对:区别同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链
 
  记:国内纺织企业正面临如此严峻的考验,您的晓星又将怎样应对呢?
 
  林:创新思路——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链和“会呼吸”品牌。
 
  昨天成功的经验往往成为明天发展的障碍:虽然福建晓星是一个染整厂,定位的是一个功能布料加工基地。
 
  多年来,我们都在寻求能够帮助我们实现产业升级的高新技术,目前晓星正从传统制造加工企业转型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高科技含量的企业,为中国纺织服装业摆脱中低端的困境探索出一条新路。我们的创意是建立在很多大学的研究成果上的。不只拥有纳米级别专利在深圳的化工车间,我们还有高色牢度的染色工厂;台湾韩国技术防水透湿的涂层车间;晓星意大利特柔软整理车间(超越传统印染旧工艺后整理,起毛剪毛。一不用煤炭,二不用染料,化工等有害助剂,三不用涂层色胶,四不用水,却让面料刷出绒绒的婴儿皮肤触感)。有了特殊的技术,组合各种各样受保护和近乎独到的工艺,超越自己超越同行,每年创造出领先市场的新产品,创新了自主产权的会呼吸功能布料产业链。
 
 
  关于广告:传播方式也可创新
 
  记:林董是纺织业自我形象代言第一人,怎样评价?
 
  林: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现在请明星做代言人成风,晓星却让自己的企业家做代言人,这在国内是开了一个先河,我们认为营销就是要创新,模仿跟随别人永远不可能成为市场胜者。我既然要为理工大学的纳米技术会呼吸商标当形象代言人,我们的质量就一定要最好,起码对得起我这张面,让客户放心。
  
  记:我听说您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中国纳米纺织服饰联盟,怎样考虑的?
 
  林:为推动福建纺织服装业向更高层次,必须在一些纺织服装规模企业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用合作代替竞争,摒弃以往以降价、劣质等手段进行低层次竞争的状态,携手共同进行纳米技术,最终实现技术、资源、利润的共享。
 
  记:新技术让人接受总需要一段时间,面料的推广进展如何?
 
  林:我们今年6·18福建项目交易会上推出了纳米面料,引起很大轰动,要求合作的服装生产企业非常多,说明大家对这项技术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今年海博会期间我们举办一场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魏林博士,国家纺织开发中心等业界高层及著名服装企业负责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