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两虎之争”背后的网络困境

“两虎之争”背后的网络困境

作者:李胜    转贴自:天极网    点击数:1270


  “中国互联网上正上演最大的动荡和纠纷”,对于近日雅虎与奇虎之间空前火爆的口水仗,很多网站的新闻导语里都用上了类似的句式。这一次恶战,已经远远超出了互联网技术层面的相互指摘,而将论战的关键词指向了技术、利益和盈利模式背后的“道德”问题。

  事情的导火索是奇虎公司7月27日新推出的一款反流氓软件“360安全卫士”,这是一款专门针对网上各种令人憎恶的流氓软件的查杀工具。“360安全卫士”查杀的对象中,首当其冲的是雅虎中国的3721网络实名定义程序。最有意味的是,当年3721的创造者周鸿祎正是奇虎公司今天的董事长。此后,“360安全卫士”遭恶意软件反击,奇虎将矛头直指3721。再以后,技术较量升级为骂战……

  所谓流氓软件,不夸张地说,今天的每一个互联网用户都曾经或还在深受其害。浏览器的主页被莫名其妙地修改、关不胜关的广告窗没休止的弹出、无论使用哪个搜索引擎都被链接上不相干的广告……这类软件与生俱来有两大流氓习性:第一,安装的时候不经用户的同意;第二,安装以后很难正常卸载。与众多优秀的互联网盈利模式不同的是,这种手段极其恶劣地以牺牲广大用户的利益为代价,在极大地干扰网络用户正常使用的前提下,获得巨大的非法商业利益。

  更可怕的是,这种牟取不义之财的方式正从起初少数黑客的个人行为转变为有组织、有产业分工的公司行为。很多正规的软件公司、网络公司都加入到流氓软件的黑色利益链条中来,在流氓软件的制作和传播过程中,广告主、广告代理商、软件公司、个人网站站长都可以从中获利。有媒体深度调查披露,利用流氓软件产生的弹窗流量目前的售价为6元/每千IP流量,一家中等公司月入可达几十万元,有大型的公司3个月就达到2000万的收入规模。

  正是受这项“黑色互联网产业”的巨大利益诱惑,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市场竞争。这一竞争中的一个关键在于:“流氓软件”是具有排他性的。装上了A软件,B软件就失去了一个用户。为了抢到这个用户,B软件就把A软件屏蔽掉。为了抢回来,A软件又会反击,比如在“杀毒”的名义下把B软件扫除。如此不断往复。“两虎之争”的实质正是此类竞争白热化后一场利益博弈战的公开爆发,所谓“道德”的指摘只是一个黑色幽默。

  要指望依靠“道德自律”来使流氓软件自动退出舞台是幻想,要指望同为利益而生的网络公司来肃清流氓软件也是不可能的任务。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谁有资格来定性流氓软件,谁又有资格来卸载、扫除、封杀流氓软件。显然,互联网企业无法做到,主管部门也不能强制,只有法律才可以权衡这场利益之争。这就是当前“流量换广告”互联网模式最大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