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 “浪漫之都”大连打造城市名片——“足球、服装节、薄熙来”(大连三宝),成为城市经营样板品牌城市。
1994 CCTV开始推行黄金时段广告招标,“孔府宴酒”夺得首届标王,成为市场调整期的突进者品牌代表。
1994 荣华鸡肉搏肯德基,这是一次著名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对抗事件。
1994 5月1日,美国时代广场第一次出现了“三九药业”的中文广告。
1994 中国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递交《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尼斯协定》,正式成为尼斯联盟成员国。
1994 容生、香雪海、威力、春兰分别居电冰箱、电冰柜、洗衣机、空调产量第一,成功源于广告创造的行业品牌。
1994 “熊猫”洗衣粉合资后从本土品牌消失。
1994 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中华汽车”异军突起,成为较有影响力的本土汽车品牌。
1994 薄一波在《中国名牌》杂志1994年第3期发表《把争创名牌这件事办好》的重要文章。
1994 第一次全国名牌大会暨驰名商标保护组织第三届年会在成都召开。
1995 《广告法》正式颁布实施,这是继1982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后的又一部重要法规,我国品牌传播意识进入法律层面。
1995 长虹荣获“中国彩电大王”称号,连续多年国内市场份额第一,成为国产知名电视品牌。
1995 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首次发布“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价”,民间机构开始进行品牌价值评估。
1995 中国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递交《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正式成为马德里议定书成员国
1996 3月26日,长虹发动价格大战,国内所有彩电企业掀起降价风暴,将国外品牌赶出中国。
1996 国务院颁布《质量振兴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名牌战略,振兴民族工业,鼓励企业生产优质产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立名牌产品”。
1996 三株口服液光注重市场销售不重视品牌营销,在农村市场获得巨大成功,年销售额高达80亿元。
1996 远大集团张跃耗资7000万元购买美国塞斯那公务喷气式飞机及贝尔206直升飞机各1架。
1996 8月14日,国家工商局发布了《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
1998 娃哈哈精心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可乐“娃哈哈非常可乐”,开始新一轮向国际品牌挑战。
1998 三株口服液喝死人事件,导致三株品牌退出市场,引发“品牌的基础是质量”的大思考。
1998 10月12日开始100天内,科利华《学习的革命》一书发行500万册,最终发行850万册,创造了营销奇迹。
1999 新浪、搜狐、网易等互联网品牌兴起,全新的门户网媒品牌开始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
1999 12月,“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整体形象战略设计”开始实施,为北京申奥立下头功。
1999 4月,《中国威海》城市形象广告在CCTV3、CCTV4播出,立即吸引无数关注的目光,成为在电视上做城市形象广告第一家。
1999 李宁公司首次参加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世界体育用品博览会,开始以品牌准入的方式征战欧洲市场。
2000 中国品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成立并开始中国品牌产品评估。
2000 由孟欣执导的CCTV“同一首歌”成为中国最具大众影响力的音乐文化品牌。
2000 “送礼就送脑白金”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段持续广告轰炸,取得良好市场销售成绩,同时也引起了广泛争议。
2000 恒基伟业凭借“商务通”全中文掌上手写电脑,成功开启中国掌上电脑领域。
2000 8月,青岛啤酒收购嘉酿啤酒,完成由洋品牌并购本土品牌到本土品牌反并购洋品牌的跨越。
2001 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夏季奥运会成功,中国国家品牌和整体形象得到大幅提升。
2001 博鳌亚洲论坛成立,致力于通过区域经济的进一步整合,推进亚洲国家实现发展目标。
2001 “女子十二乐坊”在国内外走红,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民乐品牌的杰出代表。
2001 3月4日,美国格林威治储蓄银行大楼更名为“The Haier Building”,海尔品牌进一步国际化。
2002 10月,党的16大报告提出关于“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的总体要求,这是中央对“企业兴国、品牌强国”战略的最高决策。
2002 TCL接受乐华彩电业务,与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合并、收购“Thomson”品牌,多品牌阵线初具规模,品牌合作全线增长。
2003 联想换标事件——“Legend”更换为“Lenovo”,成功国际化变脸。
2003 “篮球巨星”姚明成功登陆美国NBA,成为海外中国国家品牌、体育品牌杰出代表。
2003 蒙牛搭乘“神舟五号”,以火箭般的速度提升了蒙牛品牌价值,产品市场销售创造奇迹。
2003 “巨能钙风波”引发公众思考——民族品牌应该如何真诚做品牌。
2003 柯达与乐凯联姻,中国胶卷业唯一的民族品牌走上合资之路。
2003 统一润滑油借助伊拉克战争在央视投放“多一点润滑,少一点摩擦”的广告,跻身于润滑油第一阵营。
2003 中石化赞助F1,签署中国企业赞助体育赛事最大订单,垄断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
2003 8月20日,海尔集团在东京银座点亮灯箱广告,中国企业首次在世界四大黄金广告地段竖起广告牌。
2003 6月,深圳市聚成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在世界首创并推出全新的企业培训模式——“聚成模式”。
2004 由湖南卫视、上海天娱传媒联合举办的电视真人秀比赛“超级女声”品牌运作成功,首开“大众娱乐”之先河!
2004 12月8日,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收购IBM PC和笔记本所有业务(包括技术和渠道),联想品牌迈出国际化的一大步。
2004 安徽阜阳发生毒奶粉系列事件,给消费目标群体带来严重伤害,整个乳品行业品牌形象遭受公众广泛质疑。
2004 宝钢集团挺进全球500强,成为中国竞争性行业和制造业中第一批进入全球500强的公司。
2004 2月28日,“狗不理”作为天津的知名品牌被天津同仁堂1.06亿元收购。
2004 科龙收购威力,1元轻取品牌 ,成为通过并购获取品牌的典型案例。
2005 海信空调9亿元收购科龙股份,进行双品牌运作。
2005 “六必居”、“王致和’等京城六家餐饮食品老字号企业向香港招商,积极寻求老品牌新生存的商业创新发展模式。
2005 吉利汽车参展德国法兰克福车展,成为民族汽车品牌迈向国际化道路的精彩手笔。
2005 晋江制定城市品牌发展整体规划,在短时间内成为2600个县市中知名的“品牌之都”。
2005 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成为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合并案及外国投资案。
2005 北京2008年奥运吉祥物“福娃”五姐妹携手亮相世界,活动品牌从头开始。
2005 12月18日,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在人民大会堂成立,“品牌,让中国更受尊敬”成为中国品牌的终极目标和伟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