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近日对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责任人员的证券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作出了行政处罚与市场禁入决定,对科龙电器原董事长顾雏军给予警告、30万元罚款,并实施永久性市场禁入(7月17日《华商报》)。巧的是,7月13日,创维数码前主席黄宏生兄弟,涉嫌串谋盗窃及串谋诈骗创维系公司5000多万港元等4项罪名成立,分别被香港区域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年。
顾雏军、黄宏生同为资本运作高手,并且都是福布斯等不同版本富豪排行榜的热门人物。声称我唯一不缺的就是钱的顾雏军,背后却在干着侵占企业资金的勾当,在境内外设立私人公司,把科龙电器当作提款机,四年内涉嫌挪用、侵占科龙电器财产34.85亿元。黄宏生兄弟则在2000-2004年间,将创维系公司共5100万元款项,假借以顾问费及现金形式,存入他人账户,再转入个人及其母亲的账户。顾雏军和黄宏生的资本运作手段可谓异曲同工,把企业当作自己个人的提款机,肆意侵吞企业资产。有了这种便捷的资本积累方式,不在几年时间成为富豪才怪。
是什么让一些富豪如此神速成为富豪的呢?答案很简单:化公为私。顾雏军、黄宏生两人在2003年、2004年连续上榜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中国500富豪人气榜等,而且排位大都在前30名内。而这两年恰恰是他们在企业提款的高峰时期,靠着上市公司快速募集资金这个坚强的后盾,他们成为富豪也就不足为奇了。正是他们这种聚集财富的非正常、非法的方式,造成了大众对整个中国富豪阶层的不信任,很多人就非常质疑中国富豪阶层的财富原罪。尽管有人指责这是仇富心理在作怪,但谁叫我们的问题富豪是如此之多呢?牟其中、杨斌、仰融、周正毅等就是其中的典型。
中国不缺富豪,也不缺企业家,缺乏的是财富品质--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品质。期待企业家们以问题富豪们为鉴,切莫在积累个人财富方面动脑筋,还是陈毅元帅说得好--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