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的Annie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专营娃娃的商店,尽管每个月平均有几十个娃娃出手,可Annie仍旧说娃娃太贵了,自己养不起,她的梦想是以后有了钱,可以成为“养娃族”中的一员。
“养娃”渐成气候
一旦对SD娃娃认真起来,改装、换肢体、化妆等就会“让你的钱包坠入地狱”。
Annie的客户分布于各个年龄与收入阶层,Annie介绍说,低价位的可儿娃娃、韩国的迷糊娃娃几百块钱就能买到,她们的消费者大多是父母、阿姨级别,买来送给孩子做礼物。而动辄上千元的珍藏版芭比娃娃、SD娃娃、MOMOKO娃娃及PULLIP娃娃,其收藏者则大多是白领和家境较好的大学生。
Annie接触到的“娃友”只是广大“养娃族”中的很小一部分。事实上,现在,以“养娃”为乐的都市“养娃族”已渐成气候。网络上一个专门交流“养娃”心得的讨论区,平均每小时有300人在线,到了晚上的高峰时段更会有上千人同时在线。全国各地的“养娃族”多数来自北京、上海、成都和广州等大城市。
第一代“养娃族”养的大多是芭比娃娃,她的比例完美,脸孔立体,世故成熟,满足了传统定义的女性美。不过今天,“芭比”却已不足以代表流行娃娃的概念。
一位“养娃者”介绍说,时下最流行的娃娃是日本的SD娃娃,但在国内,由于门槛太高,多数娃迷仍归属于以小P(PULLIP)、小布(BLYTHE)为代表的另一派别,这些娃娃价格比较适中。
与“芭比”相比,“小布”没有那么完美。上世纪70年代第一代“小布”刚出现时,因为长相奇特而不受欢迎,直至2000年摄影师GinaKanner为她拍摄了一系列写真集,照片上的她表情生动可爱,姿态千变万化,这才风靡起来。
尽管年近50岁,著名台湾女性作家周芬伶仍然痴迷于“小布”。在她看来,“布妈”的年纪多在30岁以上,把“小布”当成心爱的女儿,尽情地为她们造型,满足打扮欲,然后聚在一起交换心得,分享彼此的创意。周芬伶的“小布”在她的新书里甚至占据了一篇文章的篇幅。
迷恋“小布”的人自然有她们的理由。周芬伶说:“我虽然有儿子,但已长得好大,这辈子不可能有个小女儿,就把‘小布’当作女儿吧!”而另一位“布妈”表示,“小布”满足了几乎所有女孩子的美好愿望,她样子可爱,穿的都是知名设计师设计的时装,个性时尚,也很独立,可以说代表了现代女性。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给她打扮,这满足了所有女生的童年梦想。
花费令人咋舌
现实情况是,为“小布”打扮并不是件容易事,因为她的衣服太规矩不行,太保守也不行,衣服质地差不行,款式不够时髦也不行,这样的衣服只有特别订做。
尽管为“小布”打扮花费甚高,但相比之下,来自日本的SD娃娃才算是娃娃中的贵族。根据型号不同,SD娃娃的官方报价从2000元到8000元人民币不等。SD娃娃采用纯手工工艺制造,因为工艺复杂,每个SD娃娃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一旦对SD娃娃认真起来,改装、换肢体、化妆等更会“让你的钱包坠入地狱”。
和SD娃娃类似的球形关节人偶娃娃还有韩国的DOD、LUTS、AI娃娃,中国也有了自己的DZ娃娃。一位SD娃娃玩家在谈到为什么成为“娃爸”时说:“它可以让人们自己组装,按照每个人不同的喜好拼装。当今世界人际关系的冷漠,让人们对太多自己不能控制的变化失措,于是,能够满足自己意愿的玩偶就会大受欢迎。”
可能导致逃避社会
面对数量越来越多的“养娃族”,有文化评论者把这种现象归结为新世纪年轻人遇到的人际困扰。“有的人希望透过娃娃,弥补人际关系的不足;有的人可能自己的约束力不佳,但在娃娃身上,他们拥有百分之百的主控权。”
有社会学家认为,“养娃娃”能让人找到现实中未必能够得到的快感和成就感,能让人感到刺激或放松。成年人在玩的过程中往往会无意识地把自己带入儿童的角色,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暂时忘却自己的日常角色,而来自工作和人际关系的压力和紧张感往往也会随着游戏的进行自然而然地消失。不过,社会学家同时表示了对“养娃族”的担忧,“成年人若过分沉迷娃娃,可能会导致逃避社会,以玩娃娃代替正常的人际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